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的特征及社会影响

时间:2022-06-03 04:15:43

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的特征及社会影响

摘 要: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是近些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日益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为了探索这种无处不在但又含糊不清的术语,本文从社会学理论研究的视角,对国内外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主要围绕着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概念界定,特征,意义价值以及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展开论述。最后笔者对国内外该领域现有文献的研究做了简要评述并展望其未来可能发展的走向,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在这个日益重要的领域内,在概念化和当前研究内容等方面都有许多不足。需要多学科和系统的方法来解决在理解生活方式型企业和旅游小企业上的差异。

关键词:生活方式型;特征;影响;启示

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已经成为旅游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标志。早期众多学者都倾向于关注以成长和利润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旅游小企业如住宿、餐饮、旅游交通、旅游租赁等方面的研究。1987年肖和威廉姆斯首次提出在旅游小企业中还存在以生活方式为动机,随后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并得到进一步发展。肖和威廉姆斯认为旅游小企业与其他经济类型的小企业有着显著的差异,它主要强调的是生活方式动机,这也是旅游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特质。然而,在“生活方式”这“共识”的标签下掩饰了其复杂性。托马斯认为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的意义和价值存在差异,研究他们应该在国内环境,国家文化,地理位置,工业部门等特定的背景下阐释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在发达的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中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是存在异同的。

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的产生与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大众旅游成熟度密切相关,在我国东部、南部的滨海旅游地,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虽然已初现端倪,但总体尚处于发育过程中。国内学者在介绍西方当前旅游中小企业研究进展时,对生活方式旅游小企业的概念、特征和表征缺少系统梳理。为了从理论上更好地指导我国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的科学发展,本文在借鉴国外旅游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的概念界定,特征,价值和意义及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进行阐释。因此,本文的介绍可以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指导和规律探索。

一、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关于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统一的概念。旅游小企业概念的不确定性给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概念的确定及构建带来了困难,阻碍了研究的深入。笔者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的相关概念,认为旅游小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成长和利益为导向的旅游小企业;二是以生活方式为导向的旅游小企业。二者之间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更侧重于生产,后者侧重于消费。一般而言,旅游业吸引了众多职业变动者创建旅游小企业,他们创立的目的是满足独特的生活需求和价值观,而并非出于必要或是机遇。他们其中一部分在旅游目的地迁徙式生活,一部分则已定居在那里。芬兰大量的乡村旅游小企业主最开始由外来移民创立,目的是寻找“乡村宁静”。托马斯认为在那些能提供高质量社会、环境和物质设施的区域,生活方式旅游小企业更容易产生。摩尔森等人认为“英国的大部分小企业都可以被视为生活方式型企业”,他们的主要动机是为了维持生存和保证足够的收入来持续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根据以往的旅游经历和出于对生活方式的追求,企业主在旅游地从事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商业活动。”上述概念的界定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定义的最终目的在于探究其本质属性,揭示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学者将从企业特征方面进一步探讨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这一新兴的群体。第一,创立动机:以追求生活方式为主要目的。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在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的创立动机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影响因素可能来自于某一部门的影响,也可能来自于大的社会环境或经济环境的影响。第二,经营目标:不完全以盈利和增长为唯一目的。起初对一些旅游小企业主而言,旅游企业家精神可被视为一种消费,而并非生产,从而模糊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第三,经营地点:企业主集聚在满足生活方式要求的旅游地。生活方式旅游小企业更容易创建在社会、环境和公共设施优良的区域。第四,主体来源:外来移民是重要经营主体。学者通过对众多旅游小企业的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与寻找优美环境的移民流尤其是消费性移民模式相关。第五,经营业态:企业主多从事创新型、创意型企业。学者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能够找到特别的机会——“因为他们是移民”,他们的技能、知识和社会网络使他们比当地企业更有竞争优势,进入旅游地移民可能比本地居民更容易发现某些市场机会。第六,经营业主:发达经济体中高素质、退休者比例较高。生活方式旅游企业主他们更加注重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但物质条件是前提,学者发现这部分企业主多来自于有固定收入来源高素质退休者。

二、生活方式型企业的意义和价值

在发达国家经济体中,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意义,这主要表现在:家庭价值优先;与生命周期阶段相关的职业转换;一种逃避方式平衡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生活方式驱动;提高了社会福利和自尊。然而,生活方式企业也会带来消极影响,生活方式质量随着时间推移受到侵蚀,受到家庭和休闲活动的干扰,由于生意经营和管理需要有可能产生家庭内部冲突。再者,最近的研究显示在家庭农场企业中,生活方式动机与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相关,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发展中或转型经济体中,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的价值和意义往往与经济窘境相联系,包括:被迫的选择;处于社会边缘状态和经济窘境;为提高社会福利和自尊;提高社会地位。不论是发达国家经济体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对生活方式型的价值和意义都存在着共同的特点:通过生活方式改变获得某种自我实现;从各种不喜欢的生活方式环境中获得解放;通过生活方式决策的自我控制获得生存。因此,生活方式型企业的创立动机代表了一种深思熟虑的生活的选择。

三、生活导向型旅游小企业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国外研究者认为,生活导向型旅游小企业对目的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

1.社会影响

在社会影响方面,很多案例显示这些企业秉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原则,更关注对环境的保护和文化习俗的继承与发展。企业主们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表达本地和社区意识以进一步刺激民俗产业的发展,同时使用独特资源增加对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因此,众多学者认为旅游小企业是脆弱经济体和社区的救星。但此类型小企业在社会文化方面对目的地也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更有经验的移民进入导致当地居民的商业活动受到限制,甚至是毁灭。移民的企业主运用新商业活动,对社会组织和文化价值产生影响。生活方式型的企业被描述为对地方文化侵蚀,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不平衡性、文化“商品化”以及区域认同的丧失。部分追求舒适移民企业主给土地使用和基础设施带来压力,潜在地疏离当地人,对吸引移民入迁的舒适价值资源带来毁灭性改变。

2.经济影响

在经济方面,生活导向型旅游小企业对目的地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旅游业被普遍认为是促进就业增长、经济多元化和区域发展的有效工具。在发展中国家,生活导向型旅游小企业可以减少贫困,为贫困和低教育人群提供就业机会。生活方式型企业主整体素质较高,他们从事的创新性企业,科技和文化含量较高。从事的产业新颖如画廊、摄影、艺术设计等。学者把它可以看成为产品开发的先行者和创新者,增强了旅游地经济的多元化。从消极方面来看,生活方式型企业对目的地地区经济发展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首先,他们质疑生活导向型旅游小企业对目的地稳定性和可持续的贡献和价值。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的个人化和集中性可能对社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健康性产生负面影响。如由于经济上的困难企业面临持久生存问题;其次,这种类型的小企业普遍存在着雇佣量小,不一定形成产业竞争力;经营手段落后和创新不够;经营目标短期、主观(缺少科学的长期规划)等等。再者,在同一旅游地生活导向型旅游小企业的生活方式目标与其他企业主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会发生冲突。

3.生态环境影响

在生态环境方面,生活方式型企业主本身对旅游地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不断地开发旅游资源,其中有不少旅