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提问条件下5岁儿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使用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6-03 07:18:40

成人提问条件下5岁儿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使用策略的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64名5岁儿童为被试,在儿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的过程中,成人分别通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提问和两种不同认知水平的提问予以干预,以考察儿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时的策略使用状况。结果表明:(1)5岁儿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的主要策略是目测。(2)5岁儿童已经具备一些解决数量守恒问题的认知策略,但对这些策略的认识不明确。(3)5岁儿童存在“策略利用缺陷”。(4)5岁儿童尚不能有效使用策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5)成人提问的模式和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5岁儿童对策略的使用。

【关键词】成人提问;5岁儿童;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0-0034-04

策略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制定若干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选择或重新制定方案。

有研究认为,学前儿童已经具备一些认知策略,但存在“策略利用缺陷”,即如果教师和家长不教,儿童不会意识到或不会运用必需的策略来解决问题。〔1〕儿童在熟悉的任务情境中能够简单运用一些策略,但面对陌生任务时则往往不能正确运用。新皮亚杰派的凯斯认为儿童的发展其实就是由目标和为达目标而采取策略所构成的执行控制过程的发展。西格勒发现,儿童在解决问题时选用的策略与他们的认知水平相一致,部分5岁儿童能高度意识到新策略的出现,且对新方法感到兴奋。〔2〕张伟利发现2~3岁儿童在面对问题时不知所措,3~5岁儿童一般会请人帮忙,而5~6岁儿童则可以运用策略自己解决问题。〔3〕例如,5岁儿童在解决加减运算问题时,多数可以不用摆弄实物,而运用目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4〕

目前有关儿童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成果众多,但也存在一些争议。本研究试图运用实验法考察5岁儿童问题解决策略的使用和“策略利用缺陷”的基本状况,并进一步探讨成人提问的模式和认知水平对5岁儿童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研究者选取64名5岁儿童,其中男孩29名,女孩35名。守恒测验表明他们完全不能完成守恒任务。

2.研究工具

(1)数量守恒测验题一套。包括同数异长和同数异位两种数量守恒题目各1道,同数异长指两排材料个数相等,排列长度不等;同数异位指两排材料个数相等,排列形式不同。每题答错为0分,答对为1分,总分为2分。

(2)主试分别运用启发和支配两种提问模式、感知和理解两种认知水平向被试提问。启发提问旨在鼓励被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提问不指向某一确定答案,但能引发被试继续探究和尝试;支配提问旨在指引被试直接找到答案,提问限于当前内容范围,直接指向确定的答案,被试可以根据问题直接找出答案;感知认知水平的提问指向事物的外在属性,被试可以运用感官找到答案;理解认知水平的提问指向事物的内在属性,被试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策略才能找到答案。两种模式与水平组合构成启发感知、启发理解、支配感知和支配理解四个水平,每个水平为一组,共四组。

3.研究设计

研究自变量为成人提问的模式和认知水平,因变量为儿童问题解决的成绩和所使用的策略。采用2提问模式(启发和支配)×2提问认知水平(感知和理解)被试间设计。64名被试随机分配至启发感知组、启发理解组、支配感知组和支配理解组,分别接受一种水平的提问实验处理。每组16人。

4.研究步骤

(1)主试出示14枚面值相同的硬币,分上下两排排列,第二排间隔大于第一排,问:“这两排硬币数量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待被试回答后追问其原因,被试30秒内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不正确或者不回答得0分。

(2)主试出示7枚硬币,排成一排,再出示7根火柴排成“ ”形,问:“硬币和火柴的数量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待被试回答后追问其原因,被试30秒内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不正确或者不回答得0分。

(3)将(1)和(2)中得1分的被试剔除。对(1)和(2)中得0分者进行提问,根据组别分别进行启发感知提问、启发理解提问、支配感知提问和支配理解提问。同时记录被试反应。

(4)再次重复(1)、(2)任务,请被试回答,记录被试反应并进行评分,对其所使用的策略进行编码,其中1为一一对应,2为目测,3为点数,4为自创策略。

5.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5岁儿童使用策略后数量守恒问题解决得分情况

对四组儿童在数量守恒任务上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在未使用策略前,儿童均不能成功地解决数量守恒问题,使用策略以后,数量守恒问题解决得分明显提高,但尚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由表1可见,四组儿童的得分是不同的,成绩由高到低依次为支配感知组、启发理解组和支配理解组、启发感知组,其中启发理解组和支配理解组均为1.25分。

2.5岁儿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使用策略的基本情况

对儿童所使用的四种策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儿童运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当前的数量守恒任务,且每种策略的使用频次不均衡。

3.5岁儿童所使用的策略对其数量守恒问题解决成绩的影响

为了考察不同策略对5岁儿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成绩的影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儿童所使用的策略对其数量守恒问题解决成绩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4.不同组别5岁儿童数量守恒问题解决过程中策略使用情况

对四组儿童所使用的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和下图。

由表4和下图可见,不同组别的儿童具有不同的数量守恒问题解决策略。对于学前儿童而言,目测是其最主要的问题解决策略,但在成人的提问引导下,儿童所使用的策略会因为提问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为了更具体地了解不同儿童在不同成人提问中策略使用的情况,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启发组和支配组、感知组和理解组儿童数量守恒问题解决过程中策略使用情况,结果见表5、表6。

