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卡位后4G时代

时间:2022-06-05 09:32:49

中移动卡位后4G时代

在离岸16海里的埕岛中心一号采油平台上,胜利油田燕金刚队长通过中国移动4G手机将油井生产数据报表发往岸上信息中心。

胜利油田现有海上采油平台100余座、作业船舶数十艘。2015年初,山东移动与油田海洋采油厂合作,在距离海岸16海里的埕岛中心一号采油平台开通了东营海上第一座4G基站,目前山东移动已在埕岛一号、三号平台及周边油区建设4G基站11个,实现了平台及其附近海域采油平台的4G网络覆盖。

现场测试结果显示,海上下载平均速率达到86.37Mbps,上传8.49Mbps,基本满足了海区通信需求。

但这并非中国移动的最终目标。按照计划,中国移动将在2016年开始规模升级现有的4G网络到4G+网络,届时,下行速率将提升到220M以上。未来速率还将逐步升级支持300M,甚至更高。

将网络升级到4G+是中国移动已有4G战略的延伸。按照国际电联的规划和国际市场的发展,5G将最早于2020年才有可能在全球规模商用。在用户爆发式增长、需求不断提升的当下,中国移动需要不断升级4G网络,以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目前,中国移动已建设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截至今年7月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已经建成94万个基站,占全球4G基站数的40%;中国移动4G终端达到1000款,累计销售4G手机2.1亿部,其中2015年就销售手机超过1.1亿部,已经完成全年销售4G终端目标的一半;在用户方面,中国移动4G用户在7月底已超2亿户,相比现有的8亿客户渗透率达到约四分之一。

虽然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但由于中国移动的用户基数大,随着4G用户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保证、提升用户体验及4G网络扩容的压力将会不断加大。

中国移动之前强调,建好一张超级4G大网、升级4G+,同时把握5G标准产业研发主导权,是中国移动推进“互联网+”战略落地的必经之路。

中国移动希望通过推动“互联网+”行动,统筹其基础网络建设,打造开放平台,提升数字化应用和内容,在制造、能源、交通、商务以及物流还有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形成话语权,并获得新的生存发展机会。

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在开启一个新时代,物物相联为代表的物联网将成为产业链各环节新的机会和立足点。中国移动是否能够卡位这一轮新的技术潮流?这取决于多方因素。

备战4G+

据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介绍,“4G+网络是基于4G现有技术的升级演进,同时也可以将部分5G潜在技术提前在4G网络中应用,从而使4G在5G全面商用前具备更强大的性能。中国移动要在4G+上延续4G时代的竞争优势。”

在5G网络部署之前,中国移动希望充分挖掘已有4G网络的潜力,提升4G网络的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和拓展垂直行业应用市场的需求。所以,在4G和5G之间引入4G的增强和演进技术是运营商的一个自然选择。

早在2011年,3GPP就启动4G+技术的标准化工作,中国移动主导了TDD-FDD联合传输、Small cell增强、eMDT、3D-MIMO等技术标准的制定。中国移动所定义的4G+不仅仅局限于已有的双载波聚合技术,它还包括三载波甚至五载波以上的载波聚合、TDD-FDD联合传输、3D-MIMO、MDT、256QAM、TDD动态时隙配比等众多增强技术。该4G+整体技术可使用户峰值速率迈入Gbps时代,提高频谱利用率3倍-5倍,大幅提升运营商的单站运维效率,同时将实现垂直行业应用的渗透。在4G+技术中,TDD也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TDD的上下行信道互易性利于大规模天线的3D-MIMO技术应用,TDD的大量连续频谱可支持更多载波的载波聚合,TDD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可根据上下行业务的变化动态调整,实现更高的综合频谱利用效率。

截至目前,4G+的大部分技术已经完成标准制定。今年6月开始,中国移动加速推进4G+以载波聚合为主的全面产业成熟和试点应用。目前已在多个城市商用。

与此同时,今年7月,中国电信亦高调提出了“4G+”战略。中国电信宣布,中国电信的“4G+”品牌将于8月1日在部分重点城市正式上市。 “天翼4G+”采用双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简称CA)技术,下行峰值速率可达300Mbps,上行峰值速率可达50Mbps。

有电信技术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将在下一代4G网络的部署和用户争夺上形成正面竞争。但多年来电信行业竞争规律表明,除了不断提升的网络质量,资费、覆盖和服务,也将是运营商获得后4G时代竞争优势所需考虑的综合因素。

争夺5G话语权

在加快4G和4G+的商业进程的同时,中国移动对于5G的准备亦未放松。

今年6月,国际电联确定将在2019年,征集候选技术,进行技术评估,选择关键技术,最后制定标准。根据内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移动5G候选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超过百件。中国移动在5G技术标准上的部署,走在全球企业前列。

黄宇红表示,中国移动研究院早在2011年就开始了5G关键技术的研究,并于2014年在中国的IMT2020推进组中牵头了中国5G需求白皮书的撰写,提出了“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5G愿景,并推出了中国的5G之花即5G关键指标要求。这些都已经成功写入ITU和国际运营商组织NGMN对5G的需求白皮书。

中国主导的3G TD-SCDMA虽然成功地成为了国际标准,也实现了产业化,但是产业链基础不够健壮,更没有国际化;4G的进步之处在于,标准制定之后就开始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而且,TD-LTE走出国门,覆盖了全球三分之一的4G用户。

