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时间:2022-06-03 10:47:26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 要】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全麻,观察组进行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比较血压变化、芬太尼的用药量、术毕至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压变化、心率变化发生率低,芬太尼的用药量少,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短(P

【关键词】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老年;腹部手术

由于老年患者生理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降低,故增加了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和风险陛性[1],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老年人的术中安全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进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单纯全麻者进行比较,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上腹部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6月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160例;男92例,女68例;年龄60-85岁,平均(67.7±5.7岁);体重49-85kg,平均(68.8±9.2)kg;ASA Ⅱ-Ⅲ级;手术种类包括胃癌及十二指肠手术,肝胆胰腺手术;合并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哮喘、心律失常等患者,术前经内科支持治疗1-2周,各系统症状有所缓解或改善。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P

1.2 方法①对照组 麻醉前30min肌注东莨菪碱0.3mg,入室后监测ECG、BP、HR、SP02,开放静脉通道上肢静脉,以咪唑安定40ug/kg,芬太尼1.0-2.0ug/k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次静脉推入诱导插管;②观察组。于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cm,注入试验剂量1%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3-5ml,间隔45-50min追加3-5ml,在硬膜外阻滞平面确定后开始同对照组全麻诱导。

1.3 观察指标①血压变化(即术前基础血压与术中最高血压相比较)、心率变化(即术前基础心率与术中最快心率相比较);②芬太尼的用药量;③术毕至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x2检验,P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压变化、心率变化发生率低,芬太尼的用药量少,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短(P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施行各种手术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手术刺激相对较大,应激反应也相对较其他手术部位剧烈;且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衰老性退变,物的代谢和清除减慢,药物作用相对增强且易发生不良反应,对麻醉的耐受性降低,因此,适度地降低或削弱上腹部手术对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在麻醉实施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2]。

单纯全麻只能抑制大脑皮层边缘系统或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不能有效地阻断手术区域伤害性刺激对中枢的传导,其交感神经一肾上腺髓质轴反应仍然存在,使得手术刺激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率增加、血压升高[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取长补短,收到良好的临床麻醉效果:硬膜外腔麻醉可获得良好肌松和镇痛作用,对正常生理干扰轻,静吸复合麻醉能使患者神志消失,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两者联合应用优势互补有利于适于麻醉深度的维持和保证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减少全麻药用量及肌松药的残余作用,减轻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减少对循环系统的干扰,使病人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术毕早苏醒、早拔管、早恢复到生理状态,同时便于术后镇痛,消除伤口疼痛,利于早期下床活动场所咳嗽、排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硬膜外腔残留局麻药的镇痛作用,便于患者能尽早咳嗽,咳痰,排出气管及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复合硬膜外麻醉则使全麻药用量明显减少,减轻对循环、呼吸的抑制,所以患者术后清醒快、拔管早。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激反应小,应用异氟醚、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均少于全麻组,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全麻组。

综上所述,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显著降低及手术刺激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全麻用药量小,术毕清醒快且完全,术后并发症少,是老年人上腹部手术时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0):61-62

[2] 李晓健,张雪松,张强华,等。(18):3494

[3]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2):176-177

上一篇:社区护理中关于开展健康教育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完全母乳喂养婴儿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