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会跟梦一起走

时间:2022-06-04 03:41:00

江洲镇是位于长江中心的一个冲积洲,四面环水,与九江市隔江相望。周玉阳的家就在这个洲上,从九江市新港镇的渡口出发,乘坐10分钟的大型渡船涉江而过,到达对岸后,还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才到达。

在这个宁静祥和的小村落里,周玉阳的家显得很特别,在他家大门前的一块水泥地上,立着一个篮球架,这是周玉阳为住在他家里的那些贵州学生们专门修建的。在房子的后面,一幢拟投资40万元建设的学生宿舍已经打好了墙脚,正开始堆砌墙面。

“上次我带学生参加浙江电视台《中国梦想秀》节目后,一家企业老板表示将捐资40万元为这些孩子建学生宿舍。虽然钱还没有到位,但早点把宿舍建起来让学生住进去我才心安。”周玉阳向记者介绍说。

新建的学生宿舍又规划了半个篮球场,中间还设计了一个小池塘,让远离家乡的贵州学生住得舒心。2012年9月秋季,周玉阳从贵州山区带来了15名农村学生到江洲就读,后来增加到20名。为了这些贵州孩子,他倾其所有,卖掉了在深圳的4套房子与1部小汽车,夫妻俩放弃了在深圳的收入丰厚的工作。有人质疑他的行为,有人说他傻,而他觉得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值得!他就像来往于长江中的一条条船,牺牲自我,把孩子们一个个地载渡到知识的彼岸。

放下一切去贵州支教

“如果没有在汶川灾区救灾的那段经历,也许会没有我后来的这些助学举动。”周玉阳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时说。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周玉阳和妻子每天都守候在电视机前,被灾区里的事情感动着,牵挂着,常常泪流满面。地震7天后,周玉阳通过电视得知灾区需要志愿者,于是决定前往,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在灾区,他与众多志愿者一起抬担架,转移伤员。14天后,他返回深圳,稍作休息后,又重返灾区,此番他带上了妻子与11岁的儿子。妻子与他一起从事志愿者工作,儿子就在当地读书。直到年底,他们才回到深圳。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不仅花掉了自己七八万元的积蓄,也彻底改变了以前确定的怎样积蓄物质与财富的人生目标。“从灾区回来后,我继续在单位上班,可对上班挣钱我再也提不起热情了。记得当初去灾区,只想到自己能够做点什么帮助灾区人民,现在我对人生与生命有了不同的感悟,觉得生命中还有比挣钱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周玉阳说。

1989年,周玉阳初中毕业后考取江西对外贸易学校,1992年被分配到九江市工作,这在当时可以算是端上了“铁饭碗”。可是,1995年,不甘平庸的他毅然决定去深圳打拼,先从他熟悉的外贸做起。然后又去了一家香港房地产公司做经纪人,主要从事策划与销售。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他终于跻身于“白领”阶层,收获了爱情,组建了家庭,购买了房子与汽车,同时也把户口迁去了深圳。如果不是2008年四川地震灾区之行以及后来去贵州山区支教,他现在应该还在深圳干着体面的工作,过着舒适的日子。

2009年底,周玉阳从网上得知香港的“慈福行动”在招募志愿者前往贵州的贫困山区扶贫、助学。2010年3月,周玉阳通过招募,顺利地成为该行动的一员。周玉阳卖掉深圳的房子与汽车,辞掉每月一两万元的工作,和妻子一起前往贵州省毕节市,而后他被安排到国家级贫困县赫章县兴发乡石板村教学点支教。他们的报酬,只有每月500港元的生活费。

