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时间:2022-06-05 03:39:07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摘要:目前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如何将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发展相结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研究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带动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列举借鉴国内外轨道交通与城市互动发展、带动沿线地区土地利用的实践案例,进一步提出对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相关建议,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和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城市建设方针要求城市政府对轨道沿线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保持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土地利用 建议

中图分类号:U21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和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城市建设方针要求城市政府对轨道沿线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保持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的协调发展。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进行存量挖潜和资源储备,既有利于提高土地开发效益,将轨道交通引发的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回馈于政府,也有利于为轨道提供稳定的客流支撑,支持轨道交通及各项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城市。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

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带来人流、物流的空间集聚,增加交通需求量,对交通设施提出进一步要求,不同土地利用模式需要有不同的城市交通系统与之协调适应;通过完善城市交通系统达到城市内交通供给要求,同时,改变交通沿线地区的可达性,提升土地品质,促进住宅、商业等用地的发展集聚,进一步对城市空间形态、土地利用格局产生影响。轨道交通运量大,所形成的城市内聚力越强,城市呈现紧凑形态,运行效率得到提高。轨道交通系统对沿线土地高密度开发的促进作用显著。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城市地铁、轻轨以及磁悬浮列车交通构成的公共交通体系,它是在当前大城市常规交通不能有效满足人们出行目的,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地方政府有了较强的财政实力的情况下产生的轨道交通有着载客量大、速度高及污染小的特点,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途径过去,在城市土地利用舰划中很少考虑交通拥挤问题,常规交通在众多的大城市中已无法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现在利用轨道交通来缓解交通压力,据国家计委有关部门资料统计,全国35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0个选择了建地铁(含少量轻轨),所占比例达57 .14%【1】,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等特大城市,人们已经体会到轨道交通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而且这些城市都在进一步规划兴建地铁或轻轨,以期缓解未来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

统计资料表明,到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达到了3. 88亿,超过总人口数的30%:到2010年,预计将达到6 5亿左右,占当时全国总人口数的50%.中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增长迅速,超过两百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有14个口j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有限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人均占有量不足的情况更加严重因此,中国城市化必须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这就意味着城市人口密度将进一步增大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以及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人们出行率的提高,使得原本紧张的道路交通状况更是不堪重负,常规交通将很难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轨道交通将成为或者已经成为诸多大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郜分

三、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般来讲,土地利用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营造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环境【2】。因此在土地利用布局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生态绿化建设和原有生态资源的保护,保留自然的栖息地、河岸区域并开发品质高雅的开放空间。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建议:

1、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交网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一贯坚持的,但是一旦地面交通拥挤,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常规公交。但是轨道交通是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涉及到经济、规划、环境和社会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其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到,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的投资量大,相对的风险也大,地铁的建设首先应考虑到投资回收情况【3】。另外在决定建设轨道交通以前应研究是否可采用其它的措施,包括减少交通出行量、公交优先、道路系统的改进和停车控制等,来改善都市地区的交通,应避免盲目投入大量资金在时机不成熟时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大城市可通过建设副中心的办法来削减交通量,但一个充满活力的都市中心区的作用也是其它地区所不能比拟的。

2、通过轨道交通建设,主动引导城市发展:政府通过预先控制轨道沿线土地,并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带动沿线、沿站地区土地开发,通过集中有序地规划将社区建成适宜居住的城市组团,实现TOD发展模式。规划完善的交通体系,促使发展区的交通建设处于引导与管理监控之下,保证与土地利用的开发相协调。

3、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北段与沿线土地利用关系的模式应选择——以香港和新加坡模式为基础,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主动以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通过“政府有侧重地控制土地——经济适用住房、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大量基础设施的投入——政府出让土地”的方式,确保城市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

五、研究展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及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关系研究领域中将产生大量新的理论课题与实践项目。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继续针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反馈关系定量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比如应用GIS技术,跟踪模拟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真实的变化情况,与模型计算的理论值进行对比,能够产生更好的比对效果;或者可以从博弈论的角度继续探讨二者的协调最优问题等。另外,部分研究应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对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了概念模拟,在未来我国土地利用数据资源日益健全的情况下,该类研究能够形象地揭示出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动态互馈关系。

【参考文献】

[1]胡润州.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与快速公交系统的经济分析研究[EB/OL].2004-12-08

[2]蔡军.轨道交通与地区发展[硕士论文]. 同济大学.1998.

[3]熊崇俊,宁宣熙.中国综合交通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系统工程,2006.

作者简介:宫英芳1987.10.10 女学历 研究生城市规划与设计

彭露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7100541988.07女 汉硕士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与控制措施 下一篇:成贵铁路重点工程选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