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构建的一般理论研究

时间:2022-06-06 01:11:53

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构建的一般理论研究

(贵州财经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摘 要: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是财务领域一个新兴课题,业界对其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借鉴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概念、内容、作用进行梳理,旨在对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基本理论达成共识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概念

1 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概念

1.1 财务管理工作的内涵

(1)财务管理工作的概念。

“财务管理”一词,在我国业界及学术界一般指代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对企业的资产进行配置的过程,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和运营资本的管理,目的是最优化配置企业财务资源。国外文献习惯表达为“公司理财”(Corporation Finance);二是指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管理,强调的是职能管理,内容有资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资产管理、税务管理等。很多企业的财务科,其全称本应为财务管理科,也是对“财务管理”后一种理解的表现。严格意义上来讲,两种指代,含义差别很大,本应各自有更准确的定义,不过习惯上大都根据实际工作对象理解其内涵,对此本文不展开进一步讨论,本文所指财务管理工作,是指对财务活动的日常业务管理,为避免理解歧义,定义其为“财务管理工作”。

(2)财务管理工作的范围。

财务管理工作,是强调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即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当企业发生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时,正确核算与处理财务工作的相关管理活动,均属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范畴。从工作内容来看,主要包括部门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三个部分;从涉及部门来看,只要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发生,则该业务部门应纳入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范围。

实务中,业务部门(非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在企业里,如果出现报销不畅、货款回笼不及时、采购价格偏高、成本消耗居高不下、费用超支等现象,往往会被认为是财务部门工作没有做好,没有控制好,这是错误的概念。正因为存在这样的错误概念,使得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改善。

1.2 标准化的概念

国内外关于标准化有不同角度的定义,本文主要引用了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标准化”的界定。在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标准化(standardization)被定义为: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鉴于财务管理工作本身的特点,其标准化过程应该包括管理工作标准化和作业标准化两个部分。

1.3 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

基于标准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研究现状及习惯,本文认为,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指以优化财务环境、提高管理效率为管理目标,以行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准绳,制定、贯彻、实施和管理维护财务工作标准的有组织的活动。在符合会计规范的前提下,对企业各部门涉及财务活动的部门管理、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形成标准化的财务工作管理系统。使各级领导及员工能够清晰地了解本部门的经营业务活动与财务流程,准确把握本部门的关键控制点与控制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手续透明,职责明确,权利适当。关于该概念,我们可以明确理解以下要点:

(1)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活动是制定、和实施标准的系统过程,是对财务工作的结果规定的共同的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2)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文件的产生应与相关方协商―致,对标淮涉及的实质问题,各相关方基本同意,没有坚持反对意见,经过征求、考虑所有相关方的意见并协调任何关键异议的过程;另外,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必须经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管理者批准签发;

(3)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个相对动态的概念。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是随着企业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内部环境的变动而向更深层次和广度变化发展。标准本身没有最终成果,动态特征是标准化的自然属性。

2 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内容

2.1 部门管理

部门管理主要描述职能范围、应负责任、拥有的职权等,财务管理工作的部门涉及财务部门和非财务部门。就财务部门而言,主要围绕财务内部的工作流程设计,包括岗位职责、内部管理制度、基础业务规范、绩效管理等,专业特点更为明显;而非财务部门,涉及财务活动的制度规范可能只是其工作职责的一个部分,但是如前文所述,非财务部门的业务内容直接影响到财务结果,如定价、收款、税票、退货、采购、报销、返利、付款等。所以,各部门的财务事项产生,同样属于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对象。企业在部门管理制度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1)财务部门。对于财务部门内部业务中涉及的所有岗位应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较强的行为规范;(2)非财务部门,明确资金活动发生时,即纳入财务活动规范范围;(3)制定规范时,财务部门要切实的参与到非财务部门的制度设计中去,如此,才能实现非财务部门财务活动制度上的规范性及整体的协调性。