虽然到石板村之前,周玉阳就对这里的贫困偏僻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当他真正来了后,还是被这里的贫困与偏僻所震撼。石板村只有一条狭窄崎岖的山路与外界相连,不通汽车,从村里到乡政府所在地要走3个多小时。从乡镇到县城需再步行几小时的山路,因此很多当地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这里,直到2008年才通上电,多数家庭都住在茅草房里。由于贫困与闭塞,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来这里工作。1000多人口的村子,完整地读完初中的学生不超过20人。石板村教学点只有一至四年级,读完四年级得去集镇上学,许多家长不放心孩子走几个小时的山路,于是读完四年级就都辍学了。

周玉阳刚到石板村,学校里只有9名学生。他来到后,挨家挨户地做家长们的工作,动员辍学的孩子返校,学生逐渐增加到了30多人。周玉阳挺过最初的三个月后,毅然把孩子也接到当地来读书,因为没有住宿安置点,他与家人就住在当地的百姓家中。

当时该教学点只有一至四年级,学生读五、六年级需要到很远的集镇上去读,致使很多学生辍学。周玉阳向“慈福行动”机构与当地教育局提出建议,在教学点增加五、六两个年级,此项建议得到了上级的支持,他于是积极地动员辍学的孩子重新返校。陇雪与罗敏两名女生,重新返校时,已经辍学在家放羊两年了,也有人上门来提亲,经过周玉阳再三做工作,她们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学校。经过多日的奔波,他先后动员了15名孩子上五、六年级,他一人承担15名孩子的教学任务。而他的妻子刘晚凤则负责对女生的生活、心理辅导,纠正孩子们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

700多个日日夜夜,从繁华大都市里来的周玉阳夫妇就生活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陪伴着孩子们吃土豆玉米,饮清泉山露,看日出日落,听书声琅琅,无怨无悔。

两年多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15名孩子也完成了六年级的学业,面临升入初中。然而,3小时的崎岖山路横亘在石板村与兴发乡集镇之间,阻断了孩子们上初中的希望。周玉阳说:“多年来,石板村很少有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集镇上中学。那些天,我一直在为这些孩子的出路绞尽脑汁,我曾想在村里为他们建一所中学,但我实在无能为力。在石板村待了两年,我跟孩子们有了感情,我舍不得离开他们。”

带15名学生走出深山

考生小考完,周玉阳一边继续给孩子补习功课,一边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两周的补习很快就结束了,周玉阳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带着妻儿回到了深圳。在此之前,他曾萌生过带上孩子离开贵州的想法,但这一想法遭到了亲友们的一致反对。若不带他们离开,他们中的很多人就面临外出打工、辍学的命运,而他们都透露出强烈要上学的欲望。

周玉阳说:“在支教的两年里,每年暑假我回深圳时,学生与家长都怕我离开,哭着问我什么时候回来。”15岁的罗敏称,她和其他两个同龄的女孩子一旦没书读,就会面临嫁人生子的命运,她的很多同伴也都将如此。怎么办?如果就此放弃,两年支教的心血就全白费了。周玉阳感到十分困惑。

2012年7月24日,周玉阳清楚地记得这一天,他接到了从贵州打来的一个电话,称罗敏要随她从浙江打工回老家的堂姐外出打工。得知这一消息后,周玉阳赶紧打电话通知学生与学生家长去做罗敏父母的思想工作,并于两天后亲赴贵州。罗敏险些外出打工一事,让周玉阳不得不作出选择,也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他于是召开学生家长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长们,要把孩子们带出深山,去自己家乡读书,并且愿意与他们签订协议。

在周玉阳的家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份委托书:本人高勇,系学生高艳之家长……为盼子女成长,报效家乡和祖国,现委托志愿者周玉阳老师带领本人子女到外地求学,力求完成初中及高中阶段学习。求学期间,周玉阳老师协助解决办理入学手续,以及联系相关人士帮助解决所有相关费用,并不承担其他责任。若在求学期间发生了因意外或疾病而身故或伤残事故,本人保证概不追究。

