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阅读方法指导,突出阅读兴趣培养

时间:2022-06-04 01:54:53

强化阅读方法指导,突出阅读兴趣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0万字。”据此,我校利用早读和午间,开展了“悦读经典,成就未来”的活动。同时,加强了课外阅读效率提高的研究,强化了阅读指导,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整体素质。

一、强化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阅读的质量的高低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与否,必须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强化指导。早读和午间的阅读是对课内阅读方法的检测和再指导,是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桥梁。学生借助与教材配套的读物和自由选择的读物,采用自学为主的形式,开展说、读、思、议、写等活动,发挥主动学习、敢于探索和大胆创造的精神。教师则依据语文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加强读物的指导和点拨,“授人以渔”,使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得以充分发展,使课内课外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相得益彰。

1.加强配套读物的阅读指导

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所主编的《成长阅读》丛书所选的文章,儿童情趣浓郁,可读性强。阅读其文章时,可要求学生先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查字典辨音解词;再设计一些需动脑的小问题让学生细读,在书上划出答案或另行写下答案;最后,让他们结合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如在四年级阅读了《大自然的声音》一文后,可请四年级学生联系《泉城》一文说说象声词,谈谈感想。对于文中含义深刻或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标出,与同学讨论或请教师长,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这样,配套读物阅读不仅能起到触类旁通和扩展延伸的作用,而且能强化语文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和道理。因此,配套读物的阅读指导就显得很有必要,不可忽视。

2.加强推选读物的阅读指导

由于学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其阅读能力也参差不齐。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寓言、卡通等益智趣味故事,如《彩图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骑鸭历险记》等;而中高年级学生则对历史故事、科幻小说、人物传记等都感兴趣,如《三国演义》《昆虫故事》《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等。因此,我们一方面通过“图书导读”,向学生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建立班级图书角,组织借阅和管理,另一方面对这类书籍的阅读加强指导,提出要求。如对于文艺作品、童话故事,一般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弄懂书里有哪些人,讲些什么事,掌握读物主要内容,欣赏好的语句和段落;对于思想性强的文章,如《雷锋的故事》《高尔基的童年》等,则可让学生查找书中主要人物的生平资料,或听取老师对该书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的介绍,使学生对雷锋、高尔基产生崇敬的心情。最后完成综合填充式的读书笔记。并每周检查一次,对认真做笔记学生要及时表扬激励。

读书笔记

班级 学生姓名

①读书时间年 月 日

②书名《》

③作者

④学会的生字

⑤学会的词语

⑥摘录的好句

⑦主要内容

⑧读后感想

注:低年级学生可完成①―⑤;中年级学生可完成①―⑦;高年级学生完成①―⑧。

通过一学期的积累,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身心得到了强烈的愉悦。据统计,就四(2)班34位学生所做的笔记达1382页,大大地弥补了课内知识的不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当然,做读书笔记的次数不宜太多,否则会加重学生负担,使之生厌,达不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二、突出阅读兴趣培养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总理在《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一文中指出:“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不长,单调的读书方法,只能使其昏昏欲睡。因此,小学生的阅读课必须以调动阅读兴趣为核心,而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在课外阅读课上反馈阅读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适宜的,而且能大大调动他们阅读的主动性,达到“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新课标中语)的教学要求,并不断向课外阅读汲取知识和营养。

1.组织比赛和评比

学生进行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评,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征,在阅读课上可组织“阅读大王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会”、“故事大王演讲赛”、“读书经验交流会”等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2.开展游戏和表演

具体形式有相声、小品、猜谜打擂、童话表演、填写对联等。如学生阅读了《成长阅读》中的《毛毛虫怎样过大河》一文,可进行排演,通过情境再现,以演促读,调动学生自读文章的兴趣;而且经过排演、观看和评演,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动作、神态、语气及文章的思想意义都会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3.设立小灵通讲台

其内容包括国内国际新闻、时事热点、科技知识等。如《强震海啸重创日本,引发核泄漏危机》《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抢盐风波》等,学生通过阅读报刊,搜集资料,在“小灵通讲台”上各抒己见。这个活动引起了学生阅读报刊新闻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关心世界、热爱和平的情操。

当然还可以创设各种阅读的形式,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同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让学生在小组中朗读,这样不仅朗读面广,而且可进行阅读的交流;也可为学生提供教材的录音带,让学生听录音阅读,或提供电视寓言、童话故事,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读,收到理想的阅读效果;也可鼓励学生在家阅读,倡议学生互相借阅书籍,规定时间归还,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然后在阅读课上反馈矫正。

实践证明,在实施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培养,对早读和午间阅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期盼感,真正做到从“阅”读到“悦”读,真正为兴趣而读书,为完成课外阅读总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关于阅读教学的几点探讨 下一篇:刍议阅读教学中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