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甘油、硝苯吡啶舌下含服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6-05 05:24:16

硝酸甘油、硝苯吡啶舌下含服的临床应用

一般情况下,用药口服要比舌下含服显效慢10~20倍。

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硝酸酯类的代表药,能有效快速制止心绞痛的发作,是因其脂溶性高,舌下含服极易被血管丰富的口腔黏膜吸收,血药浓度很快达到峰值,可避免肝脏首关消除的影响。舌下含服的生物利用度为80%:口服生物利用度仅为8%,90%通过肝脏被代谢失活。硝酸甘油主要是通过扩张体循环血管、冠状血管增加缺血区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使外周阻力和血压下降,从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而发挥抗心绞痛效应。

心绞痛多发生于40~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首选药物。当心绞痛发作时,迅速将硝酸甘油颗粒1~2粒置于舌下,30秒内即可发挥药效。

冠心病患者使用的舌下含服药能扩张心脏冠状动脉,同时也能扩张身体周围的动脉。患者在采用舌下含药法时,最宜采取半卧位,因为半卧位时,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使心肌供氧量相对满足自身需要,从而缓解心绞痛。如果病人采用平卧位,会使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肌负担,心肌耗氧量也会增加,从而使药物作用减弱,起不到良好的止痛作用。另外,病人不宜在站立时舌下含药,否则会因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导致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如果两次采取正确的方法,舌下含药仍无明显效果,就不一定是单纯的心绞痛,很可能是心肌梗死,此时应马上请医生迅速采取止痛、制动、吸氧等治疗措施。

硝酸甘油长期使用后会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急救效果,应注意,仅限于心绞痛发作时急救用。随身携带的此类药,由于受体温的影响和密闭效果的影响,容易分解失效,为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应每隔1~2个月更换1次,久存的硝酸甘油片不宜再使用。硝苯吡啶

硝苯吡啶为钙拮抗剂,可抑制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Ca2+内流,能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使心收缩力减弱,心肌耗氧量降低,同时能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冠脉痉挛,并能增加冠脉流量,增加心肌供氧量。

肾区痛用硝苯吡啶治疗肾绞痛,嚼碎后置于舌下2~5分钟后,肾绞痛即可得到明显缓解。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病人可随身携带硝苯吡啶,一旦发生肾绞痛,把该药置入口中嚼碎,3~5分钟即可缓解。

胆区痛近几年来,临床发现用硝苯吡啶还具有松弛胆道括约肌、扩张胆总管、缓解疼痛的作用。胆结石、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均可发生剧烈疼痛时,将硝苯吡啶(1~2片)置于舌下含化或嚼碎,20分钟后药效最佳,药效作用可持续40~60分钟左右。

视网膜动脉阻塞 这是眼科疾病患者的表现。有些病人1只眼睛视力突然减退,个别急症病人严重时1~2分钟内完全丧失视力,此时须快速抢救,因为眼底视网膜组织的结构同大脑神经组织细胞相似,不能缺氧。假如缺氧10分钟,病人就会造成永久性不可逆转的损害。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时,可及时将硝酸甘油1~2粒嚼碎置于舌下含化。给药及时,视力可恢复正常。

支气管哮喘 硝苯吡啶能阻滞钙离子内流,从而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使哮喘得到缓解。用药方法是:硝苯吡啶每天30~60 mg,分3~4次舌下含服。病情缓解后还可维持用药,每日3次,每次10 mg含服,一般1~2周为1个疗程,个别病人可用半年之久。

贲门弛缓症本病是一种食管运动障碍,特点为食管下端括约肌不能松弛,以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及胸骨后疼痛为主要症状。治疗方法:硝苯吡啶20 mg舌下含服,可使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压力较用药前下降30%以上。

顽固性呃逆 硝苯吡啶首次用10~20 mg,咬碎后舌下含服。效果不佳或无效者,可每2~3小时舌下含服1次。呃逆反复发作,可重复应用。

放射性食道炎胸部放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食道炎,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严重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及心绞痛样疼痛。用硝苯吡啶10 mg,舌下含服10分钟可缓解疼痛。

胃肠痉挛性腹痛 硝苯吡啶舌下含服10 mg,一般在服药后2分钟腹痛消失。

上一篇:肝功能不全患者合理用药方案 下一篇:各类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特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