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与产业升级关系研究

时间:2022-06-05 07:31:45

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与产业升级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现状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升级趋势明显,贸易开放和资本开放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要略大于资本开放度,各城市贸易开放度与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差异较大。因此,辽宁沿海经济带应根据区域内各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努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产业升级,主动对接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面向东北亚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同时创新利用外资模式,提高引资质量。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贸易开放度;资本开放度;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15)05004507

自2009年被确立为国家战略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一直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发展主题。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是分不开的,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而言,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处于何种发展水平,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是决定辽宁沿海经济带以怎样的战略举措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贸易开放、资本开放与产业升级的关系进行研究,为辽宁乃至东北三省未来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产业升级提出对策建议。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现状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领先地区,同时也是装备制造、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其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对辽宁及东北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市对外开放水平

本文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市(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为研究对象,借鉴杨贵中和谭远发[1]以及赵秀恒和刘娜[2]等学者的研究,采用修正的开放度计算方法,从贸易开放度和资本开放度两个方面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进行衡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贸易开放度=进出口总额÷经济活动总量

资本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经济活动总量=国内中间使用(X)+国内消费(C)+国内资本形成(IN)+国内产品出口(EX)+进口(IM)=总产出(X)+进口(M)

经济活动总量的总产出由投入产出表得到,但投入产出表并非每年都有,本文采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其他年份根据GDP增长率加以推算,最终得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贸易开放度和资本开放度,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2002―201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年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同。

在贸易开放度方面,2001―2013年大连、丹东、营口和葫芦岛的贸易开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大连的贸易开放度远高于区域内其他城市,2001―2013年经历了波动上升和下降,到2013年底降至1764%。丹东的贸易开放度仅次于大连,2001―2009年总体上不断下滑,2010―2013年稳定在900%以上。营口的贸易开放度处于丹东之后,2009年降至最低值,甚至落后于锦州,此后呈上升趋势,至2013年已与丹东相差不大。2001―2013年锦州和盘锦的贸易开放度都明显提升,锦州从205%增长到558%,盘锦从076%增长到208%。葫芦岛的贸易开放度有明显波动,2005年达到最高值1427%,仅低于大连和丹东,此后不断下降,至2013年达374%,仅高于盘锦。

在资本开放度方面,大连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和资本开放度均远高于区域内其他城市。大连和营口的资本开放度发展趋势相似,2001―2008年尽管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增长,但资本开放度却有较大幅度下降,2009年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开始大幅增长,资本开放度也有所提高。丹东和盘锦的资本开放度相近,2001―2013年两市开放度波动下降,盘锦波动幅度较大。自2006年以来,锦州的资本开放度基本上保持在6%―8%的水平。葫芦岛的资本开放度一直较低,2001年为402%,2006年甚至降为071%,2011―2013年上升至与锦州接近的水平。总体来看,大连的对外开放度远高于区域内其他城市,但对外开放程度下降趋势明显;其他城市的对外开放度在低水平上波动,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辽宁省内其他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比较分析

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与沈阳经济区战略、突破辽西北战略构成了辽宁的“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这三大区域对外开放水平不一,是辽宁省构建优势互补、互为支撑、良性互动开放格局的有利基础。因此,有必要对三大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如表2所示。

在贸易开放度方面,2013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的贸易开放度达到1271%,远高于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地区。2001―2005年沿海经济带的贸易开放度小幅上升,2005年增长至2097%,但从2006年开始,贸易开放度持续降低,相对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地区的优势也不断削弱。截至2013年底沈阳经济区贸易开放度为444%,与2001年相比稍有降低,但整体波动较小。辽西北地区贸易开放度远低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到2013年其贸易开放度仅为160%。

在资本开放度方面,2001―2013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明显高于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地区,是辽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核心地区,但领先优势不断缩小。2001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资本开放度达3027%,2001―2005年呈快速下滑趋势,2006―2008年保持在8%―9%的水平,2009―2012年有所上升,到2013年降至946%。沈阳经济区的资本开放度于2001―2003年保持在较高水平,2004―2009年多数年份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差距非常小,甚至在2006―2007年超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2008―2013年基本上处于下滑状态,到2013年达到历史最低点,仅为491%。辽西北地区的资本开放度在2001―2003年处于7%以上,2004年和2005年出现大幅下滑,2006―2013年虽总体上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但资本对外开放度仅处于135%―25%的水平。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圈其他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比较分析

在环渤海经济圈,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对外开放度与京津冀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从贸易开放度来看,京津冀贸易开放度最高,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贸易开放度相当,但自2010年开始略低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且有差距扩大的趋势,如表3所示。从资本开放度来看,2006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资本开放度最高,达到1043%,京津冀次之,为915%,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资本开放度则最低。2006―2013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资本开放度逐步提高,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资本开放度不断降低,落后于辽宁沿海经济带且差距不断拉大。因此,总体来看,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贸易开放度小于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但资本开放度要高于这两个经济区。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升级现状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专业化水平

