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或少事

时间:2022-06-04 09:17:35

当代中国画创作,能够让人满意的作品少之又少的事实引来了许多批评家的反思。反思之中,也有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却在具体实践中缺乏有效性。那么,当代中国画创作究竟缺失了什么?这是个吓人的问题,也是个大得让人不着边际的问题。好在古人有盲人摸象的典故,我也只能就着自己摸到的象腿谈谈所谓的“象”吧。

在我看来,当下中国画创作一个显明的缺失便是“无事或少事”。换句话说,便是有“物”无“事”。“事物”一词,“事”在“物”前。如果我们的日常创作中,仅有“物”而没有“事”,我们的创作如何才能完整?当我在大大小小、热热闹闹的各类展厅中,看到艺术家们的众多作品只有一个“物”—无论是否是写生所来的—时,我便感到死寂、感到匮乏。当我们将客观存在的事情和物体称为“事物”时,我们当然关注物体之“物”,比如柴米油盐,可是我们为什么关注?你可以说是“本能”。但是,仅仅有物是不够的。我们离不开事。关于“事”,哲学家的表述较为全面。他们认为如果存在的一切是“物”,那么,意志的行为是“事”。一次创作、一件作品,仅有“物”而没有“事”,这件作品又如何从主体上体现艺术家的能动或说创作?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或说中国艺术讲究经验。日常生活中,中医、厨师、国画家等越老越吃香,不是因为他们年龄大,而是因为他们经验丰富,阅历宽广。读万卷书后,之所以还要行万里路,说得也是经验二字。而这众多的经验恰恰就体现在“事”里。我的一位搞诗歌评论的朋友某一天突然劈头盖脑地和我说,他终于想明白了“存在主义”。他说,所谓的存在就是“做事”。如果此言不虚,缺事或少事的创作是否是没做事?倘若没做事,是否就是不存在?缺少事情的作品之所以感动不了我们,之所以让我们在偌大的展厅视而不见,是不是因为它们某种程度上的不存在?

1 9 3 6年,诗学家盛成在为画家赵望云的作品写评论时,曾有这么一句让我震憾的话:“白石翁画中有物,不爱摹古,望云画中有事更进一步。而且,这个事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事,也是这个世界的事。”作为诗评家,盛成没有从哲学层面谈论事与物的问题,但其已经以其诗人的敏感揭示出了“事”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说,事物之中的“事”之一维恰恰是艺术创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维,它包容了我们太多的艺术想象与艺术经验。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在于他画了什么人、什么物、什么地方,而在于他是否在作品中呈现出了自己的艺术想象与艺术经验。

当我强调艺术家们应该关注“事”时,并不意味着我不重视“物”—客观存在,我只是希望艺术家们让自己的创作时刻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世界关联起来,关联之后,我们才能有事可做。也只有做了事之后,我们的存在才会被证实,我们的作品也才会具备人性的温暖。否则,所谓的作品就是一尊石膏像,像则像矣,只是没有温度。

(陕西省国画院研究员)

上一篇:为何难以模仿 下一篇:共享Value Retail奢侈品购物村的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