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投基也不易

时间:2022-06-03 12:36:04

我涉足基金是2007年以后的事情。当时股指在5000点以上高位运行,我认为基金的波动没有股票那么大,可以买些来分散投资风险。

早期的狂热

由于那时对于基金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与股票相比,基金是小儿科,买基金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股市的人来说是小菜一碟。于是我没有怎么认真研究,就选了净值上升很快的两只基金——广发聚丰和广发小盘,每只各申购3万元。当时在广发基金公司网站的论坛上,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这两只是公认的牛基,都叫它们为“广发飓风”、“广发小牛”。

的确,在我申购的前两周,它们的周净值增长在几百只基金中位列前几位,曾经有一周聚丰还以12%的周涨幅拿了冠军。申购当天,我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就听到前排的女士打电话给朋友,说赶紧去申购聚丰,可见当时聚丰是相当的牛气。聚丰后来要拆分,因为它有很好的业绩,由于申购的资金很多,导致最后按比例配售。但是没想到,聚丰分拆后规模一下子扩张了数倍,成了标准的“肥基”,加之被迫在高位建仓,在此后2007~2008年股市的下跌过程中损失惨重。

广发小盘的特点是涨得快,跌得也快,大起大落,超过股指的涨跌幅。后来随着股指从6000点大幅下跌,我这两只基金也深套了20%左右。我看到股指下跌还没有结束的迹象,反复考虑后,决定割肉出局。当时媒体报道,大量基民恐慌性赎回,在深套20%的时候割肉离场,很不幸我就是其中之一。6万元的基金投资拿回4.7万元,就是我第一次的基金投资记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高位申购并赶上了2008年的大跌。

其实也很纠结

在第一次基金投资失败后,我深入研究了基金的有关知识,试图将基金作为我的一种风险较小的投资渠道。我慢慢发现基金投资也很复杂,也有很多学问在里面。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基金的运作和净值的涨跌,选择好基金十分不容易。光是基金类型就分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货币基金、指数基金,开放式、封闭式基金,场内基金、场外基金、LOF基金,创新型分级基金等,而每一类型基金的运作模式、投资标的、交易方式、分配方式的差别都很大,仅仅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比较、选择基金更是一件费时费力的苦差事。慢慢地,我明白了,今年的牛基未必明年也牛,过往业绩只能证明过去的辉煌,不能代表它们未来也有战胜市场的能力。往往随着基金规模的变化、基金经理的更换、市场热点的转换,昔日的牛基风光不再。当然也有王亚伟的华夏大盘这样的神话牛基,但是后来被爆有很多资金在烘托他的运作。随着王亚伟的离职,这只长盛不衰的牛基也走下了神坛。

此后的几年中,我与爱人一起先后在低位时再次投资了广发小盘、华夏红利、华夏回报、广发中证500、广发债基等,最长的持有半年左右,获利五六千元。总体看来,我的基金投资还没有弥补完当初的亏损。

基金的风险

经过认真总结、反思,我觉得基金投资同样是有较大风险的,主要包括:

系统性风险 基金是通过在各投资标的中进行分散投资,分散某个单一标的集中风险,但是它不能规避掉市场的系统风险。当整个市场都呈下跌态势的时候,无论你买哪种股票都是下跌的,只是跌多跌少、先跌后跌的问题,当2008年股市雪崩式下跌时,基金也只能中枪。

诚信风险 基金公司人员、基金经理能否真正地为基民利益考虑是关键。从一系列基金经理的低错误“乌龙操作”事件、基金经理的老鼠仓事件,到为了排名导致基金之间的利益输送等,都让基民很受伤。更有甚者,传出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苟且合作之事,公募高位接盘,让私募解套,而幕后的对价红包则进入了基金经理及其高层的私人腰包,让人心寒不已。当然就整个基金公司群体而言,上述情况仍是少数,与那些造假的上市公司一样属于坏了一锅粥的“老鼠屎”,管理层也在加强监管。

规模风险 基金公司现在忙于规模扩张和业务创新,希望自己不论什么样的基金都能发出去,多赚取佣金和管理费,但是自身的基金经理和从业人员是否有能力管理这样规模的基金却要打个问号。有不少的基金经理与散户一样追涨杀跌,不拿基民的钱当钱,如果亏损的话就埋怨市场低迷。而投资的基金一旦亏损,就会陷入是否追加补仓的矛盾之中。一方面对基金经理的能力表示怀疑,另一方面为了弥补亏损,又不得不追加投入,比较纠结。

宣传风险 基金公司在发行某只基金的时候,总是大力宣传它的优势、特点与长处,却很少对其风险进行充分揭示与披露。比如,当初5000点以上发行基金时,没有一个报道提醒投资者,现在股指处于高位区域,本基金面临高位建仓,可能一段时期内净值会下跌的风险,那样可能申购的人就会减少很多。最多告诉我们,本基金净值短期内可能有波动,但只要长期持有就会实现盈利。又如,很多基金公司极力鼓励基金定投,透过数据测算告诉你,只要坚持定投,就能平滑净值波动、减少亏损、最终实现盈利。实际上,定投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定投的确能起到平滑净值波动的作用,当亏损时可以起到低位补仓的作用从而减少亏损比率,但当盈利时高位的定投属于高位追加投资从而会降低盈利比率,恰恰这一点基金公司很少告诉投资者,当股指处于高位时,应当终止定投才对。当然基金公司人员会辩称,市场的高位没有明确的指标位置,实际很难界定,事后才知道;但我觉得5000点以上算高位应当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同时,如果我投资某只基金亏损,应该分析原因,如果不是整个市场低迷的因素导致,而属于基金经理的能力所致,就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定投来减少亏损,用定投的钱去投资别的好基金可能会取得更高的收益。

我的建议

当然,尽管基金投资有上述风险,但无可否认基金仍不失为老百姓值得参与的一种投资理财方式,尤其适用于那些没有证券知识又想分享证券市场收益的人群和没有时间、精力来专门研究证券投资的人群,属于“懒汉理财”的一类方式。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分享:一是选择那些有实力、稳健的大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尽量规避上述的诚信风险;二是关注所买基金的规模变化和高层人员变动情况,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对净值变动有较大影响的,要及时更换或收回投资;三是对基金合同条款要研究,了解该基金的运作模式、投资方向等,尤其分级基金必须下工夫才能弄懂;四是要判断参与基金投资的时机,不要觉得某只基金好就一下全仓买入,一旦下跌又后悔不已,如果判断不准时机,可分批投入资金;五是谨慎对待基金的宣传,自主决定是否投资,不要人云亦云。

上一篇:打造金刚小宝贝 下一篇:奶粉禁令害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