产业专业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一地区的生产要素集中配置在少数产业部门,从而使该产业部门的生产总值在总生产总值或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占有很大比重。区位熵指标可以排除区域规模差异因素,真实地反映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的技术水平和产业专业化差别。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可以在区位分析中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及作用。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LQij=(Qij/Qi)/ (Qj/Q)(1)

其中,Qij为i城市j部门的从业人员数量,Qi为i城市从业人员数量,Qj为j部门从业人员数量,Q为总从业人员数量。当LQij大于1时,i城市j部门从业人员配比超过该区域平均水平,相对于该区域而言是专业化部门;反之,当LQij小于1时,相对该区域不是专业化部门。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选取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市三个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计算2012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区位熵,如表4所示。

如表4所示,在第一产业,盘锦的农、林、牧、渔业区位熵最高,竞争优势明显。在第二产业,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国内有着较强的产业基础,大连的制造业,盘锦和锦州的采矿业,葫芦岛的电气、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锦州的建筑业区位熵均大于1,各城市应依据自身特色,着力发展自身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核心产业竞争力。在第三产业,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大连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住宿和餐饮业等产业上专业化较高;丹东在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产业上专业化程度较高;锦州的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营口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盘锦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葫芦岛的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均具有较高的专业化。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升级水平

产业升级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域产业结构会发生规律性变动,这种规律性变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区域经济社会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目前,国内学者通常采用产业结构调整系数、产业结构变动度、Moore结构变化值和产业结构层次系数等指标来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变动情况。产业结构调整系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业结构的升级状况,但无法反映三次产业之间相对结构的变化,而产业结构之间的变化实际上也蕴含着产业升级的信息。产业结构变动度和Moore结构变化值可以清晰地显示出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但不能显示产业升级的信息。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涵盖的信息量更为全面,既考虑到了三次产业相对结构的变化,又可以反映出产业结构的升级信息。因此,本文借鉴靖学青[3]、徐德云[4]、吕宁[5]以及潘颖和刘辉煌[6]等学者的研究成果,采用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升级情况进行衡量,其计算公式为:

R=∑3i=1yi×i=yi×1+yi×2+yi×3 (2)

其中,R表示产业升级系数,yi为第i产业的收入比重。R的取值范围为1―3。就经济含义而言,R越接近1,意味着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越低;反之,R越接近3,产业结构层次越高。同理,R提升幅度越大,意味着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速度越快;反之,则产业升级速度越慢。

从计算结果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结构层次整体相对较高,且产业升级趋势明显。按照R值变动大小,可将2001年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升级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如表5所示):R值整体相对较小的2001―2004年;产业有所升级但处于波动状态的2005―2008年;R值整体较高,产生升级加速的2009―2013年。

从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的情况来看,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升级系数层次明显,城市间R值变动存在明显差异。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大连产业升级系数明显高于区域内其他城市,但2001―2013年大连产业升级并不明显,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营口的R值自2009年开始处于快速增长状态,产业升级趋势较为明显,现仅低于大连。丹东的R值2009年之前多数年份仅低于大连,但2009年出现大幅降低,2010―2013年虽有提高,但其值已低于营口和葫芦岛。锦州的R值仅高于盘锦,盘锦的R值与其他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葫芦岛的R值明显低于大连,但二者变动趋势较为相似,且其产业升级不明显。总体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整体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较高,产业升级趋势明显;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升级系数及其变动趋势存在差异,但差距逐渐缩小。

三 、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与产业升级关系分析

对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外资、促进贸易规模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不仅有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获取技术外溢效应,促进本地企业成长,还有助于区域经济规模报酬递增,产业进行专业化生产,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区域产业升级。外商直接投资则可为本地企业带来稀缺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无形资产,而且外商直接投资还有利于东道国资本存量的增加,其技术外溢效应还可以极大地促进东道国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加快该地区的产业升级。本文采用实证方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与产业升级的关系进行检验。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与产业升级的关系。选取样本时间为2001―2013年,数据来源为2002―2013年的《辽宁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各城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各城市经济的整体实力和人均发展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而本文主要分析贸易开放、资本开放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因而采用不加截距项的变系数模型对各城市产业升级进行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模型如下:

Rit=αit×MYit+βit×ZBit+μiti=1,2,…,6t=1,2,…,13(3)

其中,Rit为i城市t年的产业升级系数,MYit为i城市t年的贸易开放度,ZBit为i城市t年的资本开放度,μit为剩余变量。

(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为了考察各城市面板数据的平稳性,采用ADF检验方法分别对各城市的贸易开放度、资本开放度和产业升级系数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贸易开放度和产业升级系数均为一阶单整变量,而资本开放度为原序列平稳变量。进而运用Pedroni检验方法对贸易开放度与产业结构系数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判断。在检验结果中,多数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小于01,拒绝贸易开放度与产业结构系数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因而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三)回归分析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模型(3)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到辽宁沿海经济带贸易开放、资本开放和产业升级的关系,如表6所示,其中DL、DD、JZ、YK、PJ和HLD分别代表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

