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关门?

时间:2022-06-03 10:15:58

2007年元月1日,欧盟强装欢颜,把迎面奔来的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揽入怀中,正式接纳这两个前苏联卫星国为欧盟第26和27个成员,履行了欧盟之前的承诺。这是《尼斯条约》启动东扩进程以来欧盟吸纳的第五和第六个原社会主义东欧国家。至此,被视为西欧与俄罗斯之间战略缓冲地带的东欧诸国悉数加入欧盟。

欧盟的这次扩张是1957年《罗马条约》创立欧共体和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建立欧洲联盟以来历史上第六次扩大,之前的五次分别吸纳英国、丹麦和爱尔兰(1973年),希腊(1981年),葡萄牙和西班牙(1986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1995年)以及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10国(2004年)。与当年的以法德为主轴并由原始成员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组成的欧共体相比,今天的欧盟成长为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超过4.8亿的庞然大物。

欧盟的这次扩充事实上是上一轮扩大的继续。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与先期入盟的其它东欧国家一样,几乎在同一时刻签署了联系国协议,也几乎在同一时期被欧盟确认为入盟谈判对象国,但欧盟最终还是以保、罗两国“尚未充分满足”规定的入盟条件为由,推迟了他们的入盟时间。因此,正如两年前“履新”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所言,保、罗入盟是2004年5月第五轮欧盟扩大的完成,而不是新一轮的扩大。

这样的定义和诠释至少从表面上释放了一种不情愿的信息,它表明,欧盟积极扩张的行动事实上在2005年之时就已经放缓,保、罗入盟只是欧盟关门之前的一次扫尾行动而已。

从技术入盟到政治入盟

差不多50年前,著名的《墨西拿决议》就宣泄着欧共体扩张的豪情壮志。《决议》声明:“建设欧洲的新阶段已经到来。通过扩大共同机构,有步骤地联络各民族经济,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政策,这对创建统一的欧洲是必要的。为了保持欧洲的世界地位,为了恢复它的影响和不断提高欧洲居民的生活水平,这样一种政策是绝对必要的。”

一直以来,热衷于扩大的欧盟给世人以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入盟并不是双向选择,似乎只要成员国提出入盟申请,欧盟就有义务帮助申请国达到入盟条件并尽快安排其入盟,以显示“地理上的、文化上的及价值观上”的欧洲统一。而且本着这一精神,欧盟已经给申请国注入了大量的援助金,以协助申请国加快改革。欧盟为此承受了高额的预算赤字,欧盟核心国作出了相当慷慨的牺牲。

但土耳其入盟申请的结果打破了以上的思维定势。不久前,欧盟主动取消了与土耳其达成的25项谈判成果中的8项,这几乎堵塞了土耳其入盟的通道。欧盟的理由是基于“吸纳能力”不足,而非因为“奥斯曼时代的土耳其蹂躏了欧洲”这一欧洲史上最为痛苦的回忆。欧洲人普遍担心,在欧盟作了仁至义尽的努力后,伊斯兰文化背景的土耳其还是难以达到欧洲人所设定的入盟标准。现在一个明显的迹象是,受英国大力支持的亲欧洲的土耳其政府都不愿按照欧盟要求与塞浦路斯订立关税同盟,更别说其它领域,如妇女权益、刑事制度等,会改善到令欧洲人觉得投入与回报基本相当的程度。

另一方面,欧盟新成员拿着合格成绩单入场,却在扮演欧盟成员的过程中,连着出“状况”,如布达佩斯骚乱,波兰和斯洛伐克出现了与欧盟核心价值观相左的思潮,捷克则至今都没能组建出一个实际意义上的政府。这些乱局出现后,欧盟茫然无措,居然不能对事件的发展施加实质性的影响,反映出欧盟疲软的整合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检讨欧盟自身“整合能力”不足将挫伤欧盟进一步扩张的积极性。

“整合能力”说相较于“吸纳能力”说,更注重欧盟实质意义上的扩大,因为它将立足点放在欧盟的深化与内部的有机结合和快速互动上。换言之,“整合能力”说将把新成员融合欧洲的质量放在新成员单纯数量增长之前予以优先考虑。

