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时间:2022-06-04 01:15:00

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摘要:根据商品混凝土企业生产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商品混凝土在我国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商品混凝土仅占现浇混凝土的15%~20%。随着近年来大批基础建设工程的开工,国内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对商品混凝土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导致全国各地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起来,但随之而来的混凝土质量问题也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主要难题。建筑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必须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严格按规范操作,提高商品混凝土质量。

一 商品混凝土简介

商品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有水泥、水、粗骨料(碎石或卵石)和细骨料(砂子),其中水泥和水占总体积的20%~30%,砂石骨料占体积的70%~80%。为改善混凝土某些方面的性能,还可以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外加剂和掺合料被认为是混凝土的第五和第六组分。混凝土中的水泥、掺合料(矿渣粉、粉煤灰)、水形成水泥浆,主要起填充、包裹、作用,从而形成混凝土拌合物整体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便于施工操作。硬化之后,水泥浆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起到胶结作用,把砂石骨料胶结为坚固的整体,使混凝土产生较大的强度,满足建筑结构受力的需要。

二 混凝土质量控制

(1)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其质量控制是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核心,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水泥的以下质量控制。

1)正确选择水泥

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应选择规模较大或自生产水泥熟料的水泥生产厂家的水泥,切不可选用小型粉磨站水泥,以保证水泥品质的稳定性。同时,在选择水泥时要注意水泥生产过程中熟料、掺合料、调凝剂的生产比例,避免使用高碱含量高铝含量的水泥,并且做好相关参数的记录和备案。

2)规范水泥检测工作

水泥进场后,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水泥检验标准做好水泥的分批留样、试验,按照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做好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及混凝土和易性试验,并出具相关龄期的混凝土性能指标检测数据,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3)备齐水泥资料建立自备数据库

每一批次的水泥,在进场前都应要求供货商或生产厂家提供水泥理化检验报告,与每一批次水泥的抽样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寻求最佳的生产配比,同时保存好相关技术资料,建立自备技术数据库,以备查用

(2)掺合料质量控制

商品混凝土的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高强混凝土也可掺用一部分超细硅灰粉,其作用原理是将水泥水化作用产生的 Ca(OH)2 固化,进而形成水化硅酸钙凝胶,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使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得以明显改善。

1)严格控制掺合料的物理性能检测

留取掺合料后,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认真检测掺合料的细度(比表面积)、流动度比等物理性能,禁止使用磨细后Ⅱ级粉煤灰,严格控制不合格超细矿渣粉入厂使用。2)掺合料质量与混凝土耐久性协同控制。由于掺合料的质量和掺量与混凝土的和易性、耐久性关系极大,因此应综合考虑掺合料与混凝土适配情况及混凝土性价比等诸多因素,同时对掺合料的放射性比活度定期进行检测,对于放射性比活度大于1.0的掺合料严禁使用。

(3)混凝土粗、细骨料质量控制

细骨料常用天然河(海)砂、机制砂等; 粗骨料包括碎石和卵石等,其质量必须满足国家现行规范标准。1)完善来样抽检:混凝土粗、细骨料因其大部分为天然矿岩,导致了其材质的多变性和多样性,在日常生产中应加强对其抽检的数量与频率,其抽检的项目应在日常检验的基础上根据工程混凝土类型适当增加一些关联项目,如:高强混凝土所用骨料的压碎指标(坚固性),自流平密实混凝土所要求骨料的合理级配等。2)骨料分类堆放:混凝土类型的多样化导致骨料的类型和品种也变得复杂化,故在混凝土粗、细骨料堆放时,应分类堆放,避免混凝土生产中骨料混杂导致生产质量不稳定,尤其是冬季,骨料堆置时应避免雨雪。3)骨料成份控制:混凝土粗细骨料应保持干净,避免骨料中含有蔗糖、生石灰、造纸废液、硫磺、煤炭粒等杂质。

(4)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控制

混凝土常用外加剂为奈系混凝土泵送剂、萘系混凝土泵送防冻剂、聚羧酸盐混凝土泵送剂、聚羧酸盐混凝土泵送防冻剂等,它可以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流动度;如减少用水量,还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在保持一定强度和流动性情况下,在用水量减少的同时单位体积水泥用量也随之减少,从而节约水泥,还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可泵性以及混凝土的其他物理力学性能。1)选择与水泥适应性好的混凝土外加剂: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是整个混凝土质量控制中很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施工性、耐久性等诸多性能,选择与水泥适应性相匹配的外加剂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成本控制上都很重要,外加剂的适应性不仅包括良好的流动性,还包括良好的凝结时间、和易性等。2)严格控制外加剂检验程序:多批次的检测外加剂的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保证外加剂质量的稳定性和合理性,检验中多侧重于外加剂的混凝土试验,水泥净浆试验仅作为比对和参考用,完善外加剂的检测数据,且按季度进行混凝土外加剂的比对与调整。

(5)混凝土拌合用水质量控制

混凝土用水的基本质量要求是:不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凝结硬化;无损于混凝土强度发展及耐久性;不加快钢筋锈蚀;不引起预应力钢筋脆断;不污染混凝土表面。混凝土用水按水源可以分为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经过适当处理或处置后的工业废水。拌制混凝土时,均应对拌合用水的有机质、Cl 和SO4的含量进行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河道或池塘水,一般不得用于拌制混凝土。为节约成本、减少废水排放,混凝土生产时也可掺用一定量混凝土洗刷浆水,但洗刷浆水的掺用一定要在混凝土试配检测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才能使用。

三 结语

对于整个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来讲,原材料质量控制是整个混凝土体系质量控制体系中的核心所在。原材料质量控制,应在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的前提下,紧抓水泥与外加剂这两个关键因素,灵活使用粗、细骨料与掺合料的多样化特征,使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更加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更有效的控制好混凝土施工质量,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震.商品混凝土质量全程控制[J].商品混凝土,2011(11).

[2] 陈中艳.谈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

上一篇:论建筑工程雨季施工的有效控制 下一篇:城市小户型 “四白落地”后家具的设计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