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为载体,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及成长服务

时间:2022-06-05 05:18:35

以活动为载体,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及成长服务

摘要:当代大学生存在很强的独立意识、反思能力和表现欲,但整体的心理还未真正成熟,面对这些特点,学生管理工作要扁平化地覆盖和服务他们,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搭建舞台,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关键词: 活动载体大学生思想成长

一、构建师生互动平台,解决学生思想困惑

为使学生的思想困惑问题很好的得到解决,我院开创了师生论台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对同学们的困惑问题,学生组成疑惑团,由学生工作干部、政工干部、校内外专家学者、辅导员组成解惑团,通过面对面的平等辩论交流,产生思想碰撞。通过疑惑问题收集的过程和师生辩论交流的过程来引导学生,用辩论的结果教育学生的一种多对多的解惑模式。在我们的实践中,发现这种模式对学生和老师的综合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广泛征集思想困惑问题。第二步,选出学生代表组成疑惑团,学生工作部干部、政工干部、校内外专家学者、辅导员等组成解惑团。第三步,教师解惑团与学生疑问团面对面进行讨论,就学生的思想困惑与学生进行平等辩论交流,产生思想碰撞,以辩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辩论的结果教育学生,最后经过讨论达成共识。

这种模式开辟了学生思想引领的一种新途径,一是从教育方式上来说,思想碰撞模式解除了师生之间存在的沟通屏障,在宽松的学术氛围中达到思想的解放。二是从教学模式来说,我们开创的模式改变了原来“一对多”的讲授方式,而变成“多对多”的方式,教育者行成智慧合力,用集体的合力在平等辩论中教育引导学生。三是开创了解决学生现实生活问题的新途径。我们开设的论台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非常有效的从根本上解决并引领学生的思想方向。

这种开设的思想引领的师生论台模式既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综合平台,又能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环境,促进了学生思想工作的务实性与开放性,真正为学生成长服务。

二、开展学生意识教育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目前,面对大学生整体素质每况愈下的局面,寓教育于活动也是正确引领学生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比如面对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专题研讨,同样,可以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使学生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社会。

“我的团日我做主”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同学真正理解“共”、“青”、“团”三个字的含义,增强自豪感。充分利用“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建国六十周年作为重要契机,开展 “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为祖国工作贡献”等教育活动,使广大团员深入了解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爱国主义信念。

另外,还开展“树身边典型,学身边英雄活动”,以月刊《阶梯》、不定期简报为载体,从身边发现典型,推出我们身边的英雄,号召全系同学向他们学习。我们也要挖掘身边的榜样,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们务实思想和争先创优意识,使学生克服浮躁情绪,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全面提高了个人素质。

此外,通过各团支部团课开展,分阶段、分层级的引导学生的加强共青团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带动广大青年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为学生素质拓展提供平台,选择学校周边社区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学生定期在小区开展活动,如义诊活动、宣讲健康知识活动、配合小区领导做些事务性工作、定期更改小区板报等工作。我还清楚的记得一次我们在社区搞的联欢活动,社区有一个爱好音乐的独身老太太,我们的学生不止一次的去她家和她一起共同排练节目,给她带去了无尽的欢乐,在晚会上她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当晚会结束,她热泪盈眶的拉着我们学生的手,再次叮咛要经常和她联系。此情此景,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哭了,在这种氛围中,同学们的思想会有很大的触动,他们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感觉到什么是感恩,什么是爱心。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同学们切身的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快乐。类似的活动还有系部定期组织的寒暑假三下乡活动,大学生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提升了自身修养培育了价值观念,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为走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以及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建立学生社团,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各个社团在团总支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例如:英语社针对广大同学的需要;举办的英语讲座,组织部举办的综合性知识竞赛;聚光爱心协会组织学生做环保的宣传等活动,将爱心传递下去;蓝图社定期召开创业教育的讲座,将刮痧等技术广泛在学生中开展等等。这些活动满足了不同层次同学的学习需要,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通过开展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系师生代表在“2010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上获省级三等奖,这对师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一种鼓励和肯定,更是一种鞭策。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与学生思想动态同行,以活动为载体,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并为他们的成长服务。

记得北大团委韩流书记说过:“第一课堂的培养目标和优势在于提高青年学生的专业素质,即‘一专’,而第二课堂的培养目标和优势在于帮助青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培养或拓展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即‘多能’。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恰恰是厚基础、宽口径、一专多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在新的时期发挥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作用,以活动为载体,把服务学生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2]昌兵.学位论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里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7.10.

[3]李春海、房玉东.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以“职业”为特征的特色校园文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5).

[4]冯大鸣、吴志宏.教育管理学教学参考读本[M].上海: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5]温景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高教探索,2005(6).

上一篇:高考作文材料的取舍与创新初探 下一篇:浅析对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讨论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