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背后 10期

时间:2022-06-05 11:11:43

“《浮云》系列的出现,则已经超越了挪用艺术的框限,来到另外一种,东方对云的想象,西方科学冷酷的磁浮原理,彼此撞击,浮云不再是模仿天上的云,也不是什么文化符号,而是一种超真实的、悬空静止的存在。”

第一次见到蔡志松的浮云是在2012年的冬天, 那天特别冷,天也阴着,坐出租车走了很远,到了草场地的一家画廊。去的早了,进门先是惊讶了一下,一团一团的云在展厅里面悬着,可能人的状态是懵懂着,所以乍一看到这云,跟做梦似的。

蔡志松就在做最后的整理,他在把一朵云悬置在一个雕塑台(类似于雕塑台)的上方,失败了几次,后来那朵云端就悬在雕塑台的上空了。

“你知道磁悬浮么?就是这个原理。”这应该是我们有关浮云的第一次对话。

再一次是在新加坡,那个美术馆坐落在山上,天气晴好,那次展览有玫瑰系列,有故国系列,但吸引我的还是那朵“小”云。还是飘在雕塑台上,像是被赋予了灵魂。那一次参加展览的人都喜气洋洋的,蔡志松在新加坡有多位藏家朋友,蔡志松的作品也赢得了尊重。

这一次是台北当代艺术馆,这一次浮云叫做“人造天空”,用灯光代替的阳光,用人造纤维代替了云,“已经不是之前的那种东西了”。我看到了被关在柜子里面的云,更温吞更混沌。也看到了被云包裹的外墙,悬挂在当代美术馆门口的巨型的云,蔡志松气场有点强大,而思路也更开阔了。

距离浮云第一次在威尼斯双年展亮相,到现在已经有三年了,在这三年里面,坊间倒总有copy版的浮云――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中,一个绿地蓝天的桥段,有三朵白云也是端端地飘在天上;冯小刚导演的《私人订制》中就有一个想当艺术家的俗人弹棉花做了浮云; Marc Jacobs 2014秋冬,索性在秀场上空缀满浮云,那些浮云几乎像巨大的沙发靠垫(撤下来或许可以真的当靠垫用),棉布里面包着棉絮,一朵一朵在模特的头顶飘着,映衬得模特像外星人似的;最近几天华北大地也适时的配合着蔡志松的展览,在这里浮云不是云,有一个专有名词“霾”。

那一天,我开始跟蔡志松探讨,艺术家的视角和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艺术作品又和社会活动之间发生怎样的交集。

“艺术家跟他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艺术家,但是艺术家要能够提出与时代相符的问题,关注时代的变化。并通过自己的艺术形式传达正确的观点给人正确的方向,否则就失去了艺术家的社会意义。”

因果关系是一切浮云系列诞生的根本――“人造天空”,就像是当下我们正常的阳光、空气和水已经成为奢侈品了,取而代之的是雾霾、有毒的食物,这种对环境的关注是每个人都在做的。

台北当代艺术馆的《再会历史・蔡志松》展览晚宴上进行了援助藏区的慈善义拍活动。“慈善拍卖,捐赠作品,我是义不容辞,肯定要捐赠作品。因为我能做的好事也就这么一点点了。”那次竞拍共募集了1040万台币善款。

“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经常感到无奈与自责,然而自己已经虚度了三十三年的时光,既没有获得给人们带来真正快乐与幸福的能力,也发不出巨人的声音,也许只能用一些微不足道的技艺来慰藉一下可怜的生灵,假若我的作品能给观者一点小小启发,那我也就满足了。”这是蔡志松在2005年的时候写下的话,是否可以解释浮云的初衷呢?

Q =《 北京青年》周刊A =蔡志松

雾霾是 《人造天空》 创作的很大动力

Q:台北展览的作品 《人造天空》 是浮云系列的延续吧,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冲突是怎样的?

