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动画电影“成长”母题的表现方式探析

时间:2022-06-04 10:06:09

好莱坞动画电影“成长”母题的表现方式探析

摘要:“成长”历来是好莱坞动画电影的成熟主题之一,以“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为例,通过分析其主题的表现手法和方式,可以看出――“时间”是“成长”的直接见证;“选择”是“成长”的关键体现;而“拯救”是“成长”的最后升华。

关键词:动画电影;“成长”母题;表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J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1-0070-02

《玩具总动员3》已于2010年6月16日登陆全国各大影院,这也是好莱坞大片历史性地选择把中国作为启动全球首映的首个站点。十五年过去了,牛仔胡迪和巴斯光年还是容颜不改,可它们的主人安迪却要上大学了;回溯到《玩具总动员》第一部进入内地市场的1995年,那时候观影的青少年而今也和安迪一样成长起来,已成为如今电影市场的观影主力了。所以,我们在此回顾好莱坞动画电影的“成长”母题的表现方式,似乎也具有了一种“成长”的纪念意义。

以《玩具总动员》为例,全部系列电影三集不仅可以独立成形,更可以视为一部连贯的、完整的影片。而其中一些三集共有的元素不但能连接成线,而且能从中呈现出逐步成长的过程――每一集相较于前一集都是一次成长。

通常,影片中的成长母题具有以下几个关键元素:(1)主人公的低起点和高成长潜力;(2)帮助者和引导者的教导和支持;(3)磨难;(4)挫折和误区;(5)主人公的自我否定;(6)超越引导者;(7)成人式的英雄命名[1]。

分析来看,《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可以看做好莱坞动画电影“成长”母题表现方式的典范,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时间”――“成长”的直接见证

多数的动画剧集都像《机器猫》一样,演了几十集,过了好几年,可是主人公还在上小学,模样也始终不变。观众对此并不质疑,反将这种不合理视为正常,“永远长不大”成了贴在动画片身上的标签。但是《玩具总动员》系列影片却让时间保持真实性的延续。

众所周知,《玩具总动员》的第2部和第3部的上映时间足足间隔了11年,当年看第一部的小观众如今都已长大成人。时间的流逝也真实的体现在影片当中――玩具们的小主人安迪从一个每天和玩具做游戏的小孩子长大成为即将踏入大学的小伙子了。而他的小妹妹在第一集里还是只会流口水的小婴儿,到第二集里则学会了走路,再到第三集则已经上初中了。还有安迪的宠物狗巴斯特,在第一集的结尾处作为圣诞礼物以画外音的形式出场,第二集里见到了它活蹦乱跳的形象,第三集里则已是体态虚弱、力不从心的老狗了。这一幕幕不由得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即使在动画片中,我们也必须面对“成长”。

二、“选择”――“成长”的关键体现

对于主角胡迪来说,这三部影片的矛盾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源自他面临的选择。例如在第一集里,他需要决定究竟是将威胁到自己的“敌人”排挤出去,还是大方地接纳对方化“敌”为友。当然,他的答案并非通过静坐进行思想斗争得到的,而是通过对一系列突发事件的本能反应的处理,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想法。可以说,这是对于人性善恶、道德准则的选择。

在第二集里,究竟是当作珍贵的“古董”被完好的收藏到博物馆里,让孩子们隔着玻璃窗看自己,还是回到家中任由安迪把玩,哪怕有一天被他抛弃,只要此时能为他带来欢笑就可以呢?做无价的珍藏品或是一件普通的玩具,是胡迪对自己的身份定位,这决定了他的两种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完全不同的存在使命。

到了第三集,胡迪成为被安迪选中带到大学的唯一一个玩具。多年来,陪伴安迪一直被胡迪视为职责,是他生存与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但如果此时坚持这一信念便意味着要与其他玩具好友们分别呢?在自己忠实多年的主人和陪自己数次出生入死的朋友们之间做出这个最终的选择,意味着对两种性质不同、却同等重要的情感的取舍。

这三次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实际上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从性质上来看则是层层递进的――由人性最基本、最浅层的对“善”与“恶”的分辨,到对自己身份、价值和使命等个人追求,再到对情感这种内心意识,整个过程呈现出逐步深入的趋势,选择的难度也是依次提升。对或错、好与坏的是非题也许是人生中最好解答的,很难考察出人的成熟与否、信仰如何。但面临两个都不错的选项时,做出最正确的抉择才是困难的,确实人在成长中必须学会的。也正是在这种不愿舍弃又不可兼得的犹豫中做出了艰难的选择,体现出胡迪在心智上的成长。

