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救市的国际经验

时间:2022-06-05 07:25:58

政府救市的国际经验

摘要:2015年中国的救市行动基本是成功的。历次股灾的形成原因有共同性。政府救市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救市经验,值得我们汲取。

关键词:股灾;救市;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F81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一、2015年的中国股灾救灾行动

今年6月到7月中国股市经历了惨烈的股灾。经历了大半年牛市的A股突然崩盘,从6月15日开始,三周内市值大跌15万亿元,上证指数下跌30%。在暴跌初期,管理层出台数个救市政策,均以失败告终,连续大跌使股市出现流动性危机。管理层开始调动多部委共同行动救市。核心救市手段如下:1.给予证金公司流动性支持,购买股票用于救市;2.对期货股指交易进行控制;3.出动公安调查证券期货市场的违法犯罪活动;4.锁定券商自营盘;5.禁止大股东及“董监高”半年内进行减持。经过多方努力,A股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得以解除,管理层以高昂的代价,控制住了金融风险。

本次股灾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一是股指在过快增长。从2014年8月到2015年6月,上证涨幅达150%,创业涨幅达300%。如此猛烈地增长,为后来的暴跌埋下隐患。二是场外配资和融资交易的野蛮生长,也是此次市场大跌的重要原因。本次牛市是典型的资金牛市,杠杆交易大大催化了股市的涨跌。据申万宏源估算,场外配资规模存量约为1.7万亿-2万亿元左右,事实上,正是5、6月份政府对配资行为的清理和融资的规范,改变了部分投资者的预期,触发股。7月6日至16日,券商融资余额从1.9万亿元迅速下降到1.4万元亿,而与2.3万亿元的融资余额历史高点相比,两融规模下降了9000亿元。融资有效下降之后,风险得到释放之后,股市最终走向平稳。

二、若干境外救市案例

救市的必要性历来理论上有争议。但事实上,在市场非理性暴跌下的情况下,救市是现代政府的共同选择。

救市成了政府的共同行动,很重要的原因在于1929美国经济危机悲剧。在1929年高杠杆牛市结束并崩盘后,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没有采取任何有实质意义的行动,使得市场上的流动性越来越匮乏。1929-1933年间,美国的货币存量未增反降33%。股灾前因为银行对证券投资提供了大量的信贷支持,股市暴跌使得抵押品迅速缩水,不少银行无法收回贷款而倒闭,更多银行对于贷款的审核趋严,造成工商企业的贷款需求无法满足,隐入困境的企业造成更多的银行坏账,形成信贷收缩的负向循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工业生产指数迅速下滑。美国GNP增长率从1929Q4到1933Q1,出现了连续14个季度的负增长,累计为-68.56%。GNP指数在1933Q1达到低谷为53.2,仅相当于1928年50%,比1921年的59点还低,美国经济至少倒退了10多年。

1987年美国股灾中,美国政府和监管机构汲取1929年的教训,果断地干预市场:一发表紧急声明,稳定市场,保证向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二是保证贷款续贷。三是美国政府向多家大公司提供资金以便回购股票。四是与各主要国家协调汇率政策,干预外汇稳定美元汇率避免游资流出。五是阻断程序化交易的恶性循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也相继暂停交易,以期截断股指衍生品市场和现货市场的连锁反应。因为措施得力,市场恐慌情绪得以缓解, 10月20日美股开盘后就开始反弹,后来股市开始震荡上升,并在2年后回到1987年的高点。

20世纪90年代,台湾股市曾从万点跌回2000点。台股救市有三个方式 :一是鼓励市场投资主体逢低承接,透过媒体对外公布消息,表明做多意愿;二是鼓励台湾地区政府类基金入场;三是动用规模达5000亿新台币的安定基金(平准基金)入市。

日股在1990年前后最高曾到3万多点,但至今仅剩下4折左右,面对股市的长期萧条,日本在2000年后进行了救市,主要举措:一央行直接收购商业银行手中所上市公司股票;二央行推出总额高达35万亿日元的资产购买计划,包括了政府债券、短期国库券、ETF、房地产信托基金、商业票据、企业债等诸多金融领域。日股受累日本经济,历史上的繁荣已难回复,但救市举措还是帮助日股逐步摆脱了低谷。

在2008年次级债务引发的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联邦政府马上开始介入救助,安抚市场:一是美联储为贝尔斯登提供紧急资金、联邦政府接管两房、援助AIG等;二是国会通过救助计划,财政部和联储根据这一法案相继救助花旗、通用和克莱斯莱等巨头。直接救市方式,至今美股已经再创历史新高,楼市也已复苏。

三、救市的几点国际经验

通过比较本次中国股灾及全球几次重要股灾、救市政策,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政府救市的正当性无须置疑

金融市场逆周期调节是国际惯例,该出手时就出手。1929年股灾的重要教训就是,政府放任股灾。股票市场也是市场经济体系之一,因此需要政府逆周期调节,比如股市过热时加息、增加IPO供给等,股市暴跌时注入流动性、降息、减少股票供给等。股灾发生时政府救市,防止股灾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过大伤害。

2.诱发股灾原因有共通性

一般来说,股灾易发生在股票价格偏高时期,而且泡沫化程度越高,跌幅越深。此外,杠杆工具会放大股市的波动。比如美国1929年股灾、1987年美国股灾、台湾1990年股灾。另外,新兴国家在推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容易出现股灾,在资本账户开放、金融创新工具增加的过程中,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投资者对新环境不熟悉。比如1989年日本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3.政府救市的常用手段

(1)政府公示,稳定预期。

(2)投放流动性,降息降准,减缓或暂停IPO。属于逆周期调节工具。

(3)降低交易税费。

(4)政府及受政府影响的资金直接入市,包括但不限于汇金增持金融股,汇金申购ETF,保险资金入市等。

(5)打击做空投机,禁止裸卖空。

(6)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稳定投资者对公司发展的信心。

作者简介:王 军(1972-),男,汉族,四川成都市人,助理研究员,博士,单位: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上一篇:证券公司的发展现状、问题 下一篇:自查自纠转包、分包等违法行为的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