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时间:2022-06-06 05:15:39

无公害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摘 要] 介绍蛋鸡育雏期场址选择、雏鸡引进、环境整治、饲养管理及疫病控制技术。从幼雏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分析饲喂、饮水、密度 、断喙、防寒保暖、补充光照、通风换气、控制湿度、饮水、改善营养水平、疾病防疫和减少应激等方面,提出了蛋鸡育雏饲养管理措施,以期为蛋鸡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无公害;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育雏应选择非疫区种鸡场生产的无污染健康雏鸡,种鸡场的种鸡群中鸡白痢和白血病的检测阳性率低于1%,并能保证雏鸡在出壳24h内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场址选择在无疫病、无重金属、无烟尘、无噪音等环境污染的地方。场区要求布局合理,生产区和贮蛋库与生活区、粪便处理区隔离,净道与污道分开,全场符合兽医卫生条件。鸡舍背北向阳,舍间距10m以上,建筑结构合理,保温防暑,便于舍内外防疫卫生消毒。场区设隔离墙,场区边缘和鸡舍之间植树种草,搞好环境保护。水源无污染,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进鸡前鸡舍消毒在两周前用清水彻底冲刷清洗,干燥后密闭鸡舍,用40~60ml/m3的甲醛加热熏蒸消毒,进鸡前一天再用消毒药液喷洒消毒一次。使用绿色饲料、进行标准管理、降低药物残留和规范疫病防治。要有营养全面的饲粮,科学的管理及严格的防疫外,还必须在各个阶段搞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才能达到无公害标准。

一、幼雏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幼雏的体温在10日龄以前要比成年鸡低3℃左右,10日龄以后到3周龄才逐渐恒定到正常体温。幼雏绒毛稀短,抗寒能力较差。因此雏鸡要依靠人工给予适宜的环境温度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幼雏的嗉囊和肌胃容积很小,贮存食物量少,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健全。因此要求饲料养分的浓度大,营养全面且容易消化。幼雏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只有满足幼雏的营养需要,才能保证快速生长发育。雏鸡敏感性强,对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缺乏或有毒药物的过量,都会很快出现病理症状。雏鸡抵抗力弱,很容易受到各种有害微生物的侵袭,感染疫病,要严格防止病原,重视防疫卫生,定期接种疫苗。雏鸡胆小,群集性强。各种噪音,生人进入等都可引起鸡群骚乱,影响生长,育雏舍内应保持安静。

二、雏鸡管理的关键技术

1.饮水

雏鸡进入育雏室后,首先就要给水,因为出壳后的雏鸡腹部卵黄囊内还有一部分卵黄尚未吸收,这部分营养物质需要3~5d才能基本利用完,尽早利用卵黄的营养物质,对幼雏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效果。雏鸡饮水能加速这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雏鸡在育雏室高温条件下,因呼吸加快、蒸发量大,需要饮水来维持体内水代谢的平衡,防止脱水死亡。在最初2周内,雏鸡要禁止饮用凉水,要求水温与室温相近,一般在30~35℃左右。

2.饲喂

雏鸡料应是全价的配合饲料,饲料原料要干净无污染,无杂质,无霉变。所用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和矿物质添加剂,要选择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标准合格产品。全价配合饲料的品质应符合饲料卫生要求,不得含有人工合成类激素。在前两周饲喂要勤,一般要求每天要投料5~6次,其中早晨5点和晚上0点必须各有一次。第3~4周每天5次,5周以后每天4次。前期每次喂食不宜过饱,采食过量,易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造成消化道疾病。在料槽充足每只鸡都能同时采食的情况下,每次大约采食50分钟就够了。料盘和料槽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清洗和消毒,以防疫病相互感染。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全面满足蛋鸡对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要,冬季气温低,体热容易散失,需要更多的营养维持正常体温,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必须改善营养以满足鸡体抵抗寒冷的需要。

3.温湿度管理

温度掌握适当与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适宜的温度条件能有效地提高雏鸡成活率。入冬前应堵塞迎风口面的窗户,装好玻璃或塑料薄膜;随时检查四壁及屋顶。雏鸡在25~35℃之间可以选择一个适宜的温度。为了有效地控制雏鸡白痢病的发生和蔓延,采用高温育雏效果较好。就是在1~2周龄采用比常规育雏温度高2℃左右的给温规定,即第1周34~32℃,第2周30~32℃。每周降温幅度不超过3℃为宜。舍内的相对湿度以50%~70%为宜,最高不得超过75%。

4.通风换气

雏鸡代谢旺盛,呼吸快,鸡群密度大,需要足够的新鲜空气。育雏室内由于呼吸以及潮湿垫料散发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氨气,使室内空气不断受到污染。如果污染的空气不能及时排出,有害气体的浓度就会不断增加,时间一长,氨和硫化氢浓度过高时,会刺激呼吸道黏膜,诱发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通风换气方法,第1周主要是通过育雏室的风叶来进行通风换气,第2周以后应在天气晴朗无风的中午开窗通气。

5.光照

光照对雏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光照时间的长短,每天光照时间过长或由短变长,都会使母鸡提前成熟,过早开产,并且产的蛋较小,降低产蛋持续性,影响全年产蛋量。二是光照强度,光照太强会引起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发生,使鸡群受到损失。光照时间,第一周采用4h光照,第2周19h光照。自第3周开始,密闭鸡舍可用8h光照,开放式鸡舍不能控制光照时间,采用自然光照时间即可。光照强度,除第1周用较强光照让雏鸡熟悉采食盘、水槽位置和内舍环境外,一般用弱光为好,通常在10勒克司以下。

6.密度

密度与室内空气、温度、卫生以及恶癖的发生都有直接的关系,密度过大,使室内空气污浊、氨味大、卫生环境差。密度过大还造成采食拥挤,抢水抢料,饥饱不均,生长发育不整齐,互相啄斗。密度太小,房舍利用率不高。一般在前4周未分公母以前,用同一密度,平均每平方米25只,网上平养在30只左右,4周后可将公鸡淘汰,降低饲养密度。

7.断喙

断喙就是切去“鸡嘴”的一部分,在育雏过程中,由于密度过大,光照太强,通气不良,饲料配合不当,使某些氨基酸或微量成分缺乏,都会使鸡群发生啄癖如啄羽、啄趾、啄肛等,造成严重损失。断喙能有效防止啄癖的发生,使鸡喙失去啄破能力又不影响采食,另外,断喙还能减少部分饲料浪费。断喙一般在10日龄前后和12周龄前后进行再次断喙。

三、加强疫病控制

鸡病的种类很多,特别是在雏鸡阶段,雏鸡抗病力弱,容易感染病原引起发病。对雏鸡威胁较大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有鸡新城疫、雏鸡白痢病、鸡球虫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鸡新城疫,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甚至全群覆灭。它虽然没有药物可治,但可以通过严格的检疫、防疫、免疫来控制。对于鸡白痢和球虫病,要使鸡群完全不发生,那是很困难的,只能做到减轻发病程度,控制疾病扩散蔓延,把发病率和死亡率控制到最小程度。 搞好鸡舍卫生,保持地面干净,注意饲料的品质和保存,对病雏要严格淘汰,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增加维生素A的用量,有利于增强雏鸡的抗病能力,减轻鸡球虫病的危害作用。

上一篇:杂交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下一篇:水稻灌浆期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