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探析

时间:2022-06-03 04:30:14

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探析

摘 要:本篇文章针对新媒体时代中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途径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将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对策建议,其中包括整合新媒体资源,尽快占领高职思政教育高地、传授搜索技巧,鼓励学生参与教案更新以及构建网络课堂,丰富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等等,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思政教育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84

1 前言

伴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新型媒体技术也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微信、微博、QQ以及博客等等。在新媒体时代中,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也受到了不小的挑战,不仅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扩充,同时还要进一步调整教学模式。基于此,为了能够让我国的高职思政教育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何将媒介素养融入到高职思政教育体系当中,是所有教育者都需要去认真对待的一项重要任务。

2 新媒体时代中将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2.1 全面提高学生的抵制力

相较于国际中的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的起步时间比较晚。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可知,在高职思政课程中融入媒介素养,一方面能够提高高职学生对于不良网络信息的抵制能力,增加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获取欲望;另一方面还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为他们的日后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2.2 增强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信息与资讯的数量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在面对这些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时,正处于青春期的高职学生需要让自己的头脑时刻保持在一个清醒的状态,在搜集网络信息的同时应具备质疑意识。将媒介素养融入到高职思政教育中的主要目的即为帮助学生准确的解读网络信息,在各种各样的媒介信息当中准确的判断其价值和作用,不仅不轻信、不散播未经查实的信息,同时还要杜绝黄色、暴力等垃圾信息的侵扰。

3 将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途径

3.1 整合新媒体资源,尽快占领高职思政教育高地

在最近几年来,新媒体技术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促使着我国的教育体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中,人们的衣食住行与工作学习均出现了不小的改变,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是师生来说,由于他们每天都要同知识与信息打交道,因此更加容易去接受或制造新鲜事物,在无形当中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中的信息传播者。作为一名优秀的思政教育者,如果想要将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首先需要做到的是与时俱进,优先针对网络当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将那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且富有正能量的信息挑选出来,利用这些新媒体资源来辅助思政课程的教学工作。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评论、点赞以及组建谈论组等形式来密切的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

3.2 传授搜索技巧,鼓励学生参与教案更新

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着贴近生活实际的优势,为了能够提高思政课程内容的时效性,教育者应当在课堂当中尽可能多的引入一些教学案例,通过设计教学情景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让他们针对案例中的事件与人物展开深入的分析、讨论,从而加深高职学生对思政概念的理解。

事实上,挑选与深入分析教学案例的全过程就是一次难得的媒介素养训练活动。思政教育者应当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运用PPT或讨论组等方式来将自己所寻找到的教学案例展示出来,同时还要对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解读。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让学生自行开展案例搜集活动之前,教育者需要先对他们展开系统化的媒介素养指导,缩小学生的搜索范围。媒介素养的指导工作可以依靠校内电子图书馆的文献搜索引擎来开展,思政教育者根据课程内容来为学生介绍几个参考书目,同时向学生提供几个可以获取信息资源的网站,通过此种方式来增强学生获取健康媒介信息的能力。

3.3 构建网络课堂,丰富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

如今,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均已经开启了校企合作与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有效摆脱掉了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方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基于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也同样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去搜索一些新的教学途径,努力挣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大胆尝试QQ群、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类APP等新媒体手段,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健康完善的思政政治网络教学课堂。

思政网络课堂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政课程中的基础理论,例如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法律基础等,教育者可以编辑几个短小精悍但内容有趣的短句或短文来推送给学生,扩充他们的知识视野;其次,案例介绍。教学案例包括时下新闻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教育者将案例与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关联到一起,以此来吸引学生阅读;最后,职业素养。教育者要根据专业与学生的喜好来调整思政课程的教育重点。例如,商学专业的思政课程应当主要教授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工学专业的学生则需要重点教授忠诚与奋斗;艺术专业的学生需要重点强调版权保护与脚踏实地等等。

参考文献

[1]安蓉泉,梁武梅.为思政教育搭建入脑入心的“立交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育的“融”理念及其实践[J].观察与思考,2013(04):35-39.

[2]周曦.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探析[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01):60-64.

[3]刘亮.基于新媒体背景下媒介素养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融入[J].亚太教育,2015(07):159.

基金项目:2014年辽宁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项目

项目编号:ZS2014024

作者简介:何鹏(1983―),女,吉林辉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比较职业教育,创业教育。

上一篇:产品设计推广在企业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实现 下一篇:火电企业物资信息化管理优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