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谈初中英语写作支架的搭建

时间:2022-06-05 12:12:12

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谈初中英语写作支架的搭建

Reading for Writing课型是一种新的英语课型,即读写课。在这种课型中,充分体现以读促写,以写为主的理念,即指导学生充分理解阅读材料,并以阅读材料为范例,向学生介绍、演示、指导写作方法,使学生的写作有章可循,从而顺利完成写作任务,提升阅读策略和写作策略。读写课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语言知识的积累,还为学生创造了在写作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是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

在4月29日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中,我市蒋园老师代表安徽省参赛,荣获全国一等奖。她参赛的课例就是读写课,笔者以此课例为例,探讨教师应如何灵活运用阅读材料,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为写作搭建有效支架。

此课例教学内容是译林版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Task部分,这部分对学生的要求是先读后写。短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喜爱的季节――冬季。文章生词不多,话题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在读后能用简单的英语仿写自己喜爱的季节”。教师从多角度设计了写作前的学习活动,这个过程就是为写作搭建支架的过程。

一、为写作搭建结构支架

确定写作任务后,因为阅读文本的结构非常清晰,教师首先解决的是How to write的问题。教师首先引入一个微视频,以形象的房子搭建过程向学生展示Writing is like building a house,不仅要搭好支架,还需要砖头来砌墙,写文章亦是如此。教师以自己喜欢的秋季为例,做了一个简单的示范,告诉学生:“Any idea in the article must be supported with some specific details. 我在提出话题I love autumn之后,还要给出若干理由来丰富文章,说明我为什么喜欢秋天。”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阅读文本,提问:“Could you please find out the structure of this article?”

文章分为四段,结构清晰,每段内容的主旨大意很明确:第一段引出话题,第二段和第三段描述了冬季的特征和所能进行的活动,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学生很快熟悉了文章的结构,这为后面学生描写自己喜爱的季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搭建写作的结构支架,指导学生遵循写作逻辑去写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结构,从而使学生学会如何列出关键词、归纳组织语言材料、理清思路以及对于整体文章结构的布局谋篇,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后从整体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文章,自动纠正写作方向。教师要善于分析和归纳,指导学生按照最佳的思维逻辑去写,同时教师也要善于细细咀嚼教材,深度钻研教材,为写作搭建精巧的结构支架。

二、为写作搭建内容支架

为写作搭建内容支架,实际上是要考虑language和ideas两个方面的支撑。学生了解写作的框架后,便要解决What to write的问题,为写作自己喜爱的季节做好铺垫。在文章的body部分写什么?教师紧紧抓住第二段和第三段的两个核心问题“What is winter like?”和“What does the writer do in winter?”在文本第二段的处理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冬季季节特点的单词、短语,并通过展示一张温度变化图,以问答的方式,介绍了不同季节的特征。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内化语言所需的输入量,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后面的写作提供了多方位的取材角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完成写作需要用到的词语和句式,搭建写作的词语支架。

在第三段的处理上,教师同样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冬季里所进行的活动的短语,并进一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What else can we do in winter? What can we do in summer? What can we do in spring? What can we do in autumn?学生们进行组内交流,纷纷补充发言,为后面的写作积累了素材,打开了思路。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搭建起结构支架后,学生还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去掌握写作必备的词语和句型,包括一些连词和过渡语的使用。

读与写之间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活动就是说,这时的说让尚未有灵感的同学在听他人的发言中激发出智慧的火花,让语言不太丰富的学生在听他人发言后激活更多的词汇。教师设计的pre-writing操练活动密度要大,节奏要快,同时要考虑操练形式的多样化,避免过于机械。比如:头脑风暴活动、对话活动、辩论活动、小组讨论等都有利于资料、信息的搜集,材料关键点的把握,为最后写的活动夯实基础。

蒋老师这节读写课在pre-writing这个环节有效地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搭建了支架,学生们成功地完成了input(输入)和intake(理解吸收)的环节,最后output(输出)自然水到渠成了。值得一提的是,在while-writing这一环节,教师将学生按照各自的喜好现场分成若干小组,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再次展示文章的结构支架和部分内容支架,最后不同组别的学生展示也是非常精彩。蒋老师以其完美的教学设计、精准的教学目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赢得了广大英语教师和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当然,为写作搭建内容支架和结构支架,并非是按照特定的顺序,两者可先可后,也可同时交叉进行,这都要依据不同文体、文本而定。通过阅读掌握写作框架和拓展性的词汇、短语以及句型,必定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达到以读导写、以读促写的目的。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

上一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优化与现代化路径探讨 下一篇:初中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