三、“拯救”――“成长”的最后升华

格里菲斯有一个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手法,即在命悬一线的紧急关头,事情突然发生转机,人物获得拯救。在《玩具总动员》系列影片中不仅使用到了这一手法,并且还加以超越,将“转机”进行复杂化处理,从而形成一波三折、更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例如《玩具总动员1》中,拯救过程从胡迪鼓励巴斯光年和自己一起逃出西德家开始。胡迪被巴斯光年从笼里救出,两人正要逃走,西德醒了,并将巴斯光年带到了院子里准备引爆。在这危机关头,胡迪说服了遭到西德“迫害”的玩具们,一同合作救出了巴斯光年。两人还没来得及庆祝就发现安迪家的搬家车已经开了,他们赶紧追去。巴斯光年顺利地跳上了车尾,眼看胡迪也要爬上时,西德的恶狗却追上来咬住了胡迪。为救胡迪,巴斯光年跳下车与恶狗厮打。胡迪赶紧把玩具遥控车扔下去救巴斯光年,却再次被其他玩具误以为他要杀害玩具车,将他也推下了车。胡迪正感无助,巴斯光年驾驶遥控车赶到,带着他一起追向卡车。眼看就要成功获救,遥控车却没电了。这时,巴斯光年想到点燃西德绑在自己身上的火箭筒作为前进的动力,可刚擦着的火柴却被一辆疾驰而过的车给熄灭了……就这样一次次在我们以为“没救了”的时候,营救者出现或是想出自我拯救的方法,命运出现了转机;而就在危机即将化解的那一刹那,新的意外又发生了,主角再次陷入更严重的困境或险境中,如此反复。

《玩具总动员2》的拯救是从老矿工的显出阴险原型的那一刻开始。老矿工封住了胡迪要逃走的出口,拖延了逃跑时间,导致他们被玩具商打包送到机场托运。在巴斯光年等伙伴的帮助下,胡迪成功逃脱。正要救女牛仔杰西时,老矿工再次阻挠,使杰西随行李运到了飞机上。当胡迪打败矿工,爬上飞机成功将杰西从箱子里救出时,飞机机舱门却关上了。眼看飞机就要起飞,他们不得已要冒险从升降架的空隙处跳下,就在要坠落地面被飞机轮碾过的危机关头,巴斯光年骑着小马刚好赶到接住了他们,一场危机才得以化解。

在第三部中,拯救更加紧张激烈。全过程从胡迪营救大家逃离幼儿园开始,伙伴们齐心协力好不容易逃脱了牢笼走到出口,以粉色大熊为首的坏蛋玩具们却突然出现,并要逼他们跳到垃圾桶里。眼看大家无计可施,胡迪用真诚的言语成功说服了这些“坏人”放他们回家,他们一同将那个邪恶自私的大熊推下了垃圾桶。正要离开时,大熊突然伸出手拉住了胡迪,伙伴们为救胡迪也掉了下去。此时,垃圾车开来,将他们带到了垃圾处理厂。在处理垃圾的传送带上,一系列处理过程,如金属物品分类、切碎、烧毁等,一次比一次惊险,他们每一次死里逃生都不禁让观众捏了一把汗。中途大熊阴险的背叛,让大家无路可逃,在焚烧炉前陷入彻底的绝望。可就在即将被融化,观众们的眼泪即将夺眶而出的关头,一只大铁手将他们抓起送出了“地狱之门”,原来是那三个曾被土豆头先生救过又被土豆头太太收为养子的外星人玩具,他们正是批萨店里那个抓玩具的机器里玩具,以前他们将大铁爪的选择视为自己的宿命,如今他们竟然操作着同样拥有大爪子的吊车,拯救了其他人。这从另一角度体现出玩具们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开始掌控自己的命运了。

因此不难看出,第一次的拯救是为了保全性命、逃离险境,第二次是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第三次则是为了改变自己被遗弃和被遗忘的命运。从对“生”的基本的、即刻的追求,提升到对生活状态的短期目标的追求,再到对于命运这一未来的、长远的追求,又是逐步提升的,其主观能动性也是愈发强烈。

除此之外,这些辗转、复杂的拯救过程也是友情推动和发展的见证。如果说第一集的拯救中还有些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话,那么越往后发展“个人”的成分就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集体的合作和团队意识。尤其是到第三集,玩具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就像一组设计完美的多米诺骨牌,胡迪仅仅是推倒第一张牌的角色。这种趋势充分说明了集体意识的增强和合作的重要性。

同时,在第一次的拯救过程中,玩具们彼此之间还怀有些许猜疑和不信任的情绪,第二集的拯救关头还有胆怯和退缩的念头,但到第三集时,这些相伴多年的好友们在火炉前身陷绝境的那一刻,手拉着手互相对视,不需言语,那充满信任和无比坚定眼神足以说明他们的情谊已经无坚不摧,从未有过的勇气和力量让他们愿意携手共同面对死亡。也正是这一刻,玩具们的友谊升华到了顶点。

四、结 语

总之,成长是人生历程中不可回避的命题,是社会规约和自身蜕变冲击与协调后身心的成熟。虽然所属的文化系统、社会环境与个人际遇会导致成长过程不同,所成之人的类型各异,但就像无法抗拒时间的流逝,人无法抗拒成长[2]。

《玩具总动员》系列影片看似是从拟人化的视角,用童话的形式讲述玩具们的故事,但呈现给我们的却是现实的、真实的情感经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很多,例如朋友、玩具。但作为代价,我们也必须舍弃很多,正如不得不分别的朋友,不得不舍弃的玩具。拥有、选择、离别、不舍……这些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内容,好在这些内容都会变成记忆,保存在我们的心里,永远珍藏。安迪在和儿时的伙伴们做了最后一场游戏后,依依不舍的驾车离去,他的童年就此画上了美好的句号。

参考文献:

[1] 尹鸿.当代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孔朝鹏.成长的蜕变―论当代中国电影的成长主题[J].文艺争鸣•艺术,2007(7).

[3] 周鲒.动画电影分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论华文教育视阈下的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培养 下一篇:从《杀破狼》到《导火线》文、武戏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