2.2 业务管理

业务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业务管理标准的制定强调同一业务发生时不同人员、不同岗位都应采用同一的业务行为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管理要求高。不同部门业务的发生,都应该规范处理动作,防范风险发生,符合效率要求。比如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本身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但是,目前多数企业主要采取固定预算,即以预算期某一固定业务量水平为基础编制的预算,这样往往出现偏离实际的情况,更可能导致上下级对抗。因此,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各部门业务特点的预算编制方法;又如应收账款管理,在调查信用资料环节,可以规范调查途径须为通过信用等级评估机构获取评估报告,或者通过查阅银行对赊购企业的信用评价资料等,以此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业务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强调确定业务处理动作及内容,包括业务响应时间,处理动作,单据规范,披露规范等内容,需要财务部门及业务部门,包括内部审计部门共同参与、结合具体岗位及业务内容进行设计。

2.3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关乎到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也是财务部门负责人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习惯上,财务部门的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财务风险的管控,即“偿还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实际上,非财务部门的业务发生可能产生风险的频率更高,更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比如销售价格的变动,可以直接影响企业边际利润,需要财务部门及时反映变动信息的影响结果以辅助决策;同时,财务部门也可以提供相关数据支持业务工作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中的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业务处理风险的管控。

(1)非财务部门的业务处理风险。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在梳理业务处理风险时,可以此为参照。非财务部门的业务处理风险,是指业务发生时的处理动作不当导致的企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如赊销政策的制定,为了维护客户关系,保证市场占有率和生产经营效率,很多企业的账期主要由营销部门根据市场供求、客户资金状况确定,财务部门没有充分参与。短期看,似乎客户得到稳定,但是在较长的经营期,如果再有其他宏观风险,可能导致企业没有充分的现金流保证物料供应,反过来又会影响生产计划和产品按时交付,进而丢失客户和市场,还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2)财务部门的业务风险。包括财务审批风险、错账风险、税务风险、授权风险等。财务部门的业务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财务手续的合法合理性,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和税务政策执行的准确性。财务内部业务流程也需要仔细梳理评价,如履约保函,很多企业事前控制做得很好,履约保函审核较细,但是收到履约保函后管理制度就没有跟上。一般情况下,履约保函由出纳管理,而出纳对履约保函事项又不了解,一旦出现保函事项过期或者超过保证金额的情况,风险无从控制。

梳理业务风险,评价风险程度,制定切实有效的内控措施,同样是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财务部门要充分参与到非财务部门的业务梳理和风险评估中去,建立业务风险影响模型,从而及时把握企业财务状况,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转。另外,在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建立过程中,以上三个部分并不严格区分,其表现形式可能是相互交叉融合。如业务动作的规范,需要考虑以风险管理为出发点,并且会体现在部门管理的规章制度中。

3 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作用

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企业标准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指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基础。

(1)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经济效益,为获得最大利益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因此,企业必须把各种资源要素,尤其是以货币表现的经营要素加以系统、科学的管理,以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在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其次,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

(2)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联系财务部门和非财务部门的纽带。

传统的劳动分工理论按照管理职能将企业管理人为的划分为一个个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按照级别高低组成塔式的结构,即所谓的“层级制”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对原本是一个整体的业务流程进行人为的、强制的分割,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导致各部门以自我为中心,部门间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交流受阻。表现在财务部门与非财务部门之间,轻者是彼此业务规范不清,导致会计核算不准确,如固定资产管理;重者会导致重要经营信息被遗漏。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首先强调体系建设的主体是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合作参与,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彼此业务不清带来的浪费和低效率的情况。

(3)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不高,风险管理漏洞较多,处理方法各行其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项,是财务管理工作没有标准化处理。只有把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水平搞上去,企业的各种业务处理,各类人员才能有标准可循,才能使企业的效益得到很快的提高,从而从传统的管理水平提高到现代化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晓康.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上一篇:论高职《工程制图》课程的改革思路 下一篇:论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