经过挑选,周玉阳从中选取了10名品学兼优、有强烈读书愿望的孩子离开了贵州,之后在几位家长强烈的要求下,名单增加到了15名。

周玉阳告诉记者:“孩子们渴求读书的愿望强烈,是我作出决定的最大动力。而作出这么大的决定前,他并没去咨询律师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考虑到孩子们的安全,他决定让孩子们就读在自己当年的班主任创办的乡村私立团洲中学。

“周玉阳7月20号给我打电话,说要带贵州孩子到九江读书,我感到十分惊讶,当我了解事情的原委后,立刻被感动了,在电话里答应了他。”团洲中学校长宛良俭对记者说。

周玉阳向家长们承诺,除了第一次到九江的路费1000元需由家长承担外,孩子在九江读初中和高中六年时间的一切费用,全部由他来承担。

尹富强律师认为,周玉阳的这份委托书的法律没有问题,带孩子到九江读书也达不到所谓的监护权转移。只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周玉阳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未成人的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若在此过程中存在未尽职责,则有可能要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赔偿责任。但未尽职责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无法一刀切的。未尽职责和委托书的“免责”不存在冲突问题,因为委托书里说的这些意外情况,都不是未尽职责范围。

2012年8月22日,周玉阳带着15个孩子来到了九江县江洲镇,开始了新的生活,其中有11个女孩和4个男孩,他们大部分都是彝族人。

卖掉房子,卖掉车子,又非要带着非亲非故的15个孩子来家乡读书,周玉阳这种近乎疯狂的举动,一开始遭到了父母与妻子的强烈反对,几乎都和妻子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但周玉阳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我总觉得,我对这些孩子有一份责任,正是这份责任促使我应该并且必须这样去做。”周玉阳说。

渐渐地,周玉阳的做法得到了父母与妻子的理解,进而发展到大力支持他。周玉阳的父亲周关水对记者说:“我对儿子有愧,当时不理解,而现在受到儿子影响了,变得比他更积极。”

周玉阳的父母本来可以在九江县颐养天年,因为儿子要给贵州孩子一个家,两位老人只好放弃清静的退休生活,搬回翻修的老房子里。

记者摆渡来到团洲中学采访的那天,周玉阳正在教室里上课。他教的是初二年级的英语,他带来的15名贵州孩子,也安排在他所教的班级上。当初,孩子们只穿着一身又破又旧的衣裳,带了些简单的行李就过来了,如今他们的打扮已与当地孩子没有两样。

教室里气氛活跃,不时传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教室的墙上贴着孩子们月考的成绩,大部分学生英语都在80分以上。“丁零零”的下课铃声响,午饭的时间到了,孩子们簇拥着周玉阳走出教室。周玉阳与孩子们一起到学校食堂打了饭菜,边吃边说笑,暖暖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馨而动人。“他们年龄大的16岁,小的才13岁。”周玉阳指着个头高些的陇雪和罗敏说:“我没去石板村之前,她们每天要赶着几十只羊去山上放,如果不是我把她们带了出来,过不久她们就会嫁人了!陇雪、罗敏,你们说是不是,如果你们没来九江,说不定现在就已成了别人的老婆了!”两个女孩子害羞地笑了。

不给自己的人生留遗憾

杜菊在给父母的一封信里写道:“有一天,周老师和刘老师带我们去看海(孩子误把长江当成了大海),海好长啊,我们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海,海里好多船,全都是倒着走……学校的老师很关心我们,老爸老妈你们不用担心。这里的学生读书都很厉害,我一定会努力的……”杜菊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些贵州的山里娃,到九江县后很是惊奇:“哇!这里到处都是乡政府(街市建得漂亮)。”

这些从贵州来的学生都适应了在江洲的新生活。今年,又陆续有家长送了5个孩子过来。在团洲中学读书,孩子们的一切开销全由周玉阳负担。周玉阳在学校教书,一个月的收入才1000元,20个孩子仅每个月交给学校的伙食费就要4000多元。四年时间里,由于全身心投入,周玉阳与妻子先后辞掉了深圳的工作。没有固定收入,加上长时间在外奔波,他们不得不将在深圳按揭的五套房产变卖了四套。

