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凹地区“四性”关系研究

时间:2022-06-05 03:35:23

梨树凹地区“四性”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岩心分析资料结合试油资料,应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和交绘图技术,对研究工区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的四性关系进行了研究[1],建立了储层孔、渗、饱测井解释模型。利用测井和录井结合建立了梨树凹地区测井评价电性标准,为油田对梨树凹地区后期开发、油水层的评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四性关系 交绘图 测井 录井

1 引言

河南油田在泌阳凹陷的近物源(南部陡坡带东段带-梨树凹区块)发现有良好的油气显示,部分钻探井获得了工业流油,在梨树凹鼻状构造部署的泌331井在2410.4~2414.4m 井段(H3Ⅱ6),日产油52.05t。随后部署的6口勘探开发井均钻遇油层,为该区上交储量探明储量奠定了基础。但是在该区域勘探上面临着许多难题:油藏复杂-为构造+岩性油气藏;砂体连通性差,油水关系混乱;油干界限不清楚;有高阻干层(水层),低阻油层(因试油是各种类型的储层合试);没有建立油、水、干层的电性判断标准。这些难题时常困扰着测井解释人员,造成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开展梨树凹地区“四性”关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2 油藏概况

2.1 地质特征

梨树凹鼻状构造带位于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东段,受东部边界断裂拉张断陷后期的反转挤压及后期凹陷的不均一抬升形成较为明显的鼻状构造。西部为深凹区,北部为下二门背斜。有两个物源体系,一个来自北部的侯庄辫状河三角洲,另一个为东部的梨树凹冲积锥。发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新近系平原组、凤凰镇组、古近系廖庄组、核桃园组、基岩。主要含油层系在核桃园组的核二段、核三段。2.2 储层特征

薄片资料分析表明,该区碎屑成份主要有石英、长石、岩屑等,其中石英含量所占比例平均为33.3%,长石所占比例平均为37.5%,岩屑所占比例平均为27.7%。岩石中泥质含量0-5%,碳酸盐岩含量1-15%。胶结类型为孔隙型胶结,分选度中等-好,磨圆度次棱角状。

储层孔隙度分布在1.0-22.0%之间,平均14.5%;渗透率分布在0.001-1530×10-3μm2之间,平均170×10-3μm2;属中孔、中渗透性储层。

试油资料分析:梨树凹区块核二段原油属高胶质沥青质、高含蜡、低含硫、中-低凝固点的常规油-稠油;核三段原油为高胶质沥青质、高含蜡、低含硫、低凝固点的常规油。地层水Cl-含量226 mg/L-3481.19mg/ L,总矿化度2370 mg/L-17330mg/L,PH值6.5-10,水型为NaHCO3。

3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3.1 基础资料情况

3.1.1取心简况

取心井7口,取心进尺255.7m,心长229.69m,平均收获率91.2%。油气显示总芯长180.5米,含油级心长155.46米,其中油浸级25.2米,油斑级76米,油迹级70.0米。荧光级14.26米。

3.1.2试油简况

工区试油井12口进行了试油,累计试油35层组,其中单层试油22层组,合试13层组。共试出油层 7层,干层9 层,油水同层7层,水层15层,含油水层8层。

3.2 “四性”特征

3.2.1含油性特征

该区块含油产状主要是:油浸、油斑和油迹,占统计含油产状的90.8%以上,其中油斑占50%以上,荧光较少。

3.2.2岩性特征

该区块的岩性主要以中-粗砂岩为主,占统计岩性的74%以上。还有少量的砂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

3.2.3物性特征

(1)孔隙度

该区块分布区间为1.0―22%,主要分布区间为10―22%,特征峰值为15%,属中孔储层。

(2)渗透率

该区块渗透率分布区间在0.001―1530×10-3μm2。主要分布区间在80―500×10-3μm2。特征峰值为170×10-3μm2,属中渗储层。

3.2.4电性特征

该区块电性特征为:储层微电极为正差异,自然电位为负异常,三孔隙度曲线指示储层孔隙度在10%以上。双侧向电阻率在油层一般为基本重合到正差异;双侧向电阻率在水层一般为负差异,且油水层双侧向电阻率值差别较大。

3.3 “四性”关系研究

3.3.1岩性与含油性关系

该区块含油产状分为四级:油浸、油斑、油迹和荧光。不同岩性其含油产状不同。对含油岩心显示的统计分析表明:该区具有油气显示的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粉砂岩、含砾细砂岩和少量的含砾砂岩、泥质粉砂岩。而粒度较粗的含砾砂岩和粒度较细的泥质粉砂岩油气显示很少。