A:我的作品“云”系列,主要是谈一种无常和因果关系,谈到无常,是因为所有的事物都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都是由非常丰富的多种事物,逐层逐层构成的,比如说,我们的肉是由各种脂肪组成的,脂肪又是由无数的事物组成的,这就构成了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事物。

所以万事万物都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不是按照常规和逻辑发展的,随时可以消散随时可以分解,但是我们都祈求周围的事物有一个准确的、固定的、不变的状态。

其实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是按照无常的规律发展。很多人认为生命更重要的在于过程,其实不是,生命更重要的在于结果。以前不注重结果,才会经历现在的种种痛苦,若是现在还不注重结果,那么未来会为现在的所为承担责任,更是后患无穷的。

展览的作品叫做“人造天空”是云系列的最新作品,也是为了台湾当代艺术馆多人定做的,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更关注人的生存环境,用灯光代替了阳光,用人造纤维代替了云。看起来跟自然比较接近也很美,但是已经不是之前的那种东西(云)了,就像是我们正常的阳光、空气和水已经成为奢侈品了,取而代之的是雾霾、有毒的食物,这种对环境的关注我想是每个人都在做的。

就像是我们现在吃的食物,经过培育看起来很好看,但是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有味道了,已经似是而非了,这种状态还能够持续多久呢?也是一个疑问。

所以总结起来这个观点跟西方常规认识差别很大,西方的科学观以看到的现象为准,基本上用概率来判断事物的对与错,得出某种规律,这样做其实是有些片面,所以这个作品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Q:从浮云系列诞生至今,差不多已经过去三年了吧?在这三年里面,浮云都经历过哪些变化?

A:浮云系列,到现在已经快三年了,最初是应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的邀请,让以牡丹花为题做一个创作,开始的方案是把牡丹干花压成云朵状态,内部是空的,充上氦气,在中国馆门前悬浮,根据日照、晴雨关系会有反应,自动的升降,后来策展人要求不按照牡丹花做了,改作用茶,保持这种云状的造型,所以后来改做用茶这种材质。后来用钢板锻造成云的造型,里面放有茶和风铃,有风吹过之后,伴随着茶香,里面的风铃共振会响起来,使人的听觉、嗅觉、视觉都产生反应。

从威尼斯双年展回来之后,又做了磁悬浮的云。这次2014年的台北个展,做了两件关于云的作品,包括人造天空,另外一件是云屏,这个表现手段是好多艺术家用过的,用多层绘画的手段造成的立体的虚幻的空间效果。

Q:你对浮云这个作品的理念是否因为实践以及当下发生的事情更多了一些感受?你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A:做浮云有三年时间,在这三年里面,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这三年当中,心态发生太大的变化谈不上,一般来说我的情绪还是比较稳定的。有些难处理的事情来了,把情绪放在事情之外,把身体放在事情当中,努力去解决。一件事情跟着下一件事情,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有停止的时候,解决的过程中,会想着还会有别的事情,不要让自己产生厌烦的情绪。生活本身就是这样的。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有一个因果关系在里面。对结果要坦然接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是要珍惜好的结果。

比如说在台北当代艺术馆的展览,展览的布展过程是非常非常复杂的,台湾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和我们不同,沟通起来非常的麻烦,各种障碍克服起来非常困难,好在最终都已经处理好了,开幕的时候非常隆重,从世界各地来了很多的藏家,拍卖会的时候表现非常的踊跃,整个拍卖会为了藏区捐献了1000多万台币的善款。不利的事情变成了好事情,是众多的力量综合起来的结果。

此爱非彼爱

《卧玫》这个作品在视觉与外在表现上给予了欣赏者强烈的造型冲击与表征暗示,在传递作者的观念意识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发散空间。通过形象视觉的表述――爱情,引出大家对爱的思考与探讨,进而还可以延展出对大爱的解析与诠释。

Q: 《卧玫》 这个作品在设置上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气势,谈谈创作的初衷以及带给欣赏者的深层意蕴。

A:为了这次展览做了8.2米长的大玫瑰很震撼,美和气势向来是不矛盾的,我是这么认为的,而且在这个玫瑰上有了体现。作品的名字叫做“卧玫”。体量大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为当代艺术馆特意定做,放在室内展览,本来这个玫瑰是可以放在室外的,放在室内与墙面地面配合,人进入展厅就好像是进入到这个作品当中,现场效果非常震撼。玫瑰代表爱情这是共识,用铅来做玫瑰,本身的光泽沉静又炫丽,可以塑又容易损毁,柔软又沉重,铅的化学性既稳定又有一定毒素,用这种材质和玫瑰结合来讨论爱情,我想观点是非常明确的。

Q:这次援助藏区活动其实可以看作是借由小爱延展的放大行动,你怎么看待公益?