从回归系数来看,区域内各城市贸易开放度与产业升级的关系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除大连、营口和盘锦外,其他城市资本开放度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所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间关系,均表现出明显的正向作用。

在贸易开放度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各城市贸易开放程度对产业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各城市贸易开放度系数值存在明显差异。盘锦的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最大,远高于区域内其他城市。锦州和营口的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接近,与盘锦差距非常大。丹东和大连的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最小。通过对比表1和表5可发现,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的贸易开放度越高,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越小,进一步开放对该城市产业升级的影响越小。大连和丹东的产业结构基础好,层次较高,产业升级系数高于区域内其他城市。但其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明显低于区域内其他城市。盘锦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但其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最大。这说明随着城市产业基础逐渐变好,贸易开放度对其产业升级的作用会产生边际效应递减。

在资本开放度方面,大连、营口和盘锦的资本开放度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丹东和锦州的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非常接近,葫芦岛的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丹东、锦州和葫芦岛的资本开放度与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的大小呈反向关系,即各城市的资本开放度越高,其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越小。同时,丹东和锦州的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系数要大于其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系数,说明两市贸易开放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要大于其资本开放对产业升级的

影响,而葫芦岛则相反。丹东和锦州在产业专业化方面要领先于葫芦岛,贸易开放的扩大有利于两市在各自具有规模报酬的行业中进行专业化生产,进一步巩固规模经济,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总体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贸易开放与资本开放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要略大于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区域内各城市的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系数和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系数层次较为清晰,各层次之间差异较大。对外开放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对外开放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系数越小,加大开放力度将对该市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减弱。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的对外开放度整体下滑,但贸易开放度和资本开放度的变动情况存在差异。与环渤海经济圈内其他经济区相比,沿海经济带的对外开放度高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低于京津冀地区。第二,

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主导产业专业化并不明显,区域内产业分布较为分散,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各城市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同时,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结构整体层次相对较高,产业升级趋势明显,但区域内各城市产业结构层次高低不一,大多数城市产业结构有所升级,但各城市产业升级幅度和速度差异明显,城市间产业结构层次差距仍较大。因此,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需结合区域内各城市特点,继续保证单个城市产业升级系数稳步提高,并从区域发展视角促进区域内产业聚集,形成城市功能的差异化,协调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间和其他经济区的交流与合作。第三,

辽宁沿海经济带贸易开放度和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要略大于资本开放度,区域内各城市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系数和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系数层次较为清晰,各层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依据各城市的特点和优势,采用灵活的开放促进手段,以避免刺激过度、重复刺激或刺激不当。

结合上文研究结论,辽宁沿海经济带应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格局以促进产业升级。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产业升级。

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产业链延伸和资源深度开发等多种途径,加快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加大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科研经费投入,支持葫芦岛发展海洋工程、核电设备产业等重大技术攻关。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开发新产品,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深入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船舶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加大战略性产业项目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发展生产业与生活业,加快发展物流、商务、金融、保险、研发和服务外包等生产业,通过税收、折旧、贷款利率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新兴产业予以支持。第二,

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面向东北亚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首先,辽宁沿海经济带要主动对接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以自营商品出口为重点,加快建设外贸出口区域,完善港口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施。其次,抓住中韩自贸区发展机遇,加强对日、韩两国的贸易合作,支持大连设立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这不仅可以提高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对外开放度,还能通过国际分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再次,扩大向东北亚区域及发达国家的开放合作,务实推进对韩、蒙、日、朝合作。在巩固日韩传统市场时,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进一步推动与蒙、朝两国的经贸合作,大力发展沿边贸易。第三,

创新利用外资模式,提高引资质量。

根据各城市特点,尤其是对资本开放度较低的城市,应努力提高和扩大吸引外资的能力,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提高引资质量,注重内、外资引进的平衡。通过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行业500强企业合作,全力引进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的重大项目。鼓励外资投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优势产业领域,以此带动更多的上下游产业投资,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全力支持现有企业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组改造。开展各类企业合资合作、并购重组、转型升级,加速壮大民营经济规模。

参考文献:

[1]杨贵中,谭远发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测度及与经济大国的比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7):24-26

[2]赵秀恒,刘娜河北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2,(1):98-99

[3]靖学青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对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45-47

[4]徐德云产业升级形态决定、测度的一个理论解释及验证[J]财政研究,2008,(1):46-49

[5]吕宁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层次系数和产业结构层次系数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4,(2):39-41

[6]潘颖,刘辉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2):102-104

上一篇:浅谈小学计算机创新教学 下一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