由表5可见,在启发与支配两种模式的提问中,目测是两组儿童使用最多的策略,启发组第二个主要策略为一一对应,而支配组则为点数;启发组儿童没有自创策略。可见,成人不同的提问模式对儿童问题解决策略具有影响。

由表6可见,在感知与理解两种认知水平的提问中,目测仍是两组儿童使用最多的策略,但理解组有更多儿童使用了目测;感知组第二个主要策略为一一对应,而理解组则为点数;另外,理解组儿童没有自创策略。可见,成人不同认知水平的提问对儿童问题解决策略也具有影响。

三、讨论

1.5岁儿童已经具备一些解决数量守恒问题的认知策略

本研究中,成人提问即为维果茨基所言的“鹰架”行为,这种“鹰架”可以激活儿童大脑中已有的认知策略。在成人提问干预前,5岁儿童解决数量守恒任务的主要策略是目测,干预后,虽然大多数儿童仍然使用目测策略,但已有儿童知道可以使用点数和一一对应等策略来解决数量守恒任务了,还有儿童自创策略来解决守恒任务。这说明,5岁儿童已具有运用点数、一一对应等策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的可能。

2.学前儿童存在“策略利用缺陷”

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存在“策略利用缺陷”,他们在熟悉的任务情境中能够简单地运用一些策略,而在面对陌生任务时存在“策略利用缺陷”,如果此时成人能鼓励儿童思考某种策略的运用并给予相关的指导,那么儿童就有可能在新的情境中成功使用该策略,这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5〕当成人问儿童“要知道这里的个数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呢”,这实际上是在提醒儿童,可以使用一定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在成人提问的“鹰架”帮助下,儿童的策略使用情况就产生了变化,出现了点数、一一对应以及自创策略等,这说明儿童大脑中存有一定的认知策略,只是不会主动加以运用。这或许是因为当前刺激还不足以激活儿童大脑中存有的处于不活跃状态的策略,而成人的提问产生了激活作用,使儿童将这些策略提取出来加以运用。

3.学前儿童尚不能有效地使用策略解决问题

研究发现,虽然儿童会使用不同策略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但是这些策略对其问题解决的成绩并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5岁儿童还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换言之,5岁儿童还不能将当前任务情境与大脑中已有的策略建立起联系,这或许是因为儿童先前掌握这些策略时的情境与当前的任务情境存在一定的差异,以至于他们还不能将这些策略迁移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来。

4.学前儿童对认知策略认识不明确

5岁儿童对已有认知策略的认识并不明确。在实验过程中,当儿童被问及“要知道数量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时,大部分儿童的回答是“动脑筋”“我自己想”或“我不知道”等,即使这些儿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已经使用了某一策略,也仍难以用语言来描述自己所使用的策略。

5.成人提问的模式和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前儿童对策略的使用

成人提问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儿童对不同策略的使用。研究中,支配提问组和启发提问组儿童除了最多使用目测外,其余策略的使用频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支配提问要求更直接,如支配提问“这里的个数是不是一样多,这个问题是不是可用点数的办法呢?”符合学龄前儿童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易于被理解和接受。所以,支配提问组儿童更多地使用了点数。而启发提问,如“要知道这里的个数是不是一样多,可用什么办法呢?”需要儿童对大脑中存有的策略的使用情况分别进行思考,所以出现了一一对应和点数策略使用频次上的变化。

成人提问的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儿童对不同策略的使用。除了目测策略被运用的最多外,其他策略在频次上的变化可能是由于感知提问主要指向事物的外在特点,如“请仔细看这两排硬币(或硬币和火柴)的样子,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儿童运用感官就能找到答案。在解决两排材料数量谁多谁少的问题上,即便是没有形成数的概念,依然可以通过使用一一对应的策略找到答案。而理解提问更为抽象,如“你觉得这两排硬币(或硬币和火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需要儿童运用分析、综合、抽象及概括等思维方式才能找到答案,这对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学前儿童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学前儿童更倾向于运用点数的方法来确定数量的多少,因而点数策略的运用多于一一对应策略的运用。

参考文献:

〔1〕〔4〕IRVING E SIGEL,RICHARD M LERNER.儿童心理学手册〔M〕.林崇德,董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SIEGEL R S.How does changes occur:A micro genetic study of number conservation〔J〕.Cognitive Psychology,1994,(24):225-273.

〔3〕张伟利.请让我来解决: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J〕.家庭教育:幼儿家长,2010,(9):41-43.

A Study on Strategies 5-year-old Children Use in Their Solving Quantitative Conservation on the Condition of Adult Questioning

Fei Guanghong, Zhao Jiaru

(Normal College of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518060)

【Abstract】64 5-year-old children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o solve quantitative conservation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 two modes and two cognitive levels ofquestioning were inserted as intervention to investigate and explore what strategies those children would use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ing:(1)the main strategy 5-year-old children used is eyeballing; (2)the children already had some cognitiv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quantitative conservation, but those strategies were not clearly understood; (3)there are “defects in using strategies”; (4) those children could not effectively us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quantitative conservation; (5)both the questioning mode and cognitive levels of questioning had some effects on the preschool children’s strategies.

【Keywords】adult questioning; 5-year-old children; problem solving strategy

上一篇:厚积薄发:福建高考优秀作文《生如逆旅,一苇以... 下一篇: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