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要求

时间:2022-06-03 10:12:07

浅析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彻底改变“繁、难、偏、旧”的现象,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新教材要求教师认真把握好教材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确定了七年级的教育主题是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七年级确定的核心概念是关爱、自尊、自强。在七年级上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例如《做情绪的主人》一课包含两框内容:丰富多样的情绪和学会调控情绪。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中,第一目“情绪万花筒”从个人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说起,谈到情绪的喜、怒、哀、惧四种基本类型,谈到情绪与情境的关系,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第二目“情绪与生活”,主要是说情绪对人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其中“情绪是可以调适的”,谈到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因而改变态度就可以改变情绪。“排解不良情绪”中,由青少年的情绪特点谈起,谈到调节情绪的一些具体方法。“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侧重于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教育学生表达情绪必须考虑他人感受,指导学生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新教材要求教师树立全新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才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新的教学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身体力行,使新课程理念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1、从单一课堂回归生活。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过生活教育的观念,主张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新课改再次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这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方向性原则。单一课堂教学是缺乏生机的,要使课堂教学富有时代气息,就要增添新鲜血液。例如,近年来来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问题很多:“留守儿童”、“嫦娥奔月”、“十七大”、“四川汶川大地震”,“H1N1”,“2010年春南方罕见的干旱、洪涝灾害、2010年7月初北方南方的持续高温”,等都能回归到我们的教材之中,回归到课堂教学之中,而且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生机。

2、关注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而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又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轻过程重方法、重方法轻过程的思想都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是不正确的。要使每一堂课都能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有精巧的设计和严密的组织能力,可通过讨论、探究、辩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化简单说教为身体力行,从而形成一定的体验,并享受成功的喜悦,达到知、行统一。

3、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情感的培养,态度的转变,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都依赖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一要重视学生情感的陶治,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升华;二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学生学会做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觉悟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提升,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光和热。例如《学会拒绝》一课教材将“身边的诱惑”归纳为领奖台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游戏机的诱惑、黄赌毒与的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中介绍了通过联想后果抵制诱惑、主动请人帮助自己拒绝不良诱惑、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专时专用等方法。

三、新教材要求教师努力探索新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去践行。原有的“老传统、老经验、老规矩、老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实际。虽然不少老师也进行了大胆探索,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满堂灌,填鸭式多,启发式、讨论式少;讲述知识答案多,点拔思维过程少;注重考试分数多,考虑全面提高素质少;传授书本知识多,培养活动能力少;强调以书为证多,激发创新精神少。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学会创新:

第一,要更新教育观念。观念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没有创新观念,就不能有创新的机制和成果。为了适应当今创新教育人才的规格要求,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一切为之思考,一切为之行动。

第二,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是向导、导演、摧生婆的角色,充当学生的良师益友,充当学生的平等合作者,友好互动者。摆正这种位置关系,才能营造教学的民主空气,才能形成创新的良好的氛围,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创新的欲望。教师要善于、敢于打破常规,根据教材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或互动、或探究、或合作。同时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苗。

第四、要重视实践探究。教师要积极主动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展现自己智慧和才能,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既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展现,更是理论联系实际、锻炼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探究新的教法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不畏困难,勇于创新,就能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法,就能开辟出通向新课程的辉煌大道。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化学教学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