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构筑下的书籍设计

时间:2022-06-04 05:07:19

时空构筑下的书籍设计

摘要:书籍是人类承载文化和传播知识的载体,在漫长的发展中,社会科技的变化,即大的时空变化总改变书籍的新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进步,网路革命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未来传统纸面阅读的审美习惯是否会消失?传统书籍阅读会否消失?书籍的时空不再只是二维的平面,是文本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碰撞,是作者与读者世界的交融。在时空这个概念下,书籍时空与读者时空有效嫁接,通过层层逻辑的安排与设计,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

关键词:时空构筑下;书籍设计

第一章 书籍中的“时空”

1.1 什么是“时空”?

“时空”一般指时间和空间,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时空之中。中国语言学家陈原在《社会语言学》中讲:“为打破时空的限制,人们发展了书面语――即文字。”近代物理学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独立的、绝对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可变的,任何一方的变化都包含着对方的变化。因此把时间和空间统称为时空,在概念上更加科学而完整。时空也是四维的,由三维空间坐标x,y,z和一维时间t组成。时空通常被理解为空间存在于三个维度,而时间作为第四维度的角色,这是一种不同于空间维度①。

1.2 书籍中的时空

1.2.1 时空中的书籍形态

常规记忆里的“书”:六面体,盛纳知识的容器。翻开书籍,姿彩万千的图文,每张纸都是包含信息的二维空间,纸张的连续堆砌让书籍产生了超越平面的一个新的维度――高度,形成了三维空间。书籍的反转、折叠、弯曲也使得空间变化丰富。纸张的变化重复形成了书籍特有的连续空间,使得书籍成为承载信息的舞台。从封面、环衬、扉页、目录、序言、内文、封底、勒口到腰带,从平面到立面,都充溢着时间、空间的延生和戏剧性变化。

从内容上讲,一本书中,整个情节是沿着一条既定的路线进行的,各种成分按照一定的顺序前后相继,依序内在的逻辑自然的发展着,这种秩序和逻辑,造成了时间和空间的推移,使读者体验到了时空的细微变化。主题在时空中连续,贯穿于戏剧性的变化,艺术一电影,是一种时空的经验。

1.2.2 电子媒介兴起书籍时空的强化

随着日新月异的数位科技以及网络的诞生,社会朝无形发展,但情感上人却更乐意寻求有形的东西,物化的书将何去何从?下代的人认为世界是可以交互的,技术更多是将人带回物理世界,发生更多交互。书籍如何适应于这些读者?书籍一定是限定在二维的纸面中?书籍一旦脱离印刷页面,进入日常环境当中,书籍的时空概念打破与人的时空发生新的重叠,书籍将更多交互式的运用技术将知识关联起来,知识关联产生知识;技术让内容鲜活,传播更广,这改变人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时空的碰撞与交融告诉我们载体本身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故事在时空中的讲述。

第二章 设计中的时空概念

2.1 设计师的“时空”

世界上的许多事都不能以固定的角度理解,设计本身是一门十分典型的综合性学科。随着设计向纵深方向的发展,设计不是随心所欲的创作,设计过程更多的考虑人的因素、科技的成分以及经济运作等诸多问题。设计师的关注点不再是书籍本身,是创作书籍时空时与读者的时空交叠所带来的新的问题,如果从前的设计主要是讲究内容上的贴切,那么现在的设计除此之外讲究的是互动,两个空间在时间维度上的碰撞。

2.2 读者的“时空”

书籍的受众是读者,是人,有人就一定会产生动态的因素。当设计作品进入环境、与人产生互动,一切似乎都在流动。人的视线在流动,方位在移动,作品与人所处的空间也在运动变化。点、线、面、长度、宽度、文字、图像等元素层层递进,相互联结,相互制约,构成了人与设计作品(既包括读者与书籍)、环境之间的多维度的接受状态。②

第三章 时空中,设计师与书籍的互动

3.1 什么是书籍设计?

