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效果

时间:2022-06-04 06:18:51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效果

在当今社会转型期,多元化的观念冲击下,青少年的思想心理日益复杂,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今时代的需要。我认为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1.重视教学民主,参与群体学习。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并能主动地提问,敢想、敢说,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

2.运用合作教学,培养群体意识。我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全面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以4人为一个小组,4名学生中有上、中、下三层的学生,主动权下放到学生,每组都设有一名组长,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与讨论。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宽容友爱之心;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我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消除自卑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学困生由于学习不努力,再加上惧怕数学,在学习中经常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心理失衡,心态消极,形成自卑心理。自卑是处于青春期的部分中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自卑会使学生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低,对成功不抱有希望。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1.想方设法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一是在课堂上表扬学生;二是在作业本上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如“解题很规范”、“证法很新颖”等;三是在试卷上写批注,如“你进步很大,希望继续努力,加油!”、“你能行,你是最棒的,老师相信你!”等。

2.多提供让学生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机会、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表现机会、多一些创造信心、多一些成功体验。(1)在课堂上多提问学生。把问题具体化,实行小步子引导。如在讲用配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求根公式时,其推导过程有一定的难度,若只是老师讲解,学生不一定有兴趣听,也不一定听得明白。于是我把推导过程具体化,分成十多步,每一步都提问学生应该怎样做。学生听得认真,想得积极,每一问都抢着回答。这样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2)多让学生上台讲解或到黑板上板演。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后,请某一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解解法,或请到黑板上板演解题过程,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合理评价,让学生充满期待,体验成功愉悦

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价值判断,评价的形式一般有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等。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相互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肯定评价法,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例如,简便运算78×99+78,有位同学这样板演:78×99+78=78×(100-1)+78=7800-78+78=7800。这时并不能因为他与书上的运算方法不符合而加以否定,而应合理评价:能够认真审题,发现了解题中的数据的特征,懂得把99转化为(100-1),最后运算结果是正确的。接着,让学生展开讨论,怎样使他的解题思路更趋于完美。有位同学上台用彩色粉笔在“+78”旁添上“×1”,令这位同学茅塞顿开。这样的相互评价,不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而且培养了学生对人、对事客观公正的品质。自我评价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能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

四、帮助学生消除焦虑心理

有时学生急于取得好成绩,容易形成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多数学生会在考前感到紧张不安,尤其在毕业复习阶段,常感到焦虑。此时可以劝导学生,毕业考试和平时考试是一样的,考题并不比我们平时练习的难,不必焦虑,只要你们每天都有新的收获,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与此同时,还要精心设计复习内容,并适当组织模拟考试,训练学生心理素质,使其集中注意力,培养自控力,消除焦虑心理。学生难免有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这时要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会数学的重要性

大部分学困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生活中“数学”。比如,做买卖的成本核算,怎样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成立活动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各个超市了解价格情况,访问售货员……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乐于学习数学。

六、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具有抵抗挫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是经常出现的。教师应在学生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在教学中利用“感化难度—克服心理障碍—完成学习任务—激励优化”的模式,使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得到增强,使学生逐渐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使其树立自信。

上一篇:播一粒文学的种子 下一篇:关于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