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建设及改革

时间:2022-06-05 09:59:57

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建设及改革

摘 要: 中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满足企业、市场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如何通过加强专业建设适应市场需求值得探索。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和实训基地建设及质量评估机制等方面对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中职机电专业应以培养学生职业实践技能作为专业课程建设的重心,以职业素质为重点进行全面实践型教育。

关键词: 中职机电一体化 专业建设 职业技能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劳动力市场转型,以及世界范围内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标志着经济发展已开始由传统的对自然和资源掠夺式的工业经济时代向对知识和人才资源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转变,人才资源的质量及合理的人才结构成为衡量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机电、机械制造等制造业需随产业结构的转型而升级,但目前本专业教育方式与产业对人才要求有相当的差距,本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方面急需改革与创新。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没有构建出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对机械产品及生产自动化控制起着重要作用的各类机械装备的核心技术(电子―液压、电子―气动、PLC、传感器、人机交互界面、现场总线技术,过程监控系统)中,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没能很好地综合“机”与“电”两学科的知识点,无论是机械方面,还是电子方面,单方面偏重都不利于专业发展。现行的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之间是独立的,知识未能相互渗透和融合。

2.“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仍只占一小部分,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由于某些因素的限制,教师缺少接触当今科技前沿的渠道和机会,导致教学知识结构落后,对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有着严重的限制。

3.教学实验设施陈旧,实际训练水平过低。

各中职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虽然拥有教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师资和实验训练的条件,但通常都是进行一些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缺少综合大型性实验和实训课程,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与课程体系构建

1.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知识面广、动手性强,发展快、更新快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两大突出特点。由于中职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性地实施设计、规划、操作,因此应把机械结构的原理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突出电气化控制和计算机运用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灵活地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职业岗位变化情况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构建课程体系时应紧随区域发展情况,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从而满足区域对对口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模拟生产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能力。

2.做好专业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校必须有足够的实训设备和场所满足实验、实训需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技术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增加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和实习的机会,开设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的课程,增加、强化实践环节,多与企业、科研单位联合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多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搜索信息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3.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技术能力。

师资力量是决定专业建设效果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必要前提。为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应调整专业师资队伍中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教师除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拥有出色的工程应用能力,即前文中提到“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提高教师工程技术能力:组织教师参加由教学主管部门开设的各种技术培训班;让教师进入企业中进行实地培训,融入到企业中,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掌握真正的生产技术能力;进行校企合作,让教师参与到企业经营项目的研发中。

4.建立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逐渐总结出符合中职教育特点和要求的一系列教学管理方法,依此管教,依章管理,保证教学稳定有序进行。建立校企联姻合作,教学质量反馈渠道及评价机制,以此达到对整个教学中各环节的有效监控和反馈,跟踪调查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情况,根据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保证教学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对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及时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21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业的中心,先进制造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优势学科方向将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这将需要大量掌握先进制造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及其他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开发、编程和操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抓住发展机遇,紧紧把握适应人才需求的趋势,准确定位,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培养计划,使教学紧随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趋势发展变化,培养出真正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实际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鹏飞.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76-77.

[2]陈萍.机电一体化专业与课程建设及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153+170.

[3]刘美荣,聂建文.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20:129-131.

[4]褚元娟.浅议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J].科技资讯,2006,20:134-135.

[5]张砚松.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2013,03:85.

上一篇:浅谈高职院校第一堂英语课教学艺术 下一篇:电梯安装工艺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