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分析

时间:2022-06-05 05:37:07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分析

【摘 要】本文对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可靠性、实现方式及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

前言

自动控制就是人们采用信息技术与电子机械相结合,在没有人直接操纵情况下的设备或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也就是能完成人们预定的目标的一切技术的科学。

1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可靠性

电力系统的设计首要考虑的便是控制与操作的高可靠性,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供、变电站更要将计算机监控系统缜密设计。通常用于高压电力系统的供、变电站自动化产品都具有以下功能,以保证控制操作的高可靠性。应满足多级多地点控制功能,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操作方式有远方遥控、站控、就地(后备)操作三种方式。远方遥控,由调度人员在调度端发出下行控制命令。站控操作,运行人员在变电站层监控主机发出操作命令,通过交互式对话过程,选择操作对象、操作性质,完成对某一操作过程的全部要求。就地操作,作为后备控制方式,当监控系统故障或网络故障时,可在间隔层的测控单元的小开关手动控制或通过就地监控单元装置上的薄膜键盘进行就地控制。上述三种操作方式通过软件或功能开关可相互切换,当切换到后备手动控制时,站控及遥控命令不被执行;当切换到站控操作时,后备手动控制不产生任何作用,计算机对一台设备同一时刻只能执行一条控制命令,当同时收到一条以上命令或预操作命令不一致时,应拒绝执行,并给出错信息。每个被控对象只允许以一种方式进行控制。应做到操作过程中软件的多次校验,操作员权限设密,以杜绝误操作及非法操作。目前成熟的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设备都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即便运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一般性错误,均不引起系统的任何功能丧失或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意外情况引起的故障,系统都具有恢复功能。操作员工作站发出的操作指令,都必须经过选择——校核——执行等操作步骤,返校通过后再送至该点执行下一步骤。当某一环节出错,操作指令中断,并告警提示。每次操作结束后,系统自动记录操作过程并存盘。监控系统的双机配置 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多作双机双网配置,作为人机接口的监控主站冗余配置,热备用工作方式,可保证任意设备故障时对控制功能无影响。时下的做法,监控主站用以太网相联并以HUB作为该以太网的管理。该网上任一装置异常,可将热备机切换为主机工作。监控系统硬件的冗余配置,系统分层分布式结构,为变电站的控制与操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

2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的实现方式

为保证供、变电站控制与操作系统的可靠性、准确性,供、变电站的防误操作设计也是重要环节之一。因为是计算机监控,供、变电站不再采用繁琐的电气联锁,可方便地实现多级联锁。对于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其操作闭锁方式也为分层分级式闭锁而与该系统结构相适应。每个间隔的测控装置,已引入该间隔的交流电流、电压、断路器位置及刀闸辅助接点作为遥测、遥信之用,这也为实现本间隔内的断路器及刀闸操作的防误操作提供了必要条件。智能型装置可很方便地利用上述信息进行编程,实现该间隔的操作闭锁功能。对于全站涉及多个电气间隔和多个电压等级间的操作闭锁,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其一,用软件实现,即将全站的防误操作闭锁用软件编程置于监控主机之内。监控主机可从通信网上获得全站所有开关、刀闸的状态信息及每个间隔控制终端的操作信息,引入设备操作规则,进行软件编程即可实现全站的操作闭锁功能。该方式应该说是最简单经济可靠的方案之一。其二,硬件闭锁,选取优质的硬件装置实现间隔之间的操作闭锁功能。其三,软硬相结合的闭锁方式,间隔之间的闭锁采用硬件装置实现闭锁功能,监控主机内做一套全站的软件操作闭锁。软硬两级闭锁,其可靠性高,监控系统或网络故障不影响全站的安全可靠操作,但该模式接线复杂,且价格昂贵。以软件实现全站的操作闭锁,对于一套成熟的供、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来说,也应该是高可靠性的;既然整个供、变电站的监控功能都由监控主机实现,那么操作闭锁软件功能做在监控主机内也应是安全可靠的。对于双机系统冗余配置,闭锁软件也为双套设置。对于220 kV及以下自动化系统实现的无人值班站采用这种模式可靠、安全、经济适用。对于一个半开关接线的500 kV变电站,系统每个断路器及两侧刀闸的操作闭锁由相应测控装置实现以外,每串内的断路器及刀闸之间的闭锁采用专门一套硬件闭锁装置以提高其可靠性。至于220 kV系统为简化接线,节约资金,可不必配置用于间隔之间操作闭锁的专用硬件装置。上述三种模式都可高效可靠地实现变电站所有断路器及刀闸的控制。而且都具有顺控功能,例如:操作某条线路送/停电、旁母代/倒线路、母线切换等各种常规顺序操作,只需在监控主机的键盘上敲入相应指令,便可自动完成。常规站可能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操作,在这里几分钟便可完成。可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防误操作分层分级考虑,其可靠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站的防误设计。

3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分析

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从软硬件上分层分级考虑了变电站的控制与防误操作,提高了变电站的可控性及控制与操作的可靠性。综合自动化站可采用远方、当地、就地3级控制,而常规站只能通过控制屏KK把手控制;常规站电气联锁设计联系复杂,在实际使用中,设备提供的接点有限且各电压等级间的联系很不方便,使得闭锁回路的设计出现多余闭锁及闭锁不到的情况。综合自动化站可方便地实现多级操作闭锁,可靠性高。常规站,人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人的感官对信息的接受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其结果就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处理。人接受信息的速度有一定限制,对于变化快的信息,有时来不及反应,可能导致不正确的处理。而且个人的文化水平、工作经验、责任心等因素都会影响信息的处理,可以说常规站人处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不高的。运行的实践证明,值班人员的误判断、误处理常有发生。综合自动化站的核心为系统监控主机,用成熟可靠的计算机系统实现整个供、变电站的控制与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运行监视、事件记录等功能,可靠性高且功能齐全。供、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简化了变电站的运行操作,可方便地实现各种类型步骤复杂的顺控操作,且操作安全快速,对于全控的变电站,线路的倒闸操作几分钟便可完成;而常规站实现同样的操作往往需要几个小时,且仍存在误操作的隐患。常规变电站控制一般采用强电一对一的控制方式,信息及控制命令都是通过控制电缆传输。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命令的传输由模拟式变成数字指令,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各保护小间与主控室之间采用光缆传输,提高了信息传输回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分散式布置,控制电缆长度大为缩减,在相同控制电缆截面时,断路器控制回路的电压降减少,有利于断路器的准确动作。

4 结束语

电力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可以改善设备的综合运行环境,提高供、变电站操作的准确性,使设备的安全运行有了可靠的保障。

上一篇:浅谈静止无功补偿发生器在变配电所的运用要点 下一篇:对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现状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