3.3.2物性与含油性的关系

储层物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储层含油状况。对岩心含油产状统计可知:对于油浸级别的岩心,其孔隙平均值为19.12%,渗透率平均值为470.3×10-3μm2;油斑级别的岩心,其孔隙度平均值为14.2%,渗透率平无值为102.2×10-3μm2;油迹级别的岩心,其孔隙度平均为16.78%,渗透率平均值为80.1×10-3μm2;荧光级别的岩心,其孔隙度平均值为10.55%,渗透率平均值为8.44×10-

3μm2。

3.3.3电性与含油性的关系

电性是储层各种特性的综合反映。对所有测井曲线分析表明,三孔隙度曲线(声波测井曲线、密度测井曲线)、自然电位、微电极和双侧向电阻率对油、水、干层有一定的响应特征。典型的油层声波时差值一般高于230μs/m、电阻率测井的幅度值大于35欧姆.米。而典型水层的电阻率测井的幅度值小于30欧姆.米;干层和低产层的声波时差值较低。

4 储层地质参数模型4.1 泥质含量模型

根据以上不同的岩电响应特征,主要采用自然伽玛(GR)曲线计算泥质含量,其模型如下。

L=(GR- GRmin)/(GRmax-GRmin)

(式1)

式中:GR:自然伽玛测井相对值,GRmin:自然伽玛最小值,GRmax:自然伽玛最大值,L:自然伽玛测井相对值。

SH=(2B* L-1)/(2B-1) (式2)

式中:SH:泥质含量(小数)。B:常数(B=3.7)

4.2 粒度中值测井解释模型

MD=0.323VSH-0.882 (式3)相关系数R:R=0.91。

4.3 孔隙度解释模型

中细砂岩:Ф= 0.2036*t 33.415

(式4)

含砾砂岩:Ф= 0.3021*t 55.817

(式5)

式中:Ф:孔隙度(小数),t:声波时差(μs/m)。

4.4 渗透率模型的建立

K=0.00003×POR5.667 (式6)

式中:相关系数R = 0.91,POR:孔隙度(%);Kg:渗透率(×10-3μm2)。

5 有效厚度划分标准

综合以上各项分析结果,建立梨树凹地区的油、水层识别标准和有效厚度标准如下:

储层含油性、物性下限为:

含油级别:油迹级以上。

岩性级别:粉砂岩以上。

孔隙度≥13%,渗透率≥10×10-3um2

油、水层识别标准:

利用试油层的电阻率与孔隙度的交绘图及声波与录井全烃交绘图,确定了梨树凹地区的测录井电性标准。

油层:t >230us/m,RT>45Ω.M,POR>13%,全烃(QT)≥2.0%

同层:t >230us/m,3045Ω.M,POR>13%,2.0%>全烃(QT)≥1.4%

水层:t >230us/m,RT13%,全烃(QT)

干层:t ≤230us/m,POR

6 结论及建议6.1 结论

(1)梨树凹地区储层在粉砂岩以上,孔隙度大于12%,油层含油级别在油迹级及油迹级以上。

(2)梨树凹地区储层属于中孔、中渗储层,油水层电阻率值差别较大。

(3)建立的高精度的孔渗饱参数模型、测录井油水层识别标准,适合梨树凹地区油水层的测井解释。

6.2 建议

(1)梨树凹地区目前油层岩性多数在粉砂岩以上,泥质粉砂岩(目前录井有显示)还没有发现油层,但随着开发程度的深入,建议在这种储层进行试油验证,突破含油岩性的下限范围。

(2)建议对工区老井加测RMT饱和度测井,一方面寻找常规测井没有发现的油层,另一方面同时对储层目前剩余油进行监测,指导油田下一步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曾文冲.油气藏储集层测井评价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l

[2] 雍世和,张超谟,等. 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135-136

[3] 陈一鸣,怀.矿场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测井资料解释[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4] 曾玉强.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注采特征曲线的校正及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5,12(2):49-51

[5] 章成广,秦瑞宝. 用毛管压力曲线解释原始含水饱和度[M].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9,21(4):8-11

作者简介

李红克,工程师,1966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地质专业。1988年河南石油勘探局录井公司从事现场录井资料采集与解释工作。

上一篇:高温高压大位移井钻完井工艺的研究 下一篇:延长分馏塔运行周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