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时间:2022-06-04 02:12:44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处于低谷的主要原因是广大中学生为了升学,只能跟着中考指挥棒转,并非学生不喜爱生物学,而是因为如今的中考取消了生物考试,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为了能考上重点高中,他们不得不把精力花在高考的主要科目上。里所当然不能在生物学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让学生乐意学生物、学好生物,就成为我常常思考的问题。然而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使我感受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等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体验生物学的乐趣

生物学知识源自大自然,大自然是真正的生物知识宝库。为了让学生直接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我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从中获得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农村中学的孩子虽然和大自然很亲近,却也往往不能把生活和生物学联系在一起。于是,我会常常利用各种时机,主动为学生们建立这种联系创造条件。比如,在学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课时,我事先安排了学生利用双休日回家的机会,发动学生到自己的家乡对生物的种类进行调查,使他们获得了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上课时,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析,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使学生们的印象深刻,再加上我的点拨引导,使学生们既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把它同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学到了“活”的知识,取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

二、把生活知识带进课堂

学生虽然还小,但仍在每天的衣食住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些都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利用这一资源,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从而乐于学习,也使课堂教学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讲授“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使其变得枯燥乏味。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他们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入手,来分析哪些食品含有什么营养,怎样搭配营养才全面,还让他们列举了曾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同学们积极发言,气氛热烈。经过大家相互讨论交流,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内容,从自己生活经历中提炼出了生物学知识,使这些知识得到升华,真正成为在他们的生活中起作用的宝贵财富。

三、在课堂上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我在生物学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完“顶端优势”后,我向学生提出:“果树修剪、棉花适时打顶为什么能提高产量?”学生议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顶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良好。接着我乘势追问:“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吗?梧桐树长到一定的高度不打顶,会更好地遮荫吗?松树、杉树长到一定高度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积极思考答案,比教师直接阐明打破顶端优势和利用顶端优势的效果好得多。当然要制造矛盾,就必须要设计好问题。首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合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否则,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发展求异思维。例如,在讲“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图”,向学生提出:“生态系统中,如果缺少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后果?”这些问题看来很小,却能小中见大,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达到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久而久之,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利用实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观察鼠妇活动〉的实验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花盆下、石块下等处容易找到鼠妇?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其次,提出假设(对发现的问题大胆提出猜测和解释)。

1.鼠妇的活动可能与光照条件有关。

2.鼠妇的活动还可能和水分,以及其它外界因素有关,等等。

第三步,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在这个阶段,实验的目的任务、方法、材料、装置等等都是根据假设来确定的。所以,实验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假设(当然还有赖于学生对有关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四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推导结论验证假设的真伪。

通过“鼠妇实验”,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问题假设实验结论。需要说明一点,科学的“假设”绝不是无根据的凭空捏造,而是要有科学根据的。这种根据来源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者来源于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者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观察。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完全可以把这种思考问题的程序转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动手动脑,在生活中探究、运用生物学知识

学生学习的快乐,不全部在于考试得了理想的分数,更在于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去解决了具体问题。所以,我会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质的作业,让学生们去完成。在学习了“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根据父母的健康状况和身体需要,为他们设计一份营养食谱,且亲自烹调,并请父母品尝,还向父母介绍其中的道理,请父母做出评价。在寒假时,我布置了“栽蒜苗”的作业,让学生做出完整的探究实验记录,内容包括各对照组大蒜的发芽率、温度、水分、光照等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等,这样,既让学生应用了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们耐心、细致的科学探索精神,还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丰富了家庭的春节餐桌。开学后,学生们对这样作业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用这样的情绪去进行学习,怎么会不使他们劲头倍增,加倍努力,取得好成绩呢!

总之,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了从生物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们会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也会用生物学知识参与社会活动,为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施展出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做出他们的贡献。这既是我所期待的,也是我正在努力的。

上一篇:谈问题情境教学法 下一篇:学导课堂,巧夺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