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的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探析

时间:2022-06-06 07:21:17

经济开发区的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探析

摘要:经济开发区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失地农民的居民安置问题同样引起了关注。在强调失地农民安置重要性的同时,针对失地农民安置不足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补偿制度,健全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失地农民职业培训制度,提高失地农民自我创业能力,同时根据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失地农民;安置补偿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129-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开发区的不断涌现提高了全社会的经济能力,但随之而来的居民动迁,居民安置乃至于居民再就业成为了困扰经济发展的难题。土地与农民关系变得尤为敏感,对于农民本身而言,土地就代表收入和生活保障,土地的失去就意味着失去了收入,失去了财富,也失去了工作,同时由于长期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使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融入城市生活困难,即便在形式上住进楼房,实现城市化,但是在生活收入上丧失了持续性经济来源,同时也变成了无职业者,这些都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一、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的重要性

“自人类以来,有关土地归属和利用的种种制度设置和制度运行,便始终与社会安宁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与社稷的兴衰和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1]

在征地之前,农民拥有土地,既可以从事农业活动,也可以入城打工,哪怕无工可做,也可以再回到农村从事农业,所以说土地就像是农民手中的一份保险,起码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来源。尤其对于知识技术水平有限,年龄偏老的农民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养老保障,哪怕无法劳作,也可以将土地出租赚取租金。但是农民失去土地以后,他当不成农民了,而领到的那点补偿金,也当不成市民。既不是农民,又不是市民,那就会成流民[2]。据统计,在全国各地的土地上访案件中,有70%以上是因征地引发的,而且这种上访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组织性、对抗性和持久性[2]。

一般每征收一亩地就伴随1.5个农民失业。这意味着我国失地农民群体将从目前的4 000万剧增至2030年的1.1亿。有专家保守估计,这其中将有5 000万以上的人口处于既失地又失业的状态,而从动态看,这个数字最高可达8000万。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丧失,这么庞大的数字绝对是我国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3]。

所以农民安置问题是我们开发建设,城市长足发展的根本之一,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稳定工作,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之一。

二、失地农民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出现了分化,整体提高困难

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虽然得到相应的征地赔付款,但同时也丧失了主要收入来源,由原来的稳定农业收入变成了不稳定的经济收入。有出现了暴富后进行再投资的,也有出现了暴富后引起经济纠纷,部分人丧失了继续生活资金;而且由于失地后的城市化生活,生活成本提高,例如所有的土地动迁款,除去部分的购买房屋外,由于缺少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而且对于一些年龄大的失地农民来讲,由于年龄偏大,谋生技术较少,就业就显得十分困难,就有可能造成生活水平下降乃至困难。

2.失地农民重新再就业困难

土地除了是农民的收入来源外,也是谋生的技术,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基本上除了原来的农业技术,没有其他的谋生技术,虽然有政府主导的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合格率较低,录取率较低,就业百分比低,失地农民由于文化水平的原因而使技术提升困难,在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下,淘汰率较高,很快又面临失业。

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不完全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与现实生活水平有差异,重新再就业,在谋生的失地农民基本上很少有参加社会保障体系,导致失地农民老无所依,老无所养。“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不均衡,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组成部分上,五保供养制度历史悠久、相对规范,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等制度刚建立不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农民工社会保险等制度建设正在逐步推进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处于试点起步阶段。二是在区域发展上统筹不够,东、中、西部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差距较大。三是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农村社会福利设施严重匮乏。

三、我国的失地农民安置工作的不足与完善

(一)失地农民安置工作的不足

1.安置措施缺乏实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安置显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为随着企业性质的变化和就业安排的变化,政府在安置失地农民进企业的事情上没有了主导权,变成了企业择优录取,失地农民由于先天的知识技术水平有限,无法适应经济的发展,所以随后又产生了货币安置政策,最低生活保障安置政策等方式,货币安置政策虽然在经济上一次性解决了失地农民的问题,但是随之的花销,投资等行为,常常无法保障失地农民的长期生活保证,同时最低生活保障方式,由于教育等其他支出,可能无法保证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跟随经济的发展。

