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皮划艇三个阶段训练方法及技术

时间:2022-06-06 07:16:30

试分析皮划艇三个阶段训练方法及技术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3-000-02

摘 要 皮划艇作为一项水上运动,分为静水和激流两个项目,在人工湖泊或者自然湖泊中进行的竞技比赛通常被称为静水项目,而在河道水流湍急处进行的竞技比赛通常被称为激流项目。本文对皮划艇运动员三个阶段的训练方法进行分析,并阐述其技术要点。

关键词 皮划艇 训练阶段 训练方法 训练技术

皮划艇最初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皮艇和划艇,皮艇最初起源于爱斯基摩人日常使用的一种小型船只,将海洋动物的表皮包裹在动物骨骼外,通过划动带有桨叶的桨使船运动。而划艇最初来自于加拿大,所以也经常被人们称为加拿大划艇。事实上,皮艇和划艇都是由独木舟演化而来,所以亚洲地区也将皮划艇称为独木舟。皮划艇作为一种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其在训练的过程中也有基本的规律可循,若能够将其运动规律充分掌握,便能够提升运动员整体的训练成果。

一、三个阶段的皮划艇训练

皮划艇作为水上体育运动的一种,其训练过程具有特殊性,整体的训练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陆上训练,后两个阶段为水上训练。皮划艇运动员只有坚持刻苦完成三个阶段训练,才能够真正对皮划艇的动作要领完成掌握,进而在正式比赛中取得傲人的成绩。

(一)陆上第一阶段

水上体育项目包含了多种多样的种类,但每个项目之间也存在着一系列的联系,例如皮艇、划艇和赛艇在运动原理和划动技巧上都有共通之处。一些皮划艇队在进行运动员的招生选材过程中,通常情况会按照相关的运动标准来选择候选运动员。直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国首次夺得奥运会中皮划艇项目的金牌,各地方体育运动队也开始加强皮艇和划艇项目的运动员招收和训练,尝试将皮划艇项目和赛艇项目进行合并兼项训练,在船只等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始对招收的运动员进行陆上训练,也就是笔者所说的第一阶段训练。

首先,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入门教育,充分激发运动员对于皮艇和划艇的兴趣,为日后学习动作要领奠定基础。初阶段的训练任务主要是将基础知识和动作传达给队员,如握桨、支撑、蹬腿和发力的方法,以及如何将腿部蹬踏的力量传递到腰部和臂部。其次,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可以适当进行示范,如何将多个动作衔接流畅,尽管运动员在对皮划艇动作刚接触时会有些生疏,但由于其有赛艇训练的基础,相较于没有任何训练基础的队员来说,能更快地适应皮划艇的训练节奏和内容,充当一名合格的皮划艇运动员,但这也离不开教练的悉心指导和严格把控。在皮划艇训练中第一阶段至关重要,而且从陆上训练到水上训练的过渡过程较为艰难,若第一阶段的基本动作没有充分掌握,那么到了第二阶段的进阶型动作学习只会更加吃力。换而言之,不论是哪个阶段的训练,基础动作要领都将贯穿其中,所以必须掌握好第一阶段的知识,并形成牢固的基础,为后续两个阶段的训练提供助力。

(二)模拟水上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的训练通常情况下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而在第一阶段训练成果成形后,教练可以让运动员尝试开始进入模拟水上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将船只固定在水面上,对运动员进行划桨训练,主要的训练内容有蹬腿动作的力度掌控,探索桨叶与水面接触时的接触点是哪、接触面积应该为多大,桨叶划入水时应当大阻力下正面接触,还是减小阻力侧面入水等。虽然第二阶段的训练是在水中进行,但船只是固定不动的,因此运动员在进行水上模拟训练时,不需要对船只相关问题如重量、形状等考虑,仅需要在教练的指导下尽心完成腿部、腰椎和手部部分的发力训练,掌握用力技巧,通过水面上的不断训练和实践摸索来确定最佳的桨叶与水面接触时机、接触点和接触面积,不断尝试各种入水力度和入水角度,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感觉,以及和水面保持舒适合理的距离。第二阶段的水上训练大约也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不断重复训练的内容来完成技术强化。

(三)实战水上第三阶段

在完成了历经半年的一、二阶段训练后,教练就可以开始让运动员进行水面上的实战训练,所使用的皮艇和划艇由第二阶段的固定式转变为在水面上左摇右晃,因此在第三阶段训练的初始,教练必须教会队员如何掌握船只和自身的平衡,避免由于重心不稳而出现落水现象,进而影响正常的第三阶段训练进度。除此之外,还要指导运动员如何将力度、动作和姿势等进行有效协调。最后需要运动员自身在实战训练中继续探寻桨叶的入水方向和力度等,形成最佳的动力成型,减少船桨在空中的驻留时间,避免浪费体力。由此可见,第三阶段也是整个训练过程中最困难的一个阶段,不见要保证船只在水中的平稳度,还要科学省力的完成划桨动作,最开始的时候,运动员或多或少都会有不适应感,往往难以兼顾,这就需要教练员用充足的耐心来指导队员,包容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失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队员出现失误并不是坏事,反而能够尽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防止在正式比赛中出现更大的失误。

二、训练技术要点

(一)三个训练阶段的灵活安排

前文提到第一、第二阶段的训练通常时长为三个月,但这不是固定不变的,教练在制定训练计划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训练成果和身体抗压强度来实时修改计划。在基础训练完成后,即运动员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专业技术,教练就可以将三个阶段的训练内容打乱顺序进行,根据队员的身体状态来安排适合的训练内容,甚至针对不同的队员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保证每个队员的训练成效。除此之外,教练员还可以尝试进行兼项训练,利用水上项目的共通性,缩短运动员对动作技巧熟悉和掌握的时间,笔者经过多年尝试发现,将划艇、皮艇和赛艇进行兼项结合训练,能够收获较好的成效。

(二)训练良好水感

各种水上体育项目的运动员都必须对水有较为准确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感,但是由于在招收运动员的过程中,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难以遇到天生就对水有较高亲和力的队员,因此教练员在选择候选队员时,也应当做出相应的改变,而不是一味追求有天赋的人员。笔者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发现运动员的水感可以后天培养,例如队内一位运动员并没有较高天分,体形偏胖,身高中等,不属于练习水上项目的最佳选择,但其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在训练中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状态,并在科学的训练体系指导下巧妙地掌控自己与水的接触,技术动作水平突飞猛进。

(三)建立运动定型

动力定型是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一个人能够对某一活动较为稳定的从事,系统经过客观刺激通常会按照强弱作用和先后顺序在有机体上发挥作用,大脑皮层通过系统活动机能形成条件反射的链索系统。运动定型在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教练应当不断进行修正和指导,帮助运动员在最短时间内建立正确的定型系统,避免神经能量的过度消耗。

三、结语

综上所述,皮划艇训练可以分为一个陆上部分和两个水上部分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当灵活安排各个阶段的训练时间,培养运动员后天形成良好的水感,尽快建立动力定型,最大化地呈现三阶段训练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三省.简谈皮划艇三个阶段训练方法及技术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5(03).

[2] 余银,杜更,高平,等.中国女子皮艇队冬训负荷特征与成效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04).

[3] 王孝强.优秀皮划艇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机能特征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2.

[4] 赵可伟,马兴明,肖喜波,等.肺功能指标在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训练监控中的应用[J].山东体育科技.2014(02).

[5] 李宁,董德龙.我国优秀皮艇运动员体能训练实证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3(03).

[6] 侯邢晨.广东省优秀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冬训力量训练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上一篇: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探讨 下一篇:电力工程管理质量控制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