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策略之浅见

时间:2022-06-04 09:16:43

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策略之浅见

0.引言

施工单位是招投标活动的投标方,从切身利益考虑因采取多项投标报价策略,在获得项目承包权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深入分析投标报价策略是施工单位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1.建筑工程投标活动的特点

招投标是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重要环节,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方式把项目转交给施工单位操办,以保证建筑工程按照预期的时间交付使用。施工单位是建筑工程的投标方,为了能够获得项目承包权往往采用各种投标策略参与活动。从本质上看,招投标过程属于市场交易活动,其具备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多种特点,即:竞争性、风险性、收益性、统筹性等诸多特点。

1.1竞争性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竞争中取得进步。建筑工程招投标实施“开放性”原则,任何具备工程建设能力的单位均有权利参与投标活动。面对开放性招标,建筑工程的招标方仅限于建设单位一方,但工程投标方可由多家施工单位参与。形成明显的竞争趋势之后,各施工单位为了获得项目承包权不得不采取竞争手段。

1.2风险性

社会主义市场的不稳定性特点决定了经济活动的风险性,工程投标活动操作流程常会遇到多方面的风险,阻碍了投标活动的有效性。一方面,投标方会受到同行之间的竞争排斥,导致投标方案无法正常地实施,影响了施工单位内部的正常运作;另一方面,所投出的工程报价高低不定,报价过高导致施工资金投入过多,报价过低则降低了施工方的经济收益。

1.3收益性

施工单位参与工程招投标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经济收益,获得建设单位授予的承包权,按照合同条款规定交付工程项目,即可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若施工方在投标报价中运用合理的调控策略,能够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投资,在满足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的前提下扩大经济收益。工程收益的高低往往决定于施工方的投标方案,施工单位经过多项资料的分析便可掌握投标规律。

1.4统筹性

建筑工程投标是一项统筹性的活动,并非施工单位单方面运转操作。建设单位是招投标活动的统筹方,尤其提供工程清单及相关资料,并对整个招投标活动实施综合管理。作为施工单位,选定投标工程后也要统筹内部运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协调管理,以制定更加科学的投标报价策略,力争在同行竞争中获得胜利,以最小的造价投入创造更多的实际收益。

2.投标报价失误的不利影响

投标报价是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供工程造价方案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项目成本的投资高低。随着建筑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招投标活动的竞争程度日趋激烈,施工方为了获得项目承包权采取了多项投标决策。但是,部分施工单位由于实力缺乏,投标报价方案存在明显的缺陷,最终导致投标报价失误。投标报价失误会造成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如:

2.1丢失承包权力

获得承包权力是施工方参与报价活动的最终目标,也是创造工程收益的必经阶段。相反,丢失工程项目承包权直接导致投标失败,给投标方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投标报价”是招标方重点审核的标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招标方往往会把承包权转给报价最低的施工方。因而,一旦施工单位投标报价错误,势必影响其价格方面的优势,易丢失工程的承包权。

2.2造成经济损失

投标报价失误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即:报价高、报价低,这两种失误均会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报价高,施工单位投入的项目资金额越大,易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即便获得承包权也难以创造预期的经济收益;报价低,表面上与其它同行竞争占据优势,但工程项目动工后会因为资金不足等问题限制施工作业。两种报价失误情况会给施工方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3增加施工难度

从施工角度看,投标报价的金额基本上决定了工程可利用资金的多少,投标报价失误大大增加了后期施工的难度。以投标中材料报价为例,材料价格在施工成本耗资中占70%左右的比例,并且会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动而随时改变。若施工方在投标方案中,对材料报价仅限于当前的市场行情,未考虑市场变动引起的价格上涨,施工期间便会受资金限制而无法正常运行。

2.4阻碍资金调配

资金是工程项目建设的物质保证,筹集充足的资金才能维持作业活动的正常进行。施工单位在投标期间承受着多方面的竞争,制定科学的投标报价策略是降低资金损失的最佳方式。投标报价失误阻碍了施工单位的资金调配活动,报价失误引起的资金流失、资金浪费等问题,既减少了工程资金的储备量,也降低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严重时中断了工程建造的进程。

3.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策略

建设单位是工程项目的投资者,施工单位才是真正建造工程的机构。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施工单位在投标阶段必须注重工程造价的控制,以最低的成本投资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一般情况,制定投标报价方案需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流程,如图1,不仅要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也要对现有的资金额科学地调配使用,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的资金应用情况。

投标――市场――资金――成本――财务――限价

3.1市场调查

价格由市场决定,工程投标报价理应参照市场行情而定,这样才能制定符合市场标准的造价方案。施工单位需做好前期调查工作,熟悉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市场价格,如:材料价格、薪资价格、设备价格等,这些因素都关系着项目建造的成本。针对所得的市场调查数据,施工单位财务人员要经过详细地计算,确定每一笔账务资金的分配,确保项目资金的充分利用。

3.2资金筹划

筹划现有的资金可引导施工单位制定科学的投标方案,根据资金储存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有助于提升投标报价的成功率。如:参照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施工方财务人员综合计算完成清单任务所需的成本资金,再生产造价报表作为参考文件。投标人员结合造价报表,适当地提高或降低投标报价,在保证施工方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资金的最高效运作。

3.3成本控制

无论是哪一种工程项目的投标,施工单位都需严格控制成本投资,否则会给自身造成利益上的损失。近年来,少数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承包权而采取非正当竞争手段,肆意压低工程投标价格,因成本报价过低而影响了施工资金的调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施工单位投标报价时必须严格控制成本,即便采取“控价政策”也要保留报价底线,确保成本投资达标。

3.4财务审核

财务部门是管理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部门,投标报价应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经济职能,对制定的财务报表严格审核以免报价失误。通常财务审核的重点:一是报价方案的内容,详细审查投标报价文件的各项条款,弄清招投标双方的合作关系,对潜在的经济纠纷问题及时提出并处理;二是报价方案的形式,审核投标报价策略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及国家部门的相关规定。

3.5限价策略

考虑到建筑市场的多变性,施工单位纷纷制定了“限价策略”,即在有限资金范围提出投标报价方案。如:对某一工程的投标报价,施工单位先确定可以利用的资金额度,再具体计算建设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把两种资金额进行对比后编制投标报价方案。限价策略属于一种强制性的报价措施,最终目的是减少施工单位的投资额度,但并非盲目地限制价格,需多方参考分析。

4.结论

总之,施工单位是工程项目实施的主体机构,在推动国内建筑行业经济发展历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正式动工前期,建设单位需通过招投标政策委托施工单位完成项目的建设工作,此环节操作情况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收益状况,制定科学的投标报价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上一篇:建设工程精细化管理理念研究 下一篇:MBR利用SND机理进行低温污水脱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