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阅读教学中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03 12:38:46

刍议阅读教学中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特别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评价能力应是多元的、拓展的。评价能力是指学生对教材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个人的反应,并对读物的性质、价值、精确性和真实性作出个人的判断和评价,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培养这种评价能力,其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此,我阐述自己对培养学生阅读中评价能力的几点看法,作为引玉之砖。

一、提供评价条件,创造评价氛围

以听说读写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过程是语言与思维协调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思辨,开展多向思维,组织热烈论争。为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应正确处理好构成教学评价氛围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是创造评价氛围的要求。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都是评价氛围的基本性质和情调,教学方法则是调控教学评价氛围的调节剂,教师是经营评价氛围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因此教师应研究教材内容,运用灵活多变、富于启发性的开放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把握课文重点,研究作者思考的问题,启发学生生疑、质疑,组织他们于评价中析疑、解疑,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一直处于积极状态。其次,教师要努力把自己放在既是评价氛围的经营者,又是评价问题的探讨者的身份上,注意语言的亲切、态度的和蔼,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对教师,也敢于提出意见。如为教师朗读中正音等细小环节,从而破除学生的思维定势,有利于开拓性思维的发展。最后,应保证充足的课堂评价时间。教师在设计富有启发性的评价问题时,应预先估算出对关键问题的评价时间,使学生在评价时能放开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不致草率匆忙。

二、提出评价要求,提高评价时效

形成了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后,教师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评价的要求,提高评价的效率。

1.重视评价性问题的设计。教师对评论性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设计的问题有“啃头”,又要照顾“量力性原则”,不能降低或拔高要求,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使学生展开评价,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绝不能故作姿态,哗众取宠。

2.重视评价过程中矛盾的激化。教师应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对每一次评价都要精心地作好教学铺垫。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地“煽风点火”,激化矛盾,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不完善不准确的地方,也应由学生自己补充、纠正。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加以点拨、诱导,以开阔学生思路,从而活跃评价的气氛。

3.重视评价过程中的质。在展开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求在各抒已见时尽可能做到“言之有理”和“言之有据”,表达时做到“言之有序”。否则学生就有可能不能深入理解课文,信口开河,盲目瞎编,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4.重视对学生评价的终极评定。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动、热烈的评价过程都应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或有所回答或交代,这样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结果,依据“肯定―强化,否定―抑制”的心理历程作出调整,从而增强学生的评价信心,为以后的评价活动的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指导评价方法,发展评价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具体形象阶段向抽象逻辑阶段过渡时期,感知形象在思维中作用很大,还不善于全面地看问题,不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因此培养学生逐步掌握评价的方法,注意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指导学生掌握评价的方法,一般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1.理解性评价。即教师引导学生对原作本身进行评价。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出评价问题后,教师应允许不同看法、观点并存,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字、词、句叙述的前后关系、借助插图和联想,采用由因导果或由果推因、由虚想实、由外表想内心、由点想面,依据判断、推理,去寻找答案。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应带着问题在教材中勾勾划划,批注说明,然后由众多学生当众评述,求得观点看法的统一,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主旨。例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文中有“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一句,课文没有明确谁在前、谁在后,但是,一前一后对表达寓意很重要。为了启发学生更好地阅读,我设计评论性问题:“这一前一后,谁在前谁在后呢?根据是什么呢?”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插图,通过课文中的关键字句,如“狐狸带着老虎”中的“带”字,引导学生将另一句“我带着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的“带”字,通过换词法,将“带”换上“跟”,让学生从语意上体会。学生发现如果将“带”换成“跟”,狐狸的诡计很快便会被戳穿,由此进一步理解狐狸的狡猾本性。这样既探询了学生思维过程,又圆满地理解了课题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拓展性评价。在学生理解了阅读教材之后,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从课文内容某一感人点或文章中心思想,结合自己的经验渗透和情感参与,由小见大,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联想生发,从而多侧面、多力度地理解课文主题。这种评价有的是从原文中领司出来的道理,有的是受原文中内容启发而引起的联想,也有的是因原文而引导对社会某些现象的感想和评论。如教学《滥竽充数》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思想结合自己的思想感受进行多向评价,学生思维活跃,评价场面激烈。有的学生抓住南郭先生的不学无术,联系现实,表达了为“四化”建设必须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和本领的想法;有的学生则不抓原文的宗旨,而是从故事中引发出齐宣王上当的根源是他好讲排场,抨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形式主义现象;还有的学生则抓住齐王对乐队成员的严格要求,阐明没有本事的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是混不了“饭”吃的,从而要求自己学好过硬本领……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受到的教育更广泛、深刻,从而使认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实现了文道结合的教学原则 。

总之,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对语文知识的巩固与完善,对写作能力的顺利形成,对正确价值观的确立,都有重要意义。学生评价能力强,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教师改变课堂上那种平寂无澜、众口皆一的平衡型教学,使教学向开放型发展。

上一篇:强化阅读方法指导,突出阅读兴趣培养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