2.就业保障措施不完整

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为了生活水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再就业,获得新的经济收入是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基本保证。对于失地农民来说,重新选择一种经营方式,由原来的自给自足,自由生活变成非农身份,受到企业各种条件约束进行工作,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我国的城乡统筹不统一,没有一个完善的就业培训机制,没有保障的就业政策措施,对于部分失地农民来说,再就业就尤为困难。

3.社会统筹保障制度不完善

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如果土地被征用,那么重新择业或者重新创业难度就会很大。原来的农业生活对于他们来讲,既是生活来源也是职业能力,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满足自己的生活基本需要。如果土地被征用,那么他们陷入的境地就是失地又失业了,如果没有相应的养老保障,那么生活就没有了保证。不仅如此,哪怕是对重新择业的失地农民来讲,从事的大多数是临时性的职业,很容易就受到波及导致再次失业,而且就业也没有基本的社会和医疗保险,一是年龄不允许缴纳,年限不够,一个是企业的保险福利也很重要。

(二)解决失地农民安置的完善建议

1.完善土地补偿制度,保障失地农民依法获得补偿

征地补偿是征地问题的核心,也是征地制度改革的难点。征地补偿费要在确认农民集体土地财产权利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确定。

征地补偿除了要考虑土地被征收前的价值之外,还应考虑土地的区位、土地市场供求状况、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政府的宏观政策等因素[3]。对于征收补偿标准,首先要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第二确定合理补偿范围。第三补偿安置标准公开透明化,给予失地农民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2.建立健全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失地农民的保障体系也应该是一个全面覆盖的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涵盖很多方面,包括养老统筹,医疗统筹等等,首先养老统筹要体现在最低生活保障真正和城市接轨,要真正实现最低生活标准随着经济水平,物价等因素上涨而上涨。如在失地农民安置中医疗保障方面,建议应该加快实现城乡医保统筹,这一切的前提都需要经济基础作后盾,为此大力发展经济,积极完善社会事业是我们建立各项保障制度的基础。

3.加强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地区经济和民生发展水平

地区发展水平、经济水平直接决定了这个地区的民生保障工作。因此在地区工业选择方面就应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侧重于引进促进地区发展,增加地区税收收入,吸纳就业人口多,工业发展污染小,企业信誉良好并具有产业带动作用的企业。大连长兴岛作为新的开发区,重视经济发展。原长兴岛地区人口4.1万人,其中动迁安置的有1.2万人左右,为此应该扩大经济发展,增强地区财政能力,从而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扩大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需要扩大招商引资工作,为地区的社会民生工作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4.建立失地农民职业培训制度,提高失地农民自我创业能力

采取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总体水平。针对不同的失地农民群体开展不同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途径。加大失地农民再创业的扶持力度,提供一系列的便民惠民政策,提供相应的法律培训和援助,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小规模创业。同时还要重视各种社会团体在职业培训中的重要作用。事实证明,特别是在那些工业化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代表国内民众利益的各种团体正变得越来越活跃[4]。所以,需重视这方面在提高失地农民自我创业能力上的作用。

5.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

为减低失地农民面临的风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各国普遍设立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许多国家法律上规定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根据国际经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保障基金一般交由私营机构而非政府机构经营管理,且由多家经营而非独家垄断。同时非常重视失地农民保障基金的监管,这一点值得我国借鉴。

四、结语

在工业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变成了弱势群体,虽然短时期看失地农民得到了一大笔补偿金或者一定的最低生活保障,但是他们没有工人的稳定工作,长远的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所以他们在失去土地后就被排斥在了土地为工业增长带来的利益之外。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不稳定,为经济发展带来隐患。我们必须看到农民失地补偿的长期性。德沃金曾指出:经济效益是一种集体性的目标,它要求分配机会和自由,以便实现某种逐步实现积累的经济效益[5]。经济开发区是改革的先锋,为此,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征地补偿方式,对失地农民进行合理安置,从而更快地加快工业发展,享受工业发展为整个社会带来的福祉,实现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

[2]童星,林闽钢.中国农村社会保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02.

[3]茆荣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4.

[4]Peter Drahos. Developing Counties and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andard-Settling,Journal of World Intellectual Pro-

perty,2002,(5):778-780.

[5] [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M].信春鹰,吴玉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130.

上一篇:“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理论与实务探... 下一篇:我国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