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知获取模式及解析

时间:2022-06-05 11:28:13

小学数学新知获取模式及解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对数学学科的教学模式与结构的探究十分重要。如何让数学课堂能够适应新时期的课改要求是摆在所有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一年多的不懈实验探究,我们略微取得一些成效,在此做小结。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价值观

新课标明确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就要求我们要将数学融于生活,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成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改的核心内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但以学生为本也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轻松旁观了。教师的引导、点拨仍然是不可缺失的,甚至在上课之前做更多的教学准备工作。比如说,安排学生的课前预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等。

三、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备好一节课

备好课的标准还是离不开三维目标。只有把握住三维目标,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更有目的地获取知识。那么小学生如何才能高效地获取新知呢?

1.课前预习

教师应先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对教学文本进行分析,掌握知识的前后的联接关系,提出合理的学案以及自学提示。

2.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与我们课改的八字方针不谋而合。“兴趣、自主、活跃、高效”兴趣排在了第一位。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策划,引导学生,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乐于学。激趣导入应合理适当。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精打细算”一课,情境图为甲乙两家商店卖牛奶。甲商店5袋11.50元,乙商店6袋12.90元,问哪个商店牛奶便宜?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加有兴趣,我安排了两个学生分别扮演甲乙两个商店的老板,一个学生扮演顾客,甲乙两个人都说自己的牛奶便宜,顾客不知道如何选择,寻求学生的帮助,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既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引出数学问题,导入课题。

3.展开探究问题,也就是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

这里我们就要借助于课改中最核心的手段――小组活动。小组是为课改服务的,是一种方法、手段,应该灵活应用,适当应用,不能被小组禁锢住。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获取数学信息,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并归纳总结出结论。在其间学生出现的疑难问题无法自主解决时,教师应及时点拨指导,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及时评价,提升学生学习的乐趣,体现“教师为主导”的地位。

4.达标反馈,也就是练习

练习题的设计应该有针对性和普遍性,有梯度,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彻底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转化为一种学习的动力,因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从情感上得到满足,三维目标得以完成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以上是个人对于课改以来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点点心得,课改之路任重道远,我们也将不断探索前行。

上一篇:浅议情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下一篇: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塑造与培养方案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