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

时间:2022-06-04 09:05:19

试论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

摘要: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利润,不惜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使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时至今日,由于生态破坏而引发的各类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解读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观,可以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 资本论 生态观 循环经济

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式,马克思《资本论》受到了来自生态学方面的批判,这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自然资源看作为免费资源,劳动者可以任意使用和改造自然资源,这种思想与当前的生态学理论相违背。文章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批判论、自然生产力论、循环经济伦三方面,对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观念进行了解读,从侧面证明了马克思《资本论》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实际价值和应用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批判论

(一)资本主义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

根据马克思《资本论》,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而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而劳动者在从事劳动生产时,也必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因此,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攫取自然价值的基础之上的。同时,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主义固有的阶级特点,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无限性的积累生产资料,而生产资料则直接来源于自然环境中。例如在传统的工业发展中,对森林资源、水资源、矿石资源的掠夺式利用,在创造一定经济价值的背后,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二)资本注意发展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危害到自然环境,更严重者是直接造成了人身健康的威胁。在深刻的阅读马克思主义思想后会发现,他十分关注工人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状态,在其理论中对资本家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为节约劳动条件对工人健康造成的严重威胁给予了深刻的批判。马克思有指出“工业生产下所形成的环境危机其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所致,所以资本主义制度不改变,则环境危机不会解除”,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对立的局势,因此改善环境危机的前提是改革社会制度。所以马克思理论中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学是存在批判性质的,不仅关注人文的发展,同时也关注生态的发展。

二、R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论

(一)明确自然价值

如果没有对马克思《资本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可能就不会发现《资本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毕竟该论著中并没有单独设立章节讲述自然生态的价值。但是在梳理整个《资本论》中各章节的逻辑关系后,可以发现马克思将自然视为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明确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事实上,在马克思自然生产力论提出之前,资本家对于自然生态价值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加上自然价值本身具有隐蔽性和可变性,对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生存理念的资本家来说,必须会选择牺牲自然价值来换取经济价值。在《资本论》明确自然价值后,将自然价值进行了量化和具化,人们在开展经济活动时,也会有重点的衡量自然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权重,从而做出最优化的发展方案。

(二)阐述自然生产力

在《资本论》中所论述的自然生产力主要是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阐述:

第一,劳动与自然界的结合是所有资产的源头。人们在实现生产的过程中,仅是对自然资源的再创造,而去除其表面物质,还存在于自然资源,所以社会生产的发展仅是对物质形态的改变。第二,自然界是实现所有生产的基础条件,工人在从事生产活动时,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生产资料,都是来自于自然。因此,脱离了自然环境,生产活动将失去基础,也就不能创造经济价值。第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提供给人们生存所需。例如,煤炭资源能够供给人们热量,土地资源能够为生产劳动提供必要基础,水资源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存需要等。离开这些自然资料,人类不仅难以继续开展生产活动,而且自身生存也会受到影响。第四,自然条件能够限制劳动生产率。任何劳动生产过程都是由自然条件所组成的,包括人本身的自然条件与外界的自然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循环经济论

(一)循环经济思想的提出

循环经济是当前社会主流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一,被认为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最佳方式”。循环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自然为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材料,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类反过来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在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过程中,人类的发展是建立在牺牲自然环境和攫取自然价值的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越快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就越严重,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恶果,也必然会由人类来承担。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循环经济论。

(二)消费垃圾的处理

马克思认为,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只要进行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必然会消耗一部分自然资源,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消费垃圾。如何实现消费垃圾的正确处理,是循环经济论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根据消费垃圾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城市垃圾和农村垃圾两类。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超过城市垃圾处理系统的负荷上线,导致市区内垃圾大量堆积;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措施,大量垃圾对倾倒于河流、沟壑中。根据循环经济论,可以通过延长垃圾处理流程的方式,实现垃圾的转化、处理和再利用。

(三)消费垃圾的再利用

这一环节是循环经济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资本论》中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关系的关键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预见性的提出通过“科学技术、废料利用、节约资源”三方面措施,实现消费垃圾的循环利用。首先,借助于不断发展的技术手段,变废为宝,将消费垃圾中具有重复利用价值的部分进行回收。例如,许多建材废料(木材、塑料)可以作为燃料;煤炭燃烧后的炉渣、粉煤灰可以用作公路地基施工的原材料等;其次,节约资源,提高利用价值。自然生态对废弃物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即便是采用了现代化技术手段,也很难保证对消费垃圾的百分百重复利用。因此,在生产活动或经济发展中,节约利用资源,降低消费垃圾的产出量,也是实现经济循环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四、结语

通过论述可知,马克思《资本论》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盲目追求经济利润而忽视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可行性对策,因此对于生态学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在深入解读马克思《资本论》后可以发现,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也有重点的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发展关系,这与当前我国实行的“绿色发展”理念也有较高的契合度,因此,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兴岱,范立坤.从“对象性关系”到“物质变换关系”――论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逻辑发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21).

[2]胡永利,姚慧琴.马克思“新陈代谢”理论的生态意蕴――J.B.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世界观的阐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03).

[3]丁平准,邵丽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先声――马克思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J].当代经济研究,2013,(07).

(作者简介:马寅,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甘肃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副科长,研究方向是生态环保。)

上一篇: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监控管理技术探讨 下一篇: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