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挖掘动态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时间:2022-06-05 03:16:57

有效挖掘动态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何为动态发展?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再是按教师设计的固定路线,它随时可能超出教师的课前预设,通过师生思维碰撞即时产生一些无法预料的教学信息。作为教师应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一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把课堂的发言权、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生成的资源中绽放智慧的火花,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一、捕捉差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新课标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每个学生的潜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不同,必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只要教师正视这些差异,尊重学生的想法,静下心来听听他们内心的感受,必会找到适合各自学习的目标。发展性教学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差异是一种资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充分捕捉这种差异,将个体差异视为一种交往资源去开发、利用,扬长避短,使得每个个体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英国作家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如果几十个人相互交换思想,每个人就可能获得几十种思想。”是的,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在课堂上势必出现多种资源,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要及时地捕捉。

二、捕捉偶发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学习数学课程必须掌握的。我们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群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无法主宰,因此,课堂教学中没有人能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作为教师,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做好偶发事件的处理者。也有很多教师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采取了不理会的态度,能让这堂课顺利上完就行了,可是很多时候,这个偶发事件是有教学意义的,假如不去理会可能会与精彩的课堂失之交臂;会让学生智慧的火花无处燃放;会让“旁观者”觉得可惜。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有抓“课堂偶发资源”的能力,把它聪慧地加以利用,能让危机转化为教学良机。我们的课堂,也会因此而更加生动活泼,充满乐趣。

三、捕捉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真实的课堂教学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

在错误资源面前,教师不能急着公布正确答案,而是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把这一错误的资源重新组合,把解决的权利放手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内驱力,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订正”、补充、说理,达到全员的认可,这比教师苦口婆心说上一百遍还有用。所以,教师要确立“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动态资源”的观念,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及时调整错误的想法,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另外学生的差错对于其余学生来说是一种反例,让学生知己知彼,起到“百战不殆”的借鉴作用。

四、有效挖掘动态资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对教学设计进行预设

教学教学,边教边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实施教学方案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现实起点和课堂生成并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方案,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自如地掌控,给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空间。

2.要对动态资源进行选择

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来自学生的信息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时,教师不能盲目地跟着学生跑,因为不是“一切生成”都是“可利用资源”,要有选择地进行分析,并迅速做出判断,把有用的“数学信息”经过加工后拿来作为课堂的亮点。如果生成的信息只代表个别学生的知识水平,就应该恰当地缩小处理。如果不顾学生实际学情,抓住任何“动态资源”来利用,将会造成以偏概全,让大多数学生当陪客。

3.要对动态资源进行提炼

对于一些极有价值的创新信息,师生应该再度归纳集合形成深层次、高质量的资源,使学生的健康人格、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可以及时地把它转化成全体同学共同的精神财富,如让学生当众介绍自己的探索过程、探索方法以及经验和体会,然后再让全体同学也亲身经历一番他的发现过程,从而获得各自的体验。

五、小结

“动态资源”的捕捉、选择、提炼是对教师课堂掌控能力的一个考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教师要学会用敏锐的眼睛,及时捕捉课堂上瞬间即逝的“灿烂烟花”,把它们有选择地吸收并进行有效的加工、开发、利用,使之成为服务课堂的有效“工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浙江金华市金东区江东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项目设计教学法在单片机类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下一篇:在《观察物体》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