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东西方园林建筑的交流与发展

时间:2022-06-04 04:41:57

浅议东西方园林建筑的交流与发展

【摘要】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国的文化在国际的交流地位逐渐走向成熟,从而改变在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相对于具有好汉丰富内容和久远历史的中国园林而言,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传统园林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发展步伐在加快。

【关键词】中西园林建筑;影响;艺术风格

中西园林艺术的交流,最早可追溯到盛唐时的丝绸之路。此后经马可波罗的宣传,很多欧洲人开始仰慕中国园林之美。使欧洲人更加准确的了解到中国园林的艺术风格。

一、东方园林建筑

中国的园林式“由自然天成”,无论是蜿蜒曲折的道路,还是变化无穷的池岸都是自然生成,体现了“返璞归真”。中国的花园如同大自然的一个单元,布局的均衡而不显。苏州的拙政园就是中国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始于明代,园以景取胜,平淡简远,朴素大方。中国园林的另一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它的文人气息浓厚,处处诗情画意。其主要景点有兰雪堂、涵青亭、天泉亭、芙蓉榭等。

二、西方园林建筑

西方园林中的园林建筑取法于西方古典建筑,它把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亦庄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内,所追求的是一种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在园林的布局上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园林。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很整齐。爱丽舍宫具有这以特色,虽然地处热闹的巴黎市中心,但其地势确实一个20000的恬静的大花园,幽静秀丽。

三、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首先,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上注重二者的融合,强调顺其自然。例如,“天圆地方”反映在建筑中,如天坛总平面北墙呈圆形,南为方形,即取此意。具有明确的礼教象征意义,使人们在情理的“顿悟”中获得伦理上的精神感受。中国建筑往往追求一种“建筑之意”通过对建筑意境的塑造来渲染烘托气氛。在重情和知礼的人本精神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功能相辅相成,形成了尺度自然、已经独特、礼乐并行等特色;而西方的文化交流时以人为中心,强调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以求得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西方文化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控制自然。其次,中国古代代表性建筑是园林、亭台、楼阁;西方古代代表性建筑主要是宫殿、陵墓、庙宇、教堂。左右其空间构成的往往是形而上的精神需求再次,中西方历史观念也有所不同。西方人的历史观念是重实而轻虚,他们认为历史便是时间的真实积累,而不是徒有虚名的某个遥远时代。因而他们对于留存的古典建筑,均尽量保持其历史的本来面貌,而不去人为加工和美化。而中国人的观念是注重虚实结合,对于历史留存的建筑,部分将其人为加工和美化,表达出与自然相适应、相协调的艺术观念。

四、东西方园林建筑的交流与发展

中国园林在世界风景园林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许多国人常常引以为傲的事情。

在中国园林艺术风气的引导下,法国人开始在他们的花园建设中采用某些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1670年,在距凡尔赛宫主楼1.5处,出现了最早的仿中国式建筑“蓝白瓷宫”。其外观仿南京琉璃塔风格,内部陈设中式家具,取名“中国茶厅”。1774年,凡尔赛的小特里阿农花园建成,里面安排了曲折的小径、假山、岩洞和不规则湖面。在此期间,各地中国式花园相继出现,规模有大有小,但都出现了中国园林的布局风格。中国式的对自然情趣的追求,也影响了法国人对园林植树原则的认识。因此,将这看作是中国园林艺术在法国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也产生了实际的影响,英国人竭力凭所了解到的一些中国的造园经验来构筑他们的花园。受中国园林的影响,当时欧洲人不仅推崇中国的园林建筑,中国式的小建筑物也在欧洲花园中盛行。而且改变了原有园林水域设置大方法,水体被处理成自燃式的形状和驳岸;在植物配置方面,也抛弃了原有的行列式和几何式的种植法,任树木自然生长,注意品种多样。

相对于具有丰富内容和历史悠久的中国园林而言,远不能满足东方园林文化交流的需要,一方面由于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历史上中国由于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的结果,建国后的也影响了中国对外文化的交流以及文化发展,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及西方人以前对东方人的偏见所致。自中国改革开放后,我国传统景园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发展不断在加快。呈现出可喜的一面,也表明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中华民族以及中国千万儿女值得骄傲的事。

参考文献

[1]乔均.《中国园林艺术》.香港印刷出版

[2]刘福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

[3]Maggie Keswick.《中国园林――历史、艺术与建筑》

[4]姚美康.《建筑艺术概论及鉴赏》.机械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对安全思想教育的认识 下一篇:组织承诺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