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飞扬间寻真意

时间:2022-06-04 12:49:23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他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从这个简洁的公式我们可以发现: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园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发现教学反思是一种最易于实施的教研方式,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使教师更注重自己素质的提高,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文中举例阐述了行之有效的组织教学反思活动的途径,同时也针对在实施教学反思时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教学反思 课题研究 笔记交流 撰写反思

曾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斯纳也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他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从这个简洁的公式中可以发现: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通过对《纲要》的学习与实践,做善于反思的幼儿教师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同心愿。近几年,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技巧,不断深化幼儿园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使教师具有反思意识,我们幼儿园也组织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反思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我对幼儿教师的反思活动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反思活动的途径

课例研究: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

课例研究是以真实课堂教学为载体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它的操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确定教学内容――备课――上课――评课――反思――修改教案――再上课――再评课。课例研究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思考与体验,通过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调整,从而促进教师在反思中不断的转变教育观念,并将这些观念转变为正确的教育行为。例如,我曾设计组织了一次小班体育活动《钻过铁丝网》。该活动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让幼儿尝试学习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发展幼儿钻的能力。在经过确定教学内容、备课这些环节后,进行了上课这一活动。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自由尝试过“铁丝网”的方法。幼儿操作完毕,就请一位幼儿上来向大家交流并展示他钻的动作。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该幼儿的动作是“爬”而非核心目标的“钻”。此时,我只是简单的说:“你的动作不正确!现在我来教你们。”接着边开始向幼儿示范钻的基本动作,并让幼儿模仿练习。结果,整个活动下来,仍有少数幼儿没正确掌握“钻”的能力,依然以“爬”代替。在后来评课的过程中,我听取了同事们的意见,并对这一结果进行了反思。在这一案例中,我在组织学习“钻”这一基本动作时采用讲解示范为主的方法,这样的处理是恰当的,因为该动作是幼儿不熟悉的,且对小班幼儿来说难度较大 ,它需要借助教师的示范讲解才能掌握。但我在示范法的运用上存在着时间把握不当等问题。其实,在幼儿自由探索后,我应该直接向幼儿做示范讲解,而不是“画蛇添足”地安排一位幼儿来做“交流展示”,使幼儿接受了错误的信息。因为人们在学习一种新的事物时,比较容易先入为主的,首次的错误示范更容易在幼儿头脑中形成第一印象。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教授新动作的难度,削弱了教师示范的效应。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原先的教案进行了修改,在另一班的教学活动中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课例研究,我的教学设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活动前、活动后的反思也更有针对性,使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学反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反思活动中,教师的收获可谓颇多。然而,在真正实施时,教师们也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

1.缺少相应的反思时间,反思氛围不浓

在别人的眼中,我们幼儿教师这份工作是一份很轻松的工作,每天只要看好孩子就可以了,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其中的艰辛。每天都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完成,不仅要完成各项教学工作,案头工作量也很大:各种计划、总结、工作日记、记录、表格填写、家园联系等名目众多,还要担心幼儿事故。所以很多教师感觉很累,精力够不上,没有心思进行反思。

2.理论知识准备不足

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直接影响反思的效果。很多幼儿教师学历有限,缺少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也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进行再教育的学习,但缺少探讨研究的氛围。失去理论的支撑,往往也就失去了反思的兴趣。反思能力是教师观察幼儿,理论联系实际,自我监控,自我修正等多种能力的组合。如果理论知识贫乏,反思能力也就得不到保障了。

三、对教学反思活动的建议

1.阅读与对话

阅读理论知识是教师反思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教师阅读获得大量信息,为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能,并帮助教师体会教学的意义,启迪自己的思想,改进教学实践。

所谓对话即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进行交流,可以分析录像、上网、同行之间互相观摩切磋等。打破教师教学自我封闭的藩篱,需要同事间的对话,开放性的对话和讨论可以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启迪,教学方法得以改进。良好的阅读与对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

2.教师角色重新定位

教师要从权威的组织者、教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幼儿活动中伙伴式的引导者、支持着和合作者。要成为一名反思性的教师,还应研究教育过程,不应简单的照搬现成教案,必须立足自身,从本地、本班和本人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去寻找主题活动的最佳切入点,创造性的开展活动。教师还应及时记录下教学中的一些事件经验,为反思积累第一手丰富翔实的材料。这就需要教师研究自我、充实自我,做一个研究型、创造型的终身学习者。通过勤学习、勤观察、勤思考,坚持写教育笔记与心得,反思工作中的得失,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专业素养。

3.给予教师反思的时间

幼儿教师的弦绷得太紧了,应当偶尔放松一下。因为只有当人处于放松状态时,我们的思考才会深刻而有意义,思维才是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我们才会不断有新的灵感冒出来,所以安静的沉思是有效反思的条件与保障。想要让教师变得更有思想和反思精神,就应给超负荷的幼儿教师们松松绑,给予足够的反思时间。

4.建立反思的学习共同体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尽管反思发生在教师个体身上,教师集体反思的作用却不可小视。在集体备课、观摩、研讨过程中,幼儿教师集体可以成为反思的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这样不仅有益于提高每位教师的反思技能及反思效果,而且能够培养教师反思的兴趣。

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反思”不仅能优化我们的教育行为,使幼儿更加健康的成长,也使我们更加热爱孩子,热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由于有了教师的反思,幼儿的发展需要能更好的得到满足,我们也得到更多孩子的爱戴,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同时,我们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虽然工作很繁忙,但教学反思活动一定要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一种反思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上一篇:试谈烹饪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下一篇: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