书籍设计应该是一种立体的思维,是注入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其不仅要创造一本书的形态,还要通过设计让读者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与书产生互动作用,从书中得到整体感受和启迪。从装帧到书籍设计。从书籍设计到编辑创意设计,其实质并不是对一个名词的识辨,而在于思维方式的提升、设计概念的转换,书籍设计师自身职责的认知。

3.2 贯穿时空的书籍形态发展

时空中考虑书籍形态设计,书籍的诸要素有机地富层次节奏地融合,使本来只具有表达力的诸要素在书籍设计师的指挥运筹下,达到外表和内在,形神兼备的书籍艺术形态。

3.2.1 使书籍的时空融会一体的风景

书籍设计的平面演绎,如元素、版面的安排和其空间构造,如:装订、材料、内页以及其时间的链条,如秩序、节奏,还有媒介是有条理的视觉再现,书不再是一本读物,还能与周边的环境产生一种和谐的理想空间。全书的各要素――到位的书籍形态、严谨的文字排列、准确的图像选择、有时间体现的余白、到位的色彩配置、个性化的纸材运用、毫厘不差的印刷工艺。与内文相关的文化元素等通过“时间”的讲述在空间中构筑出感动读者的桥梁。

吉本隆明,现代日本思想家,诗人。他有一本诗集,试图借古诗体裁探求日本人原意识,风格独特。在题为《记号森林的传说》中③,正文页四边配以日本古典绘画或长卷画的风景,使它向排印诗文的纸面中心渐次渗透。合上书看切口部分,则顺着四边移动的风景运动产生出奇异的渗纹。著者本身氏位杰出画家。他为此书所作吉原街风景长卷从封面一直连到环衬,浑然一体。在正文组框外也配有吉原风景。合上正文,将有厚度的整体慢慢窝起。于是在书的切口上突然也出现了部分风景,使故事的背景从前衬一直延续到后衬。

整本书由同一个风景融会贯通,衬托出故事发生的背景。书籍的整体被同一气氛包围着。以上所关注的是,以书对开两页为一个单位,它的连续性所产生的时间,空间;再将视线转向书的厚度,让风景画卷环绕全书。

3.2.2 翻动的时空

时空中的书籍设计内在张力扑啸而出,敬人书籍设计2001年设计的《梅兰芳全传》是通过读者的眼视,手触,心读,架构了书的内容与读者之间的联系。《梅兰芳全传》将梅兰芳的艺术生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诠释其京剧人生。书籍设计中并不满足二维的叙述,要达到三维空间的演化。书籍的六面体的每一面均有其特别的功能尤应充分利用切口的功能。本书设计没有放弃作为三维造型的书的立面设计,于是在切口上做文章。通过左翻右翻把舞台形象和生活形象对应起来,这样梅兰芳一生中的两个重要舞台均在翻阅中得以充分的展现。同一平面上呈现出因左右翻动而变化的不同图像,将人生时空的转换在瞬间得以实现④。书籍可称之谓成为打动心灵,影响读者情感和周边环境的生命体。读者与书的主人公有了超越时空的对话,读者对书也有了生命的感受。

结语

英国玄学诗人、散文家多恩有一句话:“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设计亦是一种翻译,通过时空构造实实在在的寻找设计师与书籍内容之间的平衡和谐关系,找到更好的语言。(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注释:

① 出自维基百科http:///wiki/%E6%97%B6%E7%A9%BA

② 出自鲁迅美术学院安娜教师的《多为互动 ― 书籍设计中的空间概念》

③ 《记号森林的传说》:吉本隆明诗集。中世绘长卷风景渗透到七篇长诗的每一篇,并顺着纸面延伸开来。角川书店刊,1986年

③ 出自吕敬人《书艺问道》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第一百三十页。

上一篇:关于服装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分析 下一篇:论声乐艺术中声乐技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