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与学生思维能力

时间:2022-06-05 02:15:56

课堂提问与学生思维能力

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中国教育,即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知识经济的到来向教育提出挑战,社会不是以某种能运用的技术为基础,而是以整个社会知识的进步为基础;对人才的培养不应以获取知识为唯一目的,而是要全面的发展。人的生命体本身蕴含着全面发展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把学生的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我们应站在育人的高度抓住教育的本质,把课堂提问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明确课堂提问目的,遵循课堂提问设计原则

课堂提问,并不是表面上的随便回答或“满堂问”,而是一种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重要教学手段。要使课堂提问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设计是一个关键,设计课堂提问一般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要结合各教学环节的特点进行课堂提问

1.组织学生的注意定向,集中和转移的提问

这类提问适用于新课或新教材教学的开始,或演示实验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质疑问难,以使学生的听与教师的讲协调一致。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圆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讨之中,在操作和答问中自然地引入轴对称概念。

2.引导学生进行推导、归纳、概括的启发性提问

这类提问用于例题讲授、课堂练习、探求新的解题方法、纠偏查错等教学环节,以使学生从局部的片面认识发展到完整全面的认识,由机械套用到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

3.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提问

目的是使学生自觉并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类问题的表现形式是提示、诱导和指导,创设发展情景,减少问题坡度和难度,以便于使学生跨上由知识掌握到应用的新台阶,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进行课堂提问,要注意的几点要求

1.要弄清问题的性质,使用不同层次的发问形式

由浅入深有判断性提问,叙述性提问,发散性提问三个提问层次。切忌总用“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答形式。

2.提问要把握时机,选择突破口

当学生正在发“愤”求“知”,但尚未知,思维正处于困惑之际,及时质疑发问,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收到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3.提问要注意问题难易适中,讲究实效

要充分考虑问题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提出相应难度的问题,有利于反馈真实信息,加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品质。

二、在课堂提问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提问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需要。教育心理指出“给学生提出一个课题,即‘问题情境’,使学生不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显然,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实施启发式教学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究竟怎样提问才能恰到好处?怎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一)选择适当的提问形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激趣性提问,增强学生思维活动的愉悦氛围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创造生动愉悦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

2.迁移性提问,提供思维活动的导向

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如:在讲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时,首先提问:“解绝对值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然后再问:“同学们能用解绝对值方程的方法来解不等式|4x-7|>8和3|1-x|

⒊ 探索性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探索性提问应为学生留有思维创造的意境和空间,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探索的情趣,攻坚的意志,使他们的智力品格得到发展。有的习题具有深刻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挖掘,可以得到多种解法,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开拓思维,而且可以发挥教材的作用,达到做一题、知一类,联系一片,提高一步的目的。

(二) 把握课堂提问时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提问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加深理解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问有许多讲究,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训练学生思维时,要求学生联想已学过的知识,然后将有关知识加以比较、归纳,找出共同性。从个别概括出一般性,又从一般性推导出特殊性,使他们找到知识的联系性,最后形成概念。通过联想、比较、归纳,使学生不但对知识的学习更具深度,而且从中训练了思维的方法。引发学生思维的几种常见有效的提问方式有:

1.课堂导入式提问

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把本节课的最关键的问题首先摆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主动求证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2.梯度提问

梯度提问就是就一个问题,教师设置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性的问题系列,在课堂里,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提问,让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由表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步步展开,它具有锁链性、延伸性,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一低层次的问题,会使学生往往感到单调、乏味、枯燥,而同一高层次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放弃的情绪。

课堂提问应注意知识的发展性和学生思维的发展性,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理顺学生认知的程序。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拨动思维的琴弦,点燃思想的火花,发掘智慧的潜能,让学生去寻求、去探索、去创造,给学生发展才能的机会。课堂提问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过程,教师应以本课知识为主线、运用各种手段,全发面地抓住学生这个中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应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课堂提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上一篇: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探讨 下一篇:试析建筑企业强化会计管理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