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研究

时间:2022-06-06 05:51:00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研究

摘 要:电子信息产业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进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有了一席之地。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我国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方面飞速发展,俨然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出产地之一。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飞速发展的背后,所暗藏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使得电子信息产业背后的污染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污染的研究和改进也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该文主要分析了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的概念,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的简要介绍,并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态发展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 环境污染 产业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47-01

电子信息产业包含两大类,一类是硬件产业,也就是电子产品制造行业;另一类是软件行业,是为硬件运行提供服务的产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既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也是加快传统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重要手段。电子信息产业能以较低的能耗创造较高的收益,因此被很多地区大力扶持,但高能产业背后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未曾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1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的概念

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态化,就是一切以最小生态危害为基础,尽量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尽可能的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完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原理作为企业生产的指导,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遵循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规律。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的另一目标就是使产业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稳定、有序协调的发展,通过对生产过程中清洁生产、环境设计、绿色制造等手段的运用,使产业资源利用率最大化,降低产业物质消耗及污染品的排放量。

2 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研究现状

2.1 国外产业生态化研究进展

作为一门应用型科学,产业生态学兴起时间较短,但涵盖学科范围较广且综合性较强。人们最早在1969年提出了产业生态的概念,是一位美国学者罗伯特・艾尔斯提出来的。产业生态学概念提出后,人们就意识到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根本无法实现物质和能源的最优化利用。于是,人们不断研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绿色技术的开发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等问题,并逐步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转向低污染、高附加值的软件行业核心技术的开发。

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国外公司都将能源利用效率和废品回收利用当成重要问题对待,而且相应的电子垃圾回收体系也较为完善。美国、加拿大等地生态工业园的建立和发展较早,迄今存留的多为生态工业园区,资源利用率较高且产生污染较小。由于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都较为雄厚,因此他们在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发展方面某些产业甚至能达到100%的产品后和再利用。在电子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研究方面,一些欧美国家也都有了成熟的资源利用体系。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都能自觉的按照产业生态化市场机制完成。

2.2 国内产业生态化研究进展

我国产业生态化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当时主张将产业生产与大的生态环境融合,尽量实现物质、能源转换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而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态化研究,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直至2005年才有15个生态工业园区建立,而且对生态化的本质都没能很好的认识,只是将园区建设中心放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利用方面。

在信息产业生态化研究的理论层面,袁增伟等于2009年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模式的构建,主要是为了解决电子信息产业的污染问题,也对产业供应链的生态化管理有一定的研究和阐述。阎兆万于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环保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提出电子信息产业生产过程中应逐步形成能系统解决产业活动同生态、社会和资源关系的节约型结构体系,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另外,高丽霞在其文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效应分析》一文中从技术层面上分析了电子信息产业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模型设计的方式发现废弃物处理问题在改善电子信息产业环境效应方面的重要性。另外,高丽霞与蒋国瑞的一篇文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效益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中也通过对物质流的研究发现能源消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的影响作用。

3 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展望

在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发展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完善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的将减量、再利用和资源化作为生产原则,并依法严惩环境污染危害较为严重的企业,比如说可以根据企业对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制定不同的税收标准;其次,在新形势下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态化要求要放在首位,制定向国际化形式看齐的生态化发展规划;再次,我们应该培养社会大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利用公众的消费意识和舆论压力规范企业的生态化行为,或者说利用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影响企业的生产行为;最后,建立电子垃圾回收的激励机制。现在的电子信息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消费者在购买电子产品比如说手机的时候一般都只有两年的寿命,使用完毕后一般都是闲置在家中,不能妥善处理。若政府能制定并完善相关的回收制度,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将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在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发达国家对于企业生产的生态影响问题在产品设计及产品生产过程中都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也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来完成自己的设计目标,对于生产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及节能减排的生态化要求都能很好的完成。国外生态园区的建设都能从较深的层次上依据生态化化理念进行,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企业生产生态化问题上,我们首先应建立良好的生态理念,然后技术环节上积极的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争取早日制定完善的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回收等一些力的资源利用体系,促进行业的生态化转型。

参考文献

[1] 袁增伟,毕军.产业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刘铮,刘冬梅.生态文明与区域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3] 李志明.2001―2002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 娄勤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上一篇:对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建筑设计CAD》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