另一个能力说也颇惹人注目。尽管塞尔维亚为了达到入盟条件做了大量工作,而且目前领导塞尔维亚的政府也是亲欧洲的政府,但仅仅因为塞尔维亚没有在引渡前南时期涉嫌犯有战争罪的将军到海牙国际审判庭受审一事上充分合作,欧盟就粗鲁地中断了与塞尔维亚的入盟谈判,入盟援助也随即停止。这件事充分暴露了欧盟在某些特定问题上缺乏耐心和灵活性。欧盟自身的这一结构性缺陷,会导致欧盟制度的慢性溃败。

总之,从“吸纳能力”、“整合能力”到“耐心度与灵活性不足”的反思中,可以看出欧盟扩大的思路有了实质的转向,入盟已经从单纯的技术性入盟演变为政治性入盟,欧盟和申请国越来越多地陷入各种政治纷争中,而这将进一步垫高区外国家如从苏联分化出来的乌克兰等国的入盟门槛,欧洲一体化进程将受阻。

欧盟宪法问题

前不久芬兰在其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快结束时通过了欧盟宪法草案,但这丝毫没有改变目前欧盟除了扩大带来的危机外自身所处的险境。在2006年岁末的欧盟首脑会议上,芬兰着重提到了欧盟共同能源政策、提高欧盟竞争力、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中东和平进程和欧盟与俄罗斯的合作,但对欧盟统一欧洲的愿景却置喙不多。

的确,由于欧盟根本性大法在卢森堡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2005年上半年)在法国和荷兰的全民公决中流产,而有观察家大胆放言,假如德国也把欧盟宪法草案付诸公投,情况不会比法国好多少,所以之后接棒轮值主席国的奥地利和英国都回避这一棘手问题。英国发现继续投否决票可能导致欧盟分裂加剧,于是宣布推迟对欧盟宪法草案的全民表决。

欧宪问题影响了欧盟内部的决策机制和运转效率。有评论家指出,欧盟进一步扩大将使其在《尼斯条约》基础上建立的现有运作方式难以为继,而远远低于预期的2007~2013年预算,也将使欧盟对新成员国的援助捉襟见肘。

在欧盟内部没有取得宪法共识之前谈论欧盟扩大是没有意义的。付诸第二轮公投或重启修改欧宪的谈判都需要冗长的时间。虽然在11月布鲁塞尔外长会议上,意大利和卢森堡向已经通过了欧盟宪法草案的成员国发出邀请,建议成员国会聚罗马商议欧盟宪法问题,但到目前为止,法国一直对此不吭声。

欧宪危机的最大危害在于它可能复活新一波的欧洲怀疑主义,欧洲有可能重返一盘散沙的局面。欧洲忖时度势,趁机先紧闭大门,集中精力解决内部问题,是明智之举。在这种背景下,保、罗两国的加入属于超限性加入,欧洲将更有理由把欧盟扩大进程放缓。这就是所谓的保、罗入盟的关门效应。

关门后的欧盟对于中国的影响

首先,关门后的欧盟将进入漫长的调整期,政策将变得更不可测。在这种背景下,欧盟有可能对中国采取“两边下注”手法,抬高对中国基于人权、民主等问题上的压力和干涉力度。

其次,从2007年1月起,默克尔领导的德国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由于少了入盟谈判等问题的困扰,默克尔将把注意力更多集中于各成员国的意见调和上。目前,英国、瑞典等国坚决反对取消对中国的武器禁运,赞成取消的法国则将迎来总统大选而无暇顾及对华武器禁运一事,估计德国担任上半年轮值国主席期间此事不会有大的进展。

第三,注重于内部调整的欧盟不会在对外政策上表现出符合其身份的进取心,加上法国影响力的下降,欧盟疲软的政治意志力将使它越来越听从于大西洋彼岸的政治指挥棒。欧盟作为多极化国际社会的一极的作用将进一步受到削弱,这将影响中国致力于促进的国际多极化的战略布置。

上一篇:中国能否走出房价暗战漩涡? 下一篇:作为静物的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