总结3G、4G的发展经历,中国移动认为5G技术的发展目标应当是通过创新的专利化、专利的标准化、标准的产业化、产业的国际化,实现对5G的主导。黄宇红说:“这是让价值最大化的一个模式。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是积极与国际标准组织、国际运营商、设备商及垂直行业合作,促进形成全球协调一致的频谱规划和统一的5G标准。”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行业人士认为,中国移动在2011年主导成立的GTI国际非标准通信组织已经帮助4G TD-LTE达成了标准产业化、产业国际化的目标,并将在5G时挥更大的作用。

GTI以协同产业加速TD―LTE全球发展为目标开展工作,不仅吸纳了全球广泛的运营商资源,还汇聚了产业链端到端各环节厂商的力量,拥有来自五大洲的120家运营商成员和100余家厂商。

4G之后,中国移动决策层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充分考虑产业界整体利益的全球合作研发的标准才会成为全球主流标准,某个国家或地区主导的标准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标准。

而且,5G除了面向移动互联网场景外,还将面向海量的物联网场景和低时延高可靠场景。更多的场景给5G带来了更多样化的需求和挑战。

5G关键能力与以前几代移动通信相比将更加丰富,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端到端时延、能效和移动性等都将成为5G的关键性能指标。因此,5G相比以往的任何一代通信系统都需要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开放与通力合作。

中国移动研究院的大楼25层是5G创新研究中心,这个色彩鲜艳,设计活泼的楼层分布了多个5G标准技术的研究人员,一位在该楼层办公的技术人士告诉记者,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和游戏规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中国移动一直在努力打造一个强大的智能管道、开放平台让生态系统的各方受益。

互联网+悬念

在今年7月召开的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移动公开表示,中国移动推进“互联网+”行动,将是基础网络、平台、应用三个层面的协同作用。

“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对于运营商来说,“互联网+”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持续打造4G、4G+网络的价值所在。此外,还需要打造开放平台,提升数字化应用和内容,聚焦制造、能源、交通、商务以及物流还有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而这亦是中国移动的短板所在。

从前三代通信技术的研发和设计理念来看,三者的演进基本聚焦在传输速率的提升上,与其他行业的交集不多,影响不大。但ITU定义了5G三个应用场景,每个场景背后都对应着非常广泛的行业应用。不同行业对5G技术的需求不一样。

尴尬的是,通信行业之外,垂直行业的公司和运营商的沟通还相当匮乏。通信行业一位资深技术人士认为,垂直行业尚未意识到加入5G标准制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没有一个顺畅的平台和渠道。“好比一个不懂英文的中国人和不懂中文的美国人,双方没有沟通桥梁和机制。”她说,“垂直行业的思维方式和技术语言和通信行业完全不一样。”

一位资深电信业人士表示,中国移动如果能建立一个平台,吸引核心行业的公司,加入到行业标准的制定中来,打通供需流程,解决结构和文化问题,便可盘活手中网络资源,做大网络、平台、应用三者的协同效应。

中国移动对此已有考虑,今年7月在上海GTI峰会上,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对外宣布了中国移动倡导成立5G联合创新中心,其目的就是要在国际标准制定机构之外,搭建一个多方都能理解和互通的平台。

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平台化不同的是,中国移动暂时没有通过收购或战略投资的方式来延展其生态范围,而是基于网络优势,发掘垂直行业需求,为物物相连时代卡位。

在互联网公司的全面挤压之下,全球运营商都没有明确的、被广为认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模式,但5G将是运营商极好的翻盘机会,尤其是亚洲运营商。

“未来五年欧洲甚至没有新的频谱需求,这在亚洲运营商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这意味着,欧洲电信市场几近停滞,而亚洲市场将继续全面爆发。”黄宇红认为,中国移动的机会在于,在市场增长动力强大的背景下,中国移动只需减少内在转型摩擦力,打破企业边界,从而做大平台。

近年来,中国移动加强了云平台能力建设。中国移动正在北京、广州、呼和浩特、哈尔滨、贵阳建设五大数据服务中心,能支撑大规模的云计算服务能力,目前已具备相当高的存储能力以及出口带宽。此外,中国移动也在面向企业和个人提供公众云和私有云的服务,比如提供了教育云、医疗云以及个人的“和彩云”服务,形成了开放的云计算平台。

此外,中国移动将深度参与布局家庭智能家居、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终端领域,同时也做多形态终端的基础服务提供者。与之对应的是,在开拓智能交通、家居安防、远程医疗等物联网业务市场的时候,中国移动内部开始强调一线部门与合作伙伴关系的转变:废除传统的买卖客户关系,转变为共同研发、共搭平台的合作关系。

与传统的买卖关系相比,这种方式具有更强的开放平台共赢意味,亦被赋予更加独立的运作空间,获得更快的反应速度。但具体执行效果目前还看不到,因为,这受到多重因素制约,如企业文化、组织架构设置和KPI考核等。

无论战略方向制定的如何精准、管理机制如何高效,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业务流程中。中国移动的未来战略蓝图与转型息息相关,5G预计在2020年正式商用,但中国移动的转型,已经走在路上。

上一篇:把脉联想控股 下一篇:周本顺案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