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监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共存与取代

时间:2022-06-05 12:54:08

论建设监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共存与取代

【摘 要】建设监理是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的一项重要咨询服务工作,其对工程建设“三控”、“三管”、“一协调”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这种服务单一性的监理模式,已阻碍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工程案例,对国家设立建设监理制度和项目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施工监理将与项目管理共存,并最终为目管理取代的观点。

【关键词】监理制度;施工监理;项目管理;中国特色

工程概况

中国人寿数据中心位于浦东新区卡园内,建筑总面积为12万多m2,工程概算投资额为人民币13亿元。该项目建设单位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及施工监理单位为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同约定,监理单位工作范围为“从本工程合约的施工单位进场开始至按工程师及设计师等要求完成的全部过程的土建、安装等各项专业的施工及保修阶段……。监理单位主要负责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现场施工环境及进度的监理等”;项目管理工作内容包括 “项目前期、招投标、设计协调及技术、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合同、施工安全、文明施工、信息化、竣工资料及其他管理等”。

由此可见,监理单位主要进行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是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项目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而在这些政府投资、外资及大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管理、融合施工监理的措施已取得卓越的成效。这正体现了目前两者共存及最终为项目管理所取代的监理模式。

1 施工监理与项目管理共存

1.1 建设监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制度

1988年我国引入监理制度,97年把工程建设监理明确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规定对符合要求的建设工程实行强制监理,到2000年《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139颁布后,使我国建设监理行业在工程施工及保修阶段的监理行为有了明确完善的行业规范。监理单位按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等要求行使监理权利并承担监理责任,这充分反映了建设工程监理的法律地位。由于项目管理处于初级阶段,国家鼓励具有条件的单位和项目实行项目管理,以提高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逐步适应国际需求。由此可见,现阶段建设监理仍将与项目管理共存。

1.2 建设单位的需求

建设监理制度设立至今,已为建筑行业所熟悉。在这种工程管理模式下,建设单位能够充分利用之前已有的项目建设管理班子,在与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沟通、施工监理、设计单位配合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节约相应的项目管理费用。而那些规模大、复杂且有特殊功能要求的建设项目,通过建设单位的招标,择优选择项目管理单位,代表业主方的行使权利,以弥补建设单位管理能力的不足。相关资料显示,对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16省市172156个监理工程的调查统计,从事施工阶段三控的占86.08%,而从事前期咨询、勘察设计等阶段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的占13.92%。由此可见,现阶段仍将通过这种共存的方式满足了建设单位不同的需求。

1.3 施工监理为工程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通过建设监理制度的实行,取代计划经济时落后的“筹建制”和“指挥部”。通过监理行业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理企业间的不断竞争,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建设单位要求不断提高,监理企业的能力也将得到加强,监理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相当数量的高素质、公信力强、有品牌效应的工程监理企业,练就了一批监理精英,总结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符合国情的监理方法。监理队伍主要由通过国家执业资格考试并注册的总监理工程师和根据建筑市场需求,经过培训考试上岗的现场监理人员组成。如上海地区专业监理的JS上岗证。这些现场监理人员持证上岗,并通过定期的复证,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并深入一线,对施工阶段工程安全、质量等进行跟踪检查,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等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 施工监理被项目管理取代

2.1 以符合国际竞争的需求

我国引入建设监理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缺乏实践经验、建筑市场不规范等原因,虽然在施工阶段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施工监理服务单一性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明显区别于国际上通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因此,建设部在2003年以建令[2003]30号文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文中指出: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变革,……加快和国际接轨的需要,是贯彻“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根据建设部2004年颁布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可以看出,国家提出和鼓励发展项目管理,这为我国施工监理发展指明了方向,符合国际竞争的需求。

2.2 建设制度完善的结果

从现行监理规范制定环境可以看出,监理单位是待施工合同签订工程开工后进入现场开展监理工作,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规范等对建设监理开展项目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也未给出详细的操作依据。而从建设项目周期各阶段对投资的影响可知,前期决策阶段所需费用约为总投资的1%,其产出对总投资的影响却高达60~70%,设计阶段费用相当于总投资的2%~10%,但其产出对总投资的影响却达10%~20%。而现行建设监理行业只能从施工阶段介入,可想而知,这为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频繁、工期失去控制、费用“三超”、工程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等不良情况的出现埋下了种子,施工监理的控制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我国积极推行工程项目管理,以完善监理制度,最终向项目管理发展。

2.3 监理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阶段监理服务单一性,已不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在市场经济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监理企业的发展也不例外。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细化和发展,势力强大的监理企业在承揽施工阶段监理工作的同时,努力开拓前期决策及设计阶段等管理工作,摆脱这种单一的施工监理服务模式。这部分水平高的建设监理公司将通过兼并重组、自我完善等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成为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公司,更有条件在竞争中获得规模更大的、要求更高、影响更大的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在提高企业的声誉同时获得更多发展和生存空间。例如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早在90年代就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全国知名的优秀监理企业。为我国建设监理企业的发展做出了榜样。

2.4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需要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筑市场环境也会越来越复杂。目前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建设单位的能力与专业机构的项目管理公司是无法对比的。对投资方的建设单位而言要配备各专业齐全的基建班子,是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所不允许的,而且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建设单位为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需通过一个系统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从项目决策阶段的合理化建议及设计方案优化开始,到工程开工建设至顺利竣工投入使用,均可由专业的项目管理企业为其提供优质的咨询管理服务。

结束语

我国实行建设工程监理已有20多年的时间,目前建筑行业施工监理与项目管理共存。随着社会发展,制度的完善,国际市场的需要,建设单位对工程投资效益愈加重视,工程前期决策及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将日益增多。而代表建设单位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项目管理,势必将取代施工监理,与国际接轨,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

[2]全国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用书(第二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试析桥梁墩身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下一篇:土建工程监理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