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10KV线路无功自动补偿效益分析

时间:2022-06-03 04:47:50

农网10KV线路无功自动补偿效益分析

0.概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网、农网的用电量日趋增大,电网的供电质量越来越受到供电部门的重视。随着一期、二期电网改造完成,电网的供电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还存在着功率因数偏低,无功补偿不合理、线损较大等问题。滦县电力局特别重视线损的管理,本着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自身也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的原则采取了对自己的农网10KV配网系统进行完整无功补偿的方法。以前我局只对变电站集中补偿、10KV线路固定补偿和用户端低压补偿,现根据自身线路特点,对6-10KV线路采用了先进的户外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此装置根据电压、时间、功率因数、无功等参数,利用微机技术控制并联电容器组的投切,以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耗、改善电压质量。

户外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的特点:

实现了分级、多级投切,使得高压线路的无功补偿更加精细。

采用真空接触器来投切电容器。真空接触器的触头由特殊材料制成,特别适合开断容性电流。

高低压部件集成在一个箱体内,户外柱上安装,方便用户使用。

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通讯方式实现近程控制;还可根据用户特殊需求,通过GPRS和CDMA等通讯方式实现遥测控制。

可根据实际需求,串联一定比率的电抗器,实现抑制谐波和补偿无功双重功能,可有效抑制五次、七次谐波。

1.设备选型

此次选型,涉及唐山市滦县电力局10kV晒甲坨变电站出口515线路一条,下面分别以线路现状、线路分析、设备选型、节能分析为顺序,对这条线路逐一进行分析。

1.1线路状况

线路长度:11.34km、线路总容量:12250kvA、出口电压:10KV、功率因数补偿前:0.8补偿后0.9、主干线型号:LGJ-185、线路电流:199.8A(最大负荷)、线路负载率:28%。

1.2线路分析

线路负荷较重;线路负荷分布不均匀,负荷性质为生活用电、农业灌溉和一些加工企业。由此可知,灌溉、生活用电及企业用电高峰期无功缺额最多,负荷主要集中在线路的后部,线路的功率因数为0.8左右,功率因数较低。

1.3设备选型

在10kV线路上进行单点集中补偿的最佳位置是在负荷的集中点处,这样的补偿节电效率高;对于线路较长或分支较多,分支负荷较大,负载的自然功率因数较低的线路可采用分散补偿,补偿的位置确定可选择在负荷集中的多点进行分散补偿。根据负荷的分布及线路实际情况,为了能够合理有效的对线路进行补偿,晒变515线路宜采用两点进行集中补偿。安装点(1)选在主线142#杆前,安装点(2)选在主线165#杆前。补偿的无功容量选择在平时负荷的基础上留有余量,根据补偿的无功容量大小选择补偿方式。

由提供数据和线路台账可知:安装点(1)到安装点(2)之间的配变总容量为6895kVA。安装点(2)到线路末端的配变总容量为5330kVA。

线路的负载率按用户提供的平均电流计算:

η=S′/S×100%=×U×I/S==28%

式中 S′:线路实际的视在功率,kVA;

S:线路总容量,kVA;

U:线路出口电压,kV;

I:线路的最大电流,A;

安装点(1)和安装点(2)之间的有功功率为:

P=η×S×cosθ=0.28×6895×0.8=1544KW

安装点(2)到线路末端的有功功率为:

P=η×S×cosθ=0.28×5330×0.8=1193KW

式中 S:安装点(1)到安装点(2)之间的配变总容量,kVA;

S:安装点(2)到线路末端的配变总容量,kVA;

cosΦ:补偿前的功率因数

补偿前功率因数以0.8计算,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需要补偿的无功容量为:

Q=P×(tg(cosΦ)-tg(cosΦ))

式中cosΦ:补偿后的功率因数

计算得知, 安装点(1)需要补偿的无功容量为454kvar,以上计算中所采用的计算数据都为额定电压10kV下的计算值, 为了电容器的安全运行现选用额定电压为11kV的电容器,则根据电容器安装容量与有效补偿容量之间的关系,可计算出需要补偿容量为544kvar,实际补偿可以选择550kvar,补偿方式为:静补50kvar+动补200kvar+动补300kvar;同理,安装点(2)需要补偿的无功容量为351kvar,实际补偿可以选择450kvar,补偿方式为:静补50kvar+动补100kvar +动补300kvar。

2.节能分析

线损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输电线上的电流越大,线损就越大,如果我们在不改变电网输送能力的前提下,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就能够有效的减小输电线上的电流大小,也就能有效减小线损。如果线路功率因数从cosΦ提升到cosΦ,安装点补偿后的电压U2将稍大于补偿前电压U1,为分析问题方便,可认为U2≈U1=U,则输电线上的电流减少到I′,那么线损减少量为:

上一篇:滴定分析法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 下一篇:捣固炼焦与配煤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