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时间:2022-06-04 02:00:40

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摘要]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来源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产业组织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文章对产业生命周期的起源做了较为清晰的综述,接着又阐述了国外产品周期理论的最新进展。对国内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及现代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较为简单的综述。查找有关理论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了新形势下早期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国内外;综述;模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064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大致是波兹(Booz)在其《新产品管理》中提到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并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英国戈波兹(Kuznets)等进而提出了戈波兹曲线数学模型,由此将产品生命周期进入到定量分析阶段。弗农(Vernon)从国际化角度出发将生产划分为导入期、成熟期和标准化期三个阶段。

2国内外主要观点

G-K产品生命周期理。阿伯纳西(NAbernathy)和厄特拜克(James MUtterback)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经过对多行业及其创新型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指出产品、工艺创新对产业演化的影响,这也称之为传统的 A―U模型。基于产业的发展又是动态改变的又进一步提出了改进 A―U动态关系模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金斯利(2000)研究表明,最优投资回报率和融资结构之间的关系随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而不同,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融资结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刘戒娇(2003)通过对产业生命周期与竞争力的组合分析给出了产业生命周期对企业竞争力四点启示。郑声安(2006)证实,产业生命周期影响企业战略制定的一般过程的同时也影响了战略制定的结果,即企业战略组合,并总结为,企业在其行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依据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技术创新战略加以调整。并对不同行业生命阶段的创新战略进行了简要分析。此外,他还认为各种创新战略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多种战略的配合使用可以产生最好的创新效果。

史忠良、何维达(2004)等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产业兴衰转化规律,较为详细地研究了一些主要产业兴衰及转化规律并针对其中的政策选择给予了论述;向吉英(2007)在产业成长一般轨迹具有S形曲线特征的前提下,探讨了 4 种描述轨迹的图式(包括逻辑曲线、龚伯兹曲线、限制性指数曲线、对数抛物线等)的特意性,他认为企业的成熟后期发生分化的五种类型――自然成长、发生替代、周期扩展、周期重复以及阶段扩展,并探讨了产业发展的阶段及主要特征,最后给出了判别企业成长阶段的判别方法,他认为除了定性分析还要定量分析,并对方法进行了简单举例;陈艳莹、叶良柱(2009)以产业演进阶段识别为中心,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和产业规模角度对产业技术变化量化研究进行了较为简要的阐述,并指出现有研究进展采用单一指标对产业严谨阶段定位往往会出现不可规避的问题,建议研究应多维度进行;杜剑(2009)通过产业生命周期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认为企业必须根据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投资决策,产业生命周期分别为需求明朗和快速上升阶段、残酷竞争阶段、分化整合阶段、平衡与联盟阶段。

3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实证研究,各项研究主要对以上的观点进行了检验,结论却各不相同。

Boldrin和Levine指出,创新性被更多产业所重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创新心理的流动也变得更加通畅,但也有一些企业并不是那么重视企业产品技术的创新,固步自封,受指责自己原有的产品。Klette 、 Kortum的研究表明,生产率的增长与创新活动的不同并无太强的联系,这意味着不进行创新有可以获得较高的生产率和营业利润,以及较高的类似品或提到品将大量存在,创新型企业和非创新性企业(模拟型)都可以分一杯羹。随着越来越多的模仿者加入市场,原有的市场份额无疑要被稀释。而到了产业成熟阶段,就会产生优胜劣汰,企业数量减少。为合理解释上述现象,Braguinsky等人建立了以上相似的市场环境和竞争企业模型,即有创新型企业和模仿性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由此来阐述以上现象,产业生命初期企业创新保持稳定或者较多,而在成熟阶段更注重多专利的保护。

就当是经验而言,已有很多对产业生命周期关于产业生命周期一企业产品及技术创新表示支持,但也有部分研究对此提出疑问。Floricel和Dougherty认为传统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阶段演进也可以从影响知识生产和投资的机制及其限制条件来理解。并因此建立了一个能够容纳高速创新和超级竞争等理论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创新内生更新周期的三种模式,从而扩展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4简要评述

随着技术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新的经济形势与信息发展对原有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最新的研究从创新角度出发弥补了旧的理论的不足,但是仍存在不足:早期的研究很少基于动态的方法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系统的研究,静态的分析方法无疑是与社会与产业的发展不相一致的,动态的、演化的研究方法还是更适用于产业演化机制的。

参考文献:

[1] Cusumano M,Kahl S,Suarez FProduct,Process and Service:A New Industry Lifecycle Model[M].Massachusetts:MIT Working Paper,2006:228

[2] Hansen EStructural Panel Industry Evolution: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06(8):774-783

[3] Boldrin M,Levine DAgainst Intellectual Monopol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4] Braguinsky S,Gabdrakhmanov S,Ohyama AA Theory of Competitive Industry Dynamics with Innovation and Imitation[J].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2007(10):729-760

[5]Floricel S,Dougherty DWhere Do Games Of Innovation Come From? Explaining The Persistence Of Dynamic Innovation Patter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7,11(1):65-91

[6]向吉英产业成长及其阶段特征――基于“S”型曲线的分析[J].学术论坛,2007(5):83-87

[7]陈艳莹,叶良柱产业演进阶段识别方法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09(5):44-47

[8]郑声安产业生命周期特征与企业战略的关联分析[J].经济论坛,2006(9):70-72

[9]刘戒骄产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竞争力[J].经济管理,2003(8):19-23

[10]杜剑产业生命周期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分析[J].新西部,2009(20)

上一篇:第二产程时间对顺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 下一篇: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