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口语交际开放性教学

时间:2022-06-03 08:22:48

小学口语交际开放性教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正确面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差异,探索既面向全体、又促使人人成功的新型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是十分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小学 口语交际 开放性教学

一、开拓口语交际训练渠道,时时处处“乐交际”

(一)充分利用晨会活动。我们学校每天都有20分钟的晨会时间。晨会活动内容丰富,如:见闻、感想、故事、生活锁事等。形式也可多种多样,独白、对答、表演等。晨会活动让同学讲述自己或身边亲人的故事,并通过讨论建立起一种感情纽带,使学生们能更好地与他人联系在一起。

1.分享。分享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情感和倾听的技能与学会交往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博士托学斯.哈奇认为:“分享他人情感,是个人和他人和谐交往的基础。”每天早上让2-3个同学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内容是同学们对日常生活的切身体验。如:“我昨天挨妈妈批评了”或“不小心打破了爸爸心爱的摆设品”、“我的小狗昨天生病了,我想它快点好起来”。然后全班同学作出反应,通过积极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想法,感情和评论,并可以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分享别人的快乐、幸福、痛苦、烦恼,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学会如何关爱他们和帮助他人。

2.游戏、表演。儿童喜欢游戏和表演是天然的本能。生动活泼的游戏和表演,其趣味性、探索性使儿童较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有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激发儿童情感,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如:游戏“过家家”、“看病”等,同学们通过自己对各种故事人物或是“爸”、“妈”、“医生”、“护士”、“病人”等社会角色的不同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认知水平,具备正确理解其周围社会情景的能力。也使学生在游戏中、表演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法。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发表一分钟的演讲,每天三个学生,全班学生按组逐一上台,轮完后又从头开始,一学期下来,每人都有四五次登台的机会,演讲内容不限,形式不拘一格。一分钟演讲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口语表达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思维情绪。

(三)创造性使用教材。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凭借,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这些内容所隐含的互动性因素很不一样,有的是显性的,一看便知;有的是隐性的,易被忽略;有的看上去无法双向互动,令人无从下手。实验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精心设计实施策略,让学生在交际时互动起来。

1.抓“显点”,顺势引导。如二年级《借书》一课,有这样的文字提示:你到阅览室借书,都会说些什么?阅览室的阿姨会说些什么?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借书的人和阅览室的阿姨,按照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2.挖“隐点”,巧作串连。如一年级《我的家》,教学时如果只关注“我”介绍自己的家是怎样的,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了互动性,变成了“看图说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巧作串连,不仅要引导“我”说话,让说话的学生“能言善说”,而且要让听的同学说话,让他“能听善问”,这样,交流起来才不会变成“独脚戏”。如此处理教材,大大增强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得到有效落实。

3.找“支点”,改造整合。如一年级《找春天》,该如何让学生双向互动起来呢?可紧扣“找”字,将学生分成“花园”“校园”“百木林”等几个小组去不同的观察点,分别重点观察花草、池水和树木。课堂上先问大家找春天时都找到了什么,再互相发问。这是,不少学生提出:“我想知道花园里什么花开了,好看吗?”“我想知道池子里的水怎么样?”“百木林里的树木都长出叶子了吗?”这些问题也自然地变成了交际话题,互相问答过程就成了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过程。

(四)增强导练力度。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少,口语能力弱,无论是倾听、表达、应对能力,还是交际态度、听说习惯、文明素养都比较缺乏,因此,口语交际过程必然会出现问题,产生困惑,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成了学生深入进行双向互动的催化剂。笔者在教师的“导”上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1.教导。学生在与人交流中遇到困难,沟通难以顺利进行时,教师直截了当地教给学生解决的办法。

2.诱导。口语交际训练也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可通过语言暗示、问题探究等手段,启发学生自我解决。

3.辅导。学生总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每次口语交际训练,总有些学生无法与他人交流与互动,不能完全达到训练目标。所以,教师可加强个别辅导。实验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与后进生结成学习伙伴,为其提供一些必要的语言、内容上的支援,对其听说习惯、交际方式、态度、情感、礼仪等作指点或示范,通过手把手的教使之也受到有效的训练。同时,笔者还以“长”带“短”,即让那些思维敏捷、善于表达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影响作用,通过同学间的互动、交流以及示范,去影响、带动部分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由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没有隔阂,容易沟通,因而更有利于学生的模仿和吸纳,效果也往往更好。

二、创设开放的交际情境,互动交流中“会交际”

交际情境的开放为交际活动的开放奠定了基础,创造了平台,开放性的口语交际活动,着眼于口语交际能力和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突出了口语交际活动过的互动性、综合性,构筑了多维的活动空间,形成开放性的活动格局,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际,展示自己的风采。

1.突出互动性。没有互动,就没有交际。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充分而恰当地运用互动的多种形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分享学生间的丰富多彩,取长补短;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或示范引导,或平等切磋,互促互进;在群体互动中,自由选择交流的伙伴,自由组合(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全班式的集体讨论,甚至包括走出课堂与人们交流)。这样,学生在互动中实现“交际”,而且学生的参与面广,接触的信息更多,探究的问题更深入,效果会更明显。

2.突出“趣”字,自主之中“善交际”。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扫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敢于、乐于与人交际。因此,一方面,课堂上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自由、信任的交际氛围,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多些表扬,少些批评,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以奖励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挂智慧果”的方法,让学生有一回出色表现,就给自己挂一颗智慧果,下课后摘下智慧果带回家与爸妈分享学习的成果、收获的快乐。“挂智慧果”无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强制激的“兴奋点”,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尽情地展示自我,兴趣盎然地参与交流。

上一篇:剖析小学语文作业 下一篇:加法在圆柱截交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