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64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6-04 03:23:07

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64例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宫外孕患者应用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64例孕5~10周宫外孕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有效保守治疗后,患者在包块消失时间、血和尿β-HCG降至正常时间等均明显缩短,其治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宫外孕采用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具有其简单、安全可靠、经济方便、对机体损伤小、能保留生育能力等优点,是治疗宫外孕的理想药物。

关键词 宫外孕 米非司酮 保守治疗 疗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58

宫外孕又称异位妊娠(EP),为受精卵正常运行受到干扰或阻碍形成异位种植而致,目前最常见是输卵管妊娠,发病率约占1%,是早孕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宫外孕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且未生育者和未婚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1]。为了免除患者手术带来的创伤,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我科对宫外孕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并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选择2008年7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64例宫外孕患者,年龄20~36岁,平均28.8岁;经产妇52例,未产妇13例。所选患者均有明显停经史,且停经时间在30~60天。其中41例患者有不同次数流产史,5例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有宫内节育器,8例有慢性输卵管炎,1例为二次宫外孕者。临床表现:患者有停经史、少量不规则阴道流血、轻微腹痛、下坠感;其中血β-HCG水平<16μg/L者有58例,β-HCG>16μg/L者6例。B超检查:均未发现患者宫腔内有妊娠声像表现,但见有增厚的内膜以及一侧附件区见有回声不均的混合性包块,包块直径≤3cm,且探及有胎心搏动和盆腔内有少量液性暗区。实验室检查:患者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均正常,无休克现象及无用药禁忌征。本组患者均要求保守治疗和保留生育功能,且符合宫外孕保守治疗指征[2]。

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妇产科学》中异位妊娠的诊断标准:①有停经史及下腹坠胀、阴道反复流血史(少于月经量);②B超检查提示宫内无孕囊;③血β-HCG测定为阳性。

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做血常规、凝血和肝肾功能及血β-HCG水平检测,并采用米非司酮200mg口服,2次/日,5天为1个疗程。在用药后第4、7天抽静脉血分别检测β-HCG值和阴道B超。若用药后7天血β-HCG较用药 下降≤15%则给予第2疗程,并在第1次用药后2周,再次测血β-HCG值及B超检查。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和脉搏等生命体征、腹痛变化、盆腔包块大小、腹腔内出血、血HCG下降、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患者用药后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消失,下腹痛或阴道流血停止,血β-HCG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B超显示盆腔包块吸收或血肿包块缩小;②有效:用药后β-HCG有所下降,腹痛有所缓解,阴道流血逐渐减少;③无效:保守治疗期间,血β-HCG不降或持续升高,盆腔包块增大,腹痛症状加重,阴道流血或腹腔内出血增多及生命体征不稳定等。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本组结果显示,64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获得成功,治疗时间为8~28天,其中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为15天,月经恢复来潮平均为28天。患者血β-HCG水平<16μg/L者保守治疗成功61例,成功率为95.4%;而血β-HCG水平>16μg/L者成功8例,成功率仅为12%。结果证实,患者在包块消失时间、血和尿β-HCG降至正常时间等均明显缩短,治愈率显著提高(P<0.05)。本组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但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缓解。

讨 论

宫外孕是指受精卵于子宫腔以外着床,大多发生在输卵管,有60%左右为壶腹部妊娠,且大部分为伞端流产型,内出血量不多。近年来宫外孕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并严重威胁妇女的身体健康。有研究显示,宫外孕发生的病因常与下列因素有关[3]:①输卵管炎症:输卵管炎症是宫外孕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以后需要将其送入子宫腔,所以若输卵管发生了炎症,其蠕动功能及纤毛摆动功能均受损,且不能按时将受精卵送入子宫腔,从而导致宫外孕发生。②输卵管手术史:手术原因可引起输卵管狭窄,使受精卵无法通过致发生宫外孕。③输卵管发育异常:若输卵管过长或先天纤毛缺乏等发育不良或异常,均可引起宫外孕发生。④其它原因:如避孕失败或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的压迫等,也可造成宫外孕。宫外孕患者以往主要是采用手术方法切除患侧输卵管,但目前随着对宫外孕认识和定量血β-HCG测定及阴道超声等诊断技术的应用,大约80%输卵管妊娠可在破裂前早期确诊,因此为保守治疗宫外孕创造了条件[4]。

宫外孕传统的方法往往是采取手术治疗,但随着人们对宫外孕的认识和诊断技术的提高,大部分宫外孕患者在宫外孕未破裂前都可得到诊断,为临床药物治疗创造了有力条件,免除了患者采用手术带来的创伤。资料显示,米非司酮是目前治疗异位妊娠中疗效较好的常用药物,属于炔诺酮衍生物,为孕激素拮抗剂,具有甾体结构。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可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从而使蜕膜和妊娠绒毛组织发生变性或坏死,促进前列腺素的释放,降低黄体生成激素水平,促使妊娠黄体萎缩,继而导致依赖与孕酮发育的胚胎死亡[5]。如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可明显加强杀胚作用,促进盆腔内血液或血肿包块的吸收。研究显示,本组6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获得成功,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为15天,而且患者在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等均明显缩短,提示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应注意对于有心管搏动的输卵管妊娠或血β-HCG水平>16μg/L患者应用保守治疗效果差,因此选择保守治疗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若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血β-HCG值升高或维持高值下降较慢、B超检查包块逐渐增大、腹痛加重剧痛难忍、腹腔出血增多等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采用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是目前临床效果最肯定的治疗方法,它主要通过药物杀死存活的胚胎和滋养细胞,使患者免去手术的痛苦,不仅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疗程缩短、降低了费用,又满足了患者保留输卵管的生育需求,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凤霞,焦书竹.异位妊娠病因及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1999,15(4):247.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115.

3 王文慧.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4:193-195.

4 岳晓燕,周应芳.输卵管妊娠治疗现状与趋势[J].实用妇科杂志,2002,18(3):151.

5 杜经英.MTX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34例分析[J].安徽医学,2002,2(23):41.

上一篇:腌腊制品的酸败与预防措施 下一篇:政府办公转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