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平安县和谐社区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6-06 05:18:11

对推进平安县和谐社区建设的思考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建设和谐社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社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针对平安县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社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平安县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平安县县城5个社区经过几年的运行,在协助党委政府落实城镇低保、困难群体救助、计划生育政策、法制宣传、调解民事纠纷等社会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1、社区管理难度大。同在社区居住的有村民、居民、外来户,还有行政、企事业单位职工,许多社区居民游离于社区管理之外,造成社区管理难度大。在对外来人员管理上,个别居委会对基本情况掌握不清,管理缺乏有效手段,由此带来辖区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社区功能不健全。社区居委会对自身的职能职责认识不清,功能定位不准,对居民的服务意识不强,从而形成对政府的依赖性。社区工作尤其是社区服务和协调职能不到位,有关部门往往把社区当成其“二级单位”,社区承担着繁重的行政事务,没有精力去为居民服务。

3、运行机制难激活。社区经费严重不足,基本无创收渠道,自我“造血输血”功能弱,且财务管理权大部分收归镇政府。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从工作人员配置到协调服务意识的增强、从服务机构设置到服务设施的配置等都相对滞后,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提高。

二、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要把和谐社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增强和谐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是明确建设目标。制订出包含全县新时期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发展思路和建设措施等内容的发展规划。二是明确领导体制。调整充实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加大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力度,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三是明确社区功能。对社区的职能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理顺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切实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社区居民依法自治。

2、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加强社区服务体系的网络化建设,使社区真正发挥好为广大居民的服务功能。一是引导社区组织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协调意识,把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成果和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工作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二是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健全各种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鼓励社区创办家政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和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物业管理业,培育社区生活类民间组织和组织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3、发扬基层民主,提升自治水平。一是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办社区墙报和社区简报,宣传社区自治制度、社区的功能职责、社区所开展的工作等,让各级部门、广大居民认识到社区建设关系自己切身利益,明白自己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使辖区内的居民都参与到社区管理和建设中来。二是放权支持社区自治。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尊重社区居委会的选免权、社区事务决策权、社区财务自、对政府部门的评议监督权等自治权。

4、建立长效机制,拓展保障渠道。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增强他们对社区居民的服务意识,以适应社区建设、发展的新要求。二是建立专门针对社区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体系。每年在社区中实行以社区治安、服务满意度、居民参加活动率等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百分制考核,并与社区服务经费挂钩实行奖惩。三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改善社区福利和服务设施。建立政府补贴机制,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补贴。四是建立辖区行政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机制。按照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鼓励驻社区的单位将服务、活动设施向所在地社区居民低价或无偿开放,与社区形成资源共享、事务共管、文明共建的机制。

上一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下一篇:创建积极课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