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生关系

时间:2022-06-05 12:32:01

论师生关系

摘 要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教育的过程则是最基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

关键词 客观性 渗透性 差异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教育的过程则是最基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因此,教育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师生关系。为使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保证,探索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师生关系的客观性。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教育者,教育活动影响的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有个性特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整个教育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才能将人类的已知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意识、行为和习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是一种自然的结合,同时也是一种必然的结合,不能以任何一方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二、师生关系的渗透性。

教育过程是否能顺利展开,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影响所能决定的,它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这种教育环境和气氛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创设一种适宜的问题情景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只有如此才能产生正向的学习迁移。因此,一个适宜的导读提纲是探究式历史教学法的一个关键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应以问题为契机,细致备课熟透教材设计难易适中、典型性引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和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诱惑力的问题,使之贯穿与课堂教学始终。

2、解疑点拨,合作探究。

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作出判断,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是探究式历史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补充有关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学生只有通过自学才能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增强自主探究能力,小组讨论可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使学生认识更深刻。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还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去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产生质疑。这样学生注意力全部指向并集中于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实现了学生注意力由教师从外部控制(被动)转化为学生从内部自起控制(主动)这一飞跃,这有利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而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采用“兵教兵”的合作方式,即让同桌或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交流相互探讨的结果,这种“兵教兵”的合作探究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教师主要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工作,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还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3、明理深化,实践探究。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给学生明白清楚的交代。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4、要鼓励创新。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注重能力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中国古代有“授之渔,不授之鱼”的格言。阿拉伯也有一句类似的谚语:授人以鱼只给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便是授人以渔,使之受用无穷,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总之,探究式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以灌输式为主的弊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及学习的幸福,分享成功的体验,这为我们新形势下的教育指明方向和出路。

当师生关系融洽时,彼此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交往,学生的头脑才会像刚调好的石膏一样是有较大可塑性的。教师也能从中感受到劳动的愉快,产生新的劳动激情和态度。如有一名中学生,外语成绩一度下降得很厉害,班主任问她是什么原因时,她说:“以前我外语成绩很好,那是因为外语老师喜欢我,现在外语老师不喜欢我了,所以我的外语成绩下降了”。这件事情,说明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是相当的大。

三、师生关系的差异性。

由于教师与学生往往因年龄、职能、经历、知识、水平、生活经历等不同,而有着许多不一致的地方,这就构成了师生关系差异性。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生的接受能力,身心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时,学生就会产生不理解,甚至与教师产生对抗情绪,不利教育的顺利进行,这就造成了教师和学生的差异性。要克服这些困难,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树立脚点学生服务的观点,努力搞好教学,全面关心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发扬教育民主,善于倾听学生意见,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耐心教育,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把各种复杂的矛盾进行化解以利问题的解决。

四、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

《大河报》上有地这样一篇报道:“教师一句温柔话,学生变成乖娃娃”。“真不可思议,一个小小的动作竟然改变了我的小孩。”宋女士的孩子赵一飞,去年九月入读成都师范附小。他十分好动,自尊心也很强,从幼儿园到小学学习十分吃力,有几次还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个别教育。一飞的父母很忙,面对孩子的毛病,一般是一顿训斥,却总无收效。不久前的一天,一飞放学回到家里,第一次十分严肃地向宋女士“宣布”:“妈妈,我要好好学习,认真听讲,做个好学生了”。从那以后,一飞放学回家就忙着温习功课,再不需要家长督促。言谈举止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一连串的变化让父母吃惊不小:是什么人对孩子施了魔法?还是一飞道出个“奥秘”:有一天,在排对时,一飞又和往常一样在队里叽叽喳喳,这时班主任王霞老师径直走过来,双手轻轻捧住他的上脸蛋,和颜悦色地说:“赵一飞以前很乖嘛,今天怎么倒不乖了呢?”小一飞的脸顿时红到了耳根。一飞绘声绘色向妈妈描述着当时的情境:“妈妈,看嘛,超级大国师就是这个样子的。”一飞模仿着老师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里充满了幸福和陶醉。

所谓“度德而师之”《论语子路》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无时无刻地体现在教师的行动、言语上。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高标准、严要求,是学生进步的动力。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和谐对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

五、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

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要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另一方面,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他们又是不成熟的,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扶持和引导。因此,学生又必须尊重教师,信赖教师,依靠教师。

(二)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没有深入到学生中间经常与学生交往,就无从产生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和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师生之间一般要经历“接触、亲近、共鸣、信赖”四个步骤,才能建立起较为亲密无间的关系。师生初次接触难免有生疏之感,学生难免有敬畏心理。经过多次良好地接触,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而产生愿意同老师亲近的感情。有了亲近的感情,在学习与生活中教师的诚挚关怀、耐心引导被学生理解,或在共同活动中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再坚持师生之间的交往,把学生引上学习与进步的成功之路,学生必然信赖老师。

(三)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建立教师威信需要具有教师职业所要求的特殊性格,即具有童心、公正感和自制力。教师要建立自己的威信,首先要有童心,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儿童,从生活到思想和儿童打成一片,从而获得教育儿童的条件。教师要建立自己的威信,特别要坚持公正。教师公正就是要求教师对于不同相貌、性别、智力、个性,对于不同家庭社会背景、不同籍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要一视同仁。教师要建立自己的威信,还要具有自制力。自制就是要求教师懂得,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无论学生犯有多么明显的错误,又多么无理,也无论学生如何“顶撞”或“冒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不允许也没有权利对学生发脾气,以致做出失去理智的感情发作。

总之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了这个关系,才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正常建立,教育的有效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上一篇:浅谈语文活动课 下一篇:金融危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