输变电设备“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时间:2022-06-06 09:17:53

输变电设备“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摘 要]针对输变电设备“大检修”实施过程中工作作业面广、操作任务集中和涉及专业人员众多等问题,本文采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无线网络通讯技术设计了一套输变电设备“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大检修”工作决策科学化和数据管理信息化,有效提高了“大检修”工作效率。

[关键词]大检修;信息化管理;现场指挥;综合监控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175-01

1 概述

电气设备原有的检修模式是每年定期进行例行春检、秋检,这种模式已延续多年,并在电力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电网网架结构的增强、电气设备制造技术的提高、电力客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例行的检修模式既浪费人力物力、又降低了供电可靠性,急需进行改进。近年来,在工作实践中逐步诞生了一种新的检修模式―“大检修”。“大检修”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检修理念,它结合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将输变电设备日常修试、基建、改(扩)建工程有机结合,采取多条线路、多个变电站、多台设备同时配合停电的方式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重复停电,减轻了运行人员操作压力,减少了设备停运时间和人员现场作业时间[1]。本文旨在研究一种规范输变电设备“大检修”的标准化管理系统,用于提高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工作效率。

2 大检修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大检修”工作按时间顺序划分为: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效果评价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需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设备状态评价、供电可靠性预评估、电网潮流计算、运行方式安排(含保电方案)、检修方案编制(组织机构、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及专业分解、停电计划、人员及进度安排、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特殊设备及器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备品备件储备、车辆及工器具准备、人员培训、技术准备(三措、设备技术规程(规范)、作业指导书、作业卡)、各类图表(一次系统接线图、安措布置图、机具定置图、工器具定置图、备品定置图、车辆定置图、生产区域划分图、生活区域划分图……))等;现场实施阶段需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停送电操作、安措布置与恢复、修试(施工)作业、设备(工程)验收、现场协调、安全监控等;效果评估阶段需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安全性评价、可靠性统计分析、倒闸操作时间统计、修试作业时间统计、检修(试验)报告归集、“大检修”质量效果评估、成效和不足总结。

大检修要求的停电范围大、停电设备多,停送电时,电网中负荷转移的操作任务较重,造成调度和运行人员的工作量比较集中;参与大检修工作的专业及人员很多,其中可能还有厂家服务人员、外包工程施工人员等,现场各专业的有序协作和配合难以合理安排。工作作业面广、工作量大、参与专业和人员多,是大检修的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3 “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输变电设备“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大检修”全过程文档、数据的管理及智能生成、大检修现场指挥和大检修现场动态视频监控等业务功能,主要由“大检修”信息化管理系统、“大检修”现场指挥平台、“大检修”综合监控平台组成。

3.1 “大检修”信息化管理系统

“大检修”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和电力系统中正在使用的可靠性管理系统、PMS系统、以及潮流计算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完成供电可靠性预评估、设备状态评价、电网潮流计算和运行方式安排,并根据这些计算结果,进行“大检修”整体规划,编写检修方案,提出人员、备品备件、工器具及车辆需求,同时进行相关的技术准备,实现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结构化存储、多维化查询、智能化分析[2]。

(1)检修决策管理

系统根据设备状态评价数据,自动生成待检修设备健康状况图表及设备缺陷汇总表;系统从可靠性管理系统中提取所需数据,自动生成待检修设备可靠性数据报表;系统从潮流计算系统中提取相关数据,自动生成待检修区域相关电网潮流分布图,并出具电网运行方式安排(含电网运行薄弱点分析、保电方案)结果;作为“大检修”整体规划的参考和依据。

(2)检修方案管理

根据检修决策管理的结论,对“大检修”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并对有关信息进行信息化存储、管理,出具整体规划报告,为“大检修”后续工作提供指导。本阶段主要完成检修方案编制,其中包括组织机构、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及专业分解、停电计划、人员及进度安排、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特殊设备及器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实现检修方案所有内容的信息化存储、管理,并出具相应的检修方案报告,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量化依据。

(3)备品备件管理

根据“大检修”的整体规划与检修方案,相关人员列出修试工作需要的所有设备(物资、配件)的名称、种类、型号、数量、申请部门和申请人员等信息清单。备品备件清单实现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显示其库存数量等信息。有相关权限的人,可以统计出各类备品备件的使用量、申请量情况,为设备物资的采购、补充提供依据。

(4)技术管理

根据“大检修”的整体规划与检修方案,编制相关作业“三措”(即: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补充并完善相关设备的技术规程(规范、上级下达的反措文件等);编制、补充并完善相关设备的作业指导书(卡);补充并完善相关设备技术参数档案;编制输变电设备“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图表内容,包括一次系统接线图、检修区域相关电网潮流分布图、设备红外成像图谱、设备运行状况图和安措布置图等,图表中所有元素为标准化图元,可方便图表的补充、扩展、完善。所有内容以信息化、结构化存储,便于相关部门及人员的查看与提取。

(5)评估评价管理

系统通过对“大检修”项目实施情况、相关考核指标、技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以表格、图表和报告等形式进行信息化存储与管理,为其他检修项目提供经验参考。主要包括安全性评价报表、可靠性统计分析报表、倒闸操作统计报表、设备缺陷处理统计报表和“大检修”质量效果评估报告等。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输变电设备“大检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采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无线网络通讯技术构建了输变电设备“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了:

(1)通过与PMS生产管理系统、可靠性管理系统和电网潮流计算软件的数据交换,实现了“大检修”必要性论证、电网运行方式最优安排及“大检修”成效预评估,为工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大检修”前期准备工作涉及检修决策、运行方式安排、人员和物资准备、工序安排及技术储备等内容,“大检修”现场作业面广、工作量大、参与专业和人员多,通过“大检修”标准化管理系统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保证。

(3)通过计算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大检修”有关管理文档、技术标准(规范)、检修(试验)报告、验收报告、工作票、操作票、相关技术数据等的自动归集和查询,实现了数据管理的信息化。

(4)利用无线传感、红外检测、RFID、PDA、视频监控、图像显示等技术,建立了变电站“大检修”现场指挥平台,实现了“大检修”进程的全方位监控。

参考文献

[1] 严利雄.电网大检修体系建设探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 戴文娟,王晓峰.基于XML和BizTalk数据集成平台的设计与构建[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0).

[3] 贺耀宜,汤利平,刘晋坤.基于Web的可组态实时监控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工矿自动化,2005(2).

上一篇:PLC在皮带机输煤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尘年际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