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开发与创新的必要性

时间:2022-06-04 12:14:06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开发与创新的必要性

[摘 要]本文阐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开发与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开发与创新的主要途径包括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为读者提供数字化服务和人性化服务、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需求,主动开展多层次服务,对网络环境下如何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开发与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开发创新

[Abstract]This article elaborated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func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necessity of innovation,And puts forward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methods consists of university library open to the public,to provide readers with digital services and human services,to meet the readers'demand for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taking the initiative to carry out multi-level service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how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342-01

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已经不是获取信息资源的唯一途径,虽然图书馆在信息资源传播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随着电子读物的普及这种优势已经变得非常微弱。如何打破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1.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开发与创新的必要性

1.1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革

高校图书馆网站的建设,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信息服务模式的彻底的变革,借助通信技术和互联网能便捷地实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传递与利用,从而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高校图书馆借助网络可以实现馆际互借,便捷地与信息机构共享信息资源。馆藏文献资源的丰富,文献检索与传递加工手段的提高加速了文献信息交流,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提供了资源与技术保障。视听资料、微缩资料、机读资料的收藏和数据库、光盘、文献的复制与传递以及建立各种数据库的镜像站点,不断改变读者获取信息知识的习惯及行为方式。如:我校图书馆建立的名师名课数据库和特色专业数据库,本着以专业和学科建设为重点,选取了我校汽车、物流等重点专业的电子资源,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方便。读者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促使图书馆不断更新服务理念,不断改变服务模式。

1.2不同层次读者对服务要求的差异

性要求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需求的多元化,是高校图书馆深入开展个性化服务的主要推动因素。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学生撰写科研论文、毕业论文、编写教材,需跨越时空界限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个人网页、项目网站、学科门户及数字化文献系统全面组织的相关信息等都是高校读者个性化需求。[1]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以前主要是本校的师生和员工,读者结构相对单一。如今,高校举办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开办了各种成人高等教育班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培训班。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在年龄、职业、知识背景、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方面呈现多样性。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用户的信息资源需要均体现个性化特征。

1.3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迫切要求推行个性化信息服务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咨询机构的不断涌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主导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威胁。网络使资源共享成为现实,各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必须向特色化、人性化空间发展,而个性化的信息资源也必须与个性化的服务完美结合才能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因此,图书馆只有从加强自身建设,关注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个性化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信息产品,提供高效的信息咨询服务,才能开拓更大的生存空间。[2]

根据大量地翻阅资料数据,长时间的考察,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功能上都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总结如下:1:创新技术资金投入不足;2:服务功能建设重视不够,没有形成图书馆网络技术服务的文化观念;3:高校图书馆员工素质尚需提高。随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行一下实践探索。

2.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开发与创新的实践探索[z1]

2.1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向社会读者开放服务

丰富的馆藏资源,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细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为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提供先决条件。如果本馆馆藏资源充分,可以向市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从事管理、技术和科研工作的人员发放一定数量的阅览证,提供馆内阅览图书、报纸、期刊和杂志复印等服务。[3]如果本馆馆藏资源有限,不能长时间满足社会人员的资源需求,可以利用寒暑假,向上述人员发放借书证,提供图书外借服务,开学前及时收回。这样,由于社会读者避开了高校师生的利用高峰,既能保证本校师生利用图书资料,不会对本校师生造成影响,又可以避免由于假期高校图书馆读者使用率低而造成的大量资源的闲置,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2利用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为读者提供数字化服务

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数字化信息需求将会构成未来读者信息需求的主体。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随意选取信息。高校图书馆在不断利用现代化技术改善其传统服务项目的同时,也要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以适应现代读者信息需要的及时化、个性化、快捷化趋势。如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上新书推介、信息导航等板块的功能,为读者提供最新、最及时的信息。其次,数字化信息资源将会改变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使图书馆信息服务走上现代化之路。最后,数字化信息传递的特点使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成为可能。[4]

2.3营造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z2]

高校图书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读者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的阅读环境,力求功能完整、布局合理,令读者身心愉悦。明净、整洁、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还能激发读者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人性化服务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设置温馨提示、主动为读者提供信息导航服务等,从细微处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图书馆员一个亲切的微笑会使读者感到温暖,一句真诚友好的提示会拉近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将读者的需要放在首位,通过延长开馆时间,设置读者意见箱,发放读者意见调查表,召开读者座谈会,合理调整借阅数量和时间等方式,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增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4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需求,主动开展多层次服务