现在,20个孩子全都安定下来了,周玉阳希望他们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但要让孩子能在江洲感到家的温暖,这谈何容易。何况这些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周玉阳说:“每个月的房贷成了我们的累赘,车子我们也用不上了,房子也只留了一套。有人说我傻,说我背后有财团支持。我应该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太在乎别人的质疑,如果换成早几年,面对这样的事情,我同样会质疑。但这就是我现在要做的,其他的我真的没想太多,唯一感到亏欠的就是儿子与妻子。”

周玉阳的父母就生活在距离学校五公里的村子里,妻子平时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氛围,周玉阳买了10辆自行车,好心人得知后又捐献了几辆。每到周五下午,他就带着孩子骑自行车回家,周一再返回学校。一屋子的欢歌笑语,20个孩子都成了周玉阳的儿女。

在周玉阳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他家中,走上二楼,记者看到孩子们的住处蛮不错,还看到了孩子们的书法与绘画作品。屋子里,床铺整洁,每个孩子都有两个放衣服的简易布箱,鞋架上整齐地码放着鞋子,为了不弄混淆,每双鞋子都标上了名字。周玉阳指着桌上数台二手电脑说:“这次他们去浙江电视台做《中国梦想秀》节目时,好心人捐给孩子们用的。”他还向记者透露,由于贵州山区图书资源极度匮乏,所以孩子们在老家都没有阅读的习惯和兴趣,然而来到江洲后,在他的指导下,随着阅读兴趣的提高,孩子们已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

从原来的五口之家,到现在突然增加到20多人。周玉阳的妻子就专心在家做饭,他的父母则专心种菜给孩子们吃。记得去年除夕当天,为了让孩子在江洲过好第一个除夕,一大早一家人就忙得不可开交。除夕夜里,周玉阳家摆了两大桌丰盛的酒席。孩子们说,他们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大米,而在这里每天都吃大米,过年时他们吃上了好多从没吃过的东西。去年,这15个从贵州山区来江洲过年的孩子,每个人除了穿上新衣服与鞋,还得到了数额不少的压岁钱。一大家子20多人围在一起吃饭谈心,孩子们爷爷奶奶地叫着,其情浓浓,其乐融融,好不开心。

为让孩子们的每个周末都过得愉快而充实,周玉阳与孩子们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周老师对我们像女儿一样,不光负担了我们所有的费用,每个月还给我们每人5元零花钱,可是我们都舍不得用,我们知道周老师也没有多少钱。”朱美艳告诉记者。

20个孩子,每年的费用至少要9万元。“六年的学习、生活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你以后拿不出这笔费用,怎么办?”面对记者这样的提问,周玉阳说:“他们的家乡太穷了,我要让他们通过读书,改变他们的人生,我也有责任去帮助他们。今年暑假,《中国梦想秀》节目播出我的事迹后,已经有很多的爱心人士都愿意以结对子的方式,确保把这批孩子送至大学毕业。”

对周玉阳而言,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改变当地的教育现状,让更多的孩子有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最后,周玉阳说:“这些孩子并不笨,为什么不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呢?这是我计划中的第一批,等这批孩子大学毕业了,我再带出第二批,每批都带20个孩子。带出来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可以有一部分人先回去做老师,把学校办起来。我跟他们说了,最少要回去服务五年。用这种薪火相传的方式,点燃山区孩子的梦想。”

周玉阳的另类支教生涯才刚开始,以后的路还很长,可能碰到的问题会更多,结果也是无法预料的。但他很乐观,他说有亲人的理解与支持,有更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他有信心把这条路坚持下去。

上一篇:保障房退出政策的现存问题与多元化退出模式的... 下一篇:三尺讲台上的教坛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