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井然 眉目清秀

时间:2022-06-06 01:02:58

秩序井然 眉目清秀

有人说评卷老师判作文,只看看开头结尾,然后就给分。这未免过于夸大其辞,但有时看得粗一些―――不能逐字逐句地琢磨,倒是事实。

如果你的文章思路原本就不清楚,即使较认真地读也看不清逻辑层次,那么,因此而得了低分也不冤枉;如果你的文章本来思路不错,逻辑层次井然有序,只是因为凸显思路的技术欠佳,使得文章的逻辑层次不是“很容易看出”,因此得低分,岂不是太亏了?正因为这个道理,在思路结构方面,那些“耐人寻味”的精品型文章反而有吃亏的风险。

应试作文(特别是散文、杂文、议论文),应当让读者(阅卷老师)很容易把握你的思路(少数作文高手可以不受此限制)。

凸显文章思路的办法有哪些呢?

1、布局谋篇小标题

放眼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运用小标题来凸显文章逻辑层次的就有不少。如《从泪走到血―――孙膑访谈手记》(浙江考生)、《把握感情,认知事物》(广东考生)、《遭遇陷阱》(陕西考生)、《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吉林考生)等文章,有的以小标题表现访谈的不同场景,使几个片断的组合显得井然有序;有的以小标题把剧本分成几幕,使行文思路有条不紊;有的设置小标题,既清晰地标明文章的段落层次,又醒目地提示了文章的故事情节;有的分别以四个比喻为小标题结构全文,使文章各部分形成排比,不仅条分缕析地显示了文章的结构层次,而且准确严密地概括着每一部分的内容,使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评分朱笔自然高扬。

2、合理安排提示句

使用有提示作用的领句或结句来凸显文章的逻辑层次。

用领句提示者,如张抗抗的《建筑的阅读》:“建筑与文学的构思―――建筑与文学的想象―――建筑与文学的语言”;马昕的《酒,是……》:“酒,是一支强心剂……酒,是一支催化剂……酒,是一支麻醉剂……”

用结句提示者,如茅盾的《风景谈》三个层次的结尾分别是:“……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在这些文章中,无论领句还是结句,都起着提醒读者注意、引导读者把握文章思路的作用。

3、恰当运用过渡句

使用过渡段或过渡句来凸显文章的逻辑层次。

用过渡段提示者,如唐《琐忆》中的过渡段:“如果把这段话看作是他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解释,那么,‘横眉冷对千夫指’呢?鲁迅先生……”再如,一篇环保科技说明文中的过渡句:“麻烦事远不止这些。”

过渡段或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也就具有提示文章逻辑层次的作用。

4、首尾嵌入总括句

文章开篇的“总起段”或文章结尾的“总结段”也可提示文章的逻辑层次。如2003年高考作文《理性的美》的开头:“感情如水,理性如冰。八分之一的冰块浮动在水上显现着庄重和威严,一任冰下蓝色的水漂流,不减半点高雅,这是理性的美。”结尾:“窗外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在理性的眼睛里一切都是美的,这双眼睛也因理性而显得与众不同:是脱俗的美。是成熟的美,是理智的美。”这样的结尾,恰到好处地提示了文章的写作脉络,层层递进,显得井然有序、眉目清秀。

考生要让阅卷老师在极短的几分钟内不费力气地把握自己文章的思路―――逻辑层次,不仅有必要,而且很重要。如果文思混乱不清,将会导致你的作文被一票否决。在这个问题上,希望考生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歌诀:谋篇别忘小标题,布局切忌文脉乱。井然有序眉目清,提纲挈领要讲究。开头、结尾“总括句”,巧用“提示”妙“过渡”。评卷老师精神爽,朱笔上扬高分来!

上一篇:细针密缕铸成功 下一篇:头未梳成不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