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是怎样练成的

时间:2022-06-06 02:56:52

成就于自家后院的钓鱼大师,尽管和真钓鱼无关,却因人们的密闭和知之甚少而名利双收。或许这正是当今文学、电影,乃至许多艺术作品生存及产生的事实。所有奇迹,都发生在只需学会模仿或演绎的后院

如今聪明的钓者不再会奔走于江河,也不会泛舟于湖海。这是因为他们无须将自己宝贵的精力浪费在路途上,只需一点小小的智巧就可以了。

也就是模仿钓者的技巧,在自家后院将大江大河或干脆是池塘捕来的鱼,从缸里钓来放进瓮里,从瓮里钓来放进缸里……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

这看似劳而无功甚至有点儿荒唐,其实竟是聪明人的办法。因为这种劳动即便餐桌上没增加一条真正由劳动得来的鱼,钓大鱼的机会更是甭想,但被世人瞧见的,俨然是高明的钓鱼大师作为。这个自家后院的大师,尽管和真钓鱼无关,但作为钓鱼大师的声名及利益,因人们的密闭和知之甚少,却实在地名利双收。

或许这正是当今文学、电影,乃至许多艺术作品生存及产生的事实。所有奇迹,都发生在只需学会模仿或演绎的后院。

如大家还不明白,举出冯小刚的《夜宴》,算是一例。张艺谋去年的电影《三枪》套了什么明摆着无须探究。但让他们说,是那些搞文学的没提供好故事――那种感动人,有如历践大江大海一样波涛汹涌的故事。

很多北京人,只要和艺术有关,大都去过798艺术区。进到那个由废弃工厂改造的艺术区,猛一看挺唬人的。但是这些,似乎大多是来自于对遥远西方的学习与模仿,并非发自那些留长发的男同胞或刮光头的女同胞的艺术创造。

那些年轻人不能凭实力攀上艺术的拳台,而是停在拳房里,学着人家,比比划划。不过好在算是保留了一段工厂的历史。所以深入进去,去看其中的个别作品,才那么怪异浅薄和不可理喻。

这些年某类“现代艺术”折腾出来最重要的“成就”,我个人的感觉,大概非某画家的那张大笑脸莫属了。那笑脸――且以为是某画家的理解:“他”代表的是中国人普遍之国民性。譬如说既纯朴又狡黠,譬如说前倨后恭与胁肩谄笑,譬如说憨态可掬和愚昧无知,……等等。但我不以为然。我姑且贸然判断,“他”最能代表的,其实不是别的,而是部分现代艺术家的深层心态:阿谀西方,奉承市场。

在798,我还看到一本资料上的图片:一个艺术家,在天安门广场或西方某著名大街,五体投地地匍匐下去,用舌头去舔地面。模仿什么,不得而知。如以“行为艺术”论之,我颇不理解。譬如,他何不去舔舔中国西部小学生课桌上那些无助的灰尘或北方旱区农家锅台上贫困的油渍?哪个更震撼,或对社会更有启示作用?当然听说还有更厉害的……。有人称之为观念艺术,但“观念”是否会成为艺术似乎没见什么人讨论过。谁又胆敢讨论呢?

不必举例了。

因为一个艺术家如不能实现基本的创作过程,譬如做一个匠人,去做合格的工艺品,去画大红大绿的箱柜,做一个诚实的劳动者,也算有用。

劳动不丢人,无聊不能成为艺术。或者说不能成为久远的给人类飞翔向上的精神世界添砖加瓦的艺术。

一些所谓的艺术家或“大师”,自以为让老百姓在一头雾水的情形下会对他感佩涕零,以为他真搞出了什么了不起的创造。实则不然。因为当你的那些花招儿连街角的无赖恶少都能轻易照葫芦画瓢重复模仿的时候,你有多“艺术”,就甭提了。

当然画中的“钓鱼大师”与之相比,还算稍高级一些,学习学没有坏处。

(作者为作家、画人,现居北京)

上一篇:轻商意识的终结 下一篇:意见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