A:公益是每个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从普通人到事业有成的人,关键在于发自内心,在于怎么想,有多大力量就贡献多大力量。公益没有考量标准,不是贡献得越多就代表越公益,力所能及发自内心才是公益的根本。目标锁定甘孜,是因为我本人对那里的情况比较了解,曾多次踏上甘孜的土地。我们要进行公益活动就要有的放矢,要对目标了解清楚,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帮助的地方。

四川甘孜,东藏,我去过很多次,我2007年就认识益西多吉了,他是藏地名医,如今已是80多岁的高龄,他曾在瑞士定居,生活条件优越,政策宽松后返家乡为老百姓义务看病。他在家乡开了一家非盈利并且是藏地最便宜的医院,免费给别人看病,30年如一日的做这样的善事。长期以来都是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在瑞士,一个儿子在本地做生意)帮助他。但是不知道他的情况越来越艰难,艰难到医院几乎要关闭的程度了。去年我的一个同事从那边回来之后,告诉我他们的现况。我很震惊,觉得应该做些事情,帮助他们,所以组织了这次活动,感谢大家的支持,才能善意圆满。

这次活动的目的是要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是以人为本,所以通过平时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尤其通过这次在藏区了解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生活,感触很深,也就更加使我坚定了艺术服务于人的目标。

艺术的创作一定要源于生活,创作的作品要对观赏者有正面的影响,以人出发又要回馈于人。援助藏区,当然以爱为动机,无论什么事情都不应该有我的概念,因为凡事有我的概念在做,这个事情一定是很小,涵盖的内容就比较狭窄,谈到爱,人们都觉得爱我的家人,爱我的父母,爱我的宠物,但是对待别人的父母、爱人、宠物就换另外一种标准去对待。爱是没有边界的,没有差别的,是平等的。

艺术会对生活有所启发

一个艺术家如果不关注人生,不分享他的见解的话,艺术还有什么意义呢?艺术家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感受、思考以及提炼,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以艺术的语言传授给大家。反过来,艺术还要服务于生活,通过对艺术品的了解,对艺术创作构成的认知,从而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启发。

Q:艺术家的视角和社会变化的关系以及艺术作品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A:我个人而言还是喜欢在工作室里面创作自己的作品,觉得很安逸。很多活动邀请我参加,我都是尽量少去,因为,一直参加各种活动就没有自己工作的时间了。时尚拍卖,捐赠作品,我是义不容辞,肯定要捐赠作品。因为我能做的好事也就这么一点点了。

一件作品实现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都不容易,我们可以通过艺术家的千锤百炼实现艺术价值,但在艺术之外的推广又是新的领域,得到社会认可要具备各种条件。这两件事情都不容易,有的时候是割裂开来的,有的时候又是合二为一的。

很多东西都是以艺术为基础的,尤其是时尚,时尚或者其他门类以艺术创作为最初的启发而延伸出来,这是不奇怪的。浮云的造型一直被大家用的比较多,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出现了很类似的浮云,电影、服装会中,都有类似浮云的造型出现,这说明艺术对于其他领域有一个指引的作用。

艺术家和这个时代的关系是怎样的?

艺术家跟他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艺术家,但是艺术家要能够提出与时代相符的问题,关注时代的变化。并通过自己的艺术形式传达正确的观点给人正确的方向,否则就失去了艺术家的社会意义。

上一篇:塑料注射成型新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矿山恢复治理掌子面挂网喷播植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