在人性化服务的基础上,须加以个性化。以知识为背景的网络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用户需求发生很大的改变,图书馆应加大读者服务工作的力度,全方位开展面向读者的各种服务活动,包括:(1)开展读者信息需求调研,跟踪、了解读者需求,如通过OA系统、E-mail、MSN等为读者提供更多反映其意见或提出问题的渠道,或是为远程使用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2)变原来简单、静态的借阅服务为动态服务。如通过网络开放馆内各类电子资源,设立电子邮件信箱,建设图书馆网站和利用CALIS等系统提供信息咨询服务;(3)采用多种手段传递多媒体信息,提供的信息不仅包括目录、索引、全文等文字信息,还包括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5]

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开发与创新的建议[z3]

3.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图书馆网络设施

图书馆的网络设施条件对读者利用信息资源有直接的影响。图书馆应该争取最大限度的资金投入,为读者营造一个优雅的学习、科研环境。首先,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的设备的配置,尽可能多地设置检索终端。在读者产生信息需求时,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利用图书馆的电子咨询服务平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使图书馆真正起到信息情报交流中心的作用。其次,适时地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电子出版物的大量出现,使电子阅览室应运而生,有条件的图书馆应建立电子阅览室,利用光盘塔、磁盘阵列等科学集中地管理信息资源,全方位提供高质量的检索、阅览服务。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在服务社会化方面进一步探索切实可行的办法,通过远程访问和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使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范围得以延伸。

3.2加强网络建设,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3.2.1利用高校图书馆整体化优势进行图书馆网络的优化组织与协调,使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功能在图书馆网络化服务中充分体现。促使因特网上的电子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3.2.2强化网络条件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实现网络资源配置的优化,网络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综合信息服务。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利用自己占有的信息资源,快速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和优势,利用网络环境,对资源进行浓缩和重组,扩大服务效果和服务能力。[6]

3.3创新服务角色,探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新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图书馆应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服务赋予新的模式。图书馆的整体布局、人员配置、业务流程都要不断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例如: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更新,不仅是采编部一个部门的工作,还涉及到图书馆众多的部门,技术部的人员要参与信息资源的采集,原来意义的图书馆分工被打破。变图书馆员为“知识导航员”,其职责就是帮助读者选择信息、评价信息、并与信息取得连接,同时加强二、三次文献以及馆藏的网络专题数据库建设等创新性知识产品的生产,对知识进行系统加工和创新,为读者提供新的知识产品。[7]这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中仍保持较大的优势,通过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数据库,或通过馆际互借等手段为读者提供非馆藏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阵地服务和网络等多方式的服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根据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注重增加交叉学科、综合学科文献的比重搭配,从而满足读者对各学科门类研究的需要。[8]

3.4加强图书馆员的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培训

随着简单重复的劳动被计算机代替和简化,图书馆的工作重点越来越转向为读者做“情报中介人”和“信息导航员”,对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并与之进行良好沟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就要尽量避免在计算机检索服务、互联网服务和专业咨询服务中,因对某些专业知识、科学概况的理解与读者看法不一致,而造成读者对图书馆员服务的不满意。要实现与读者的有效沟通,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内涵,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图书情报专业人员队伍。图书馆应采取多种措施,如积极引进或在岗培训,改善馆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总之,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开发与创新是高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校图书馆事业腾飞的不竭动力。在现代信息社会,高校图书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便利性、均等化原则,把服务功能的开发与创新运用到读者服务中,利用馆藏文献与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功能,将健康、积极的先进文化和理念植入每个读者心灵,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衍.创新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4).

[2]王科.论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方向[J].图书馆,2003(3).

[3]马兴.论高校图书馆对社会读者开发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1).

[4]金泽龙.科研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变革与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3(4).

[5]宋雅琳,苏延云.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探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5)

[6]富平.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3(3)

[7]岑维康.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浅探[J].中小学图书馆情报世界,2008(8).

[8]毕忠东.知识服务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创新[J].情报资料工作,2007(6).

上一篇:情绪极端变化,当心患上“心碎病” 下一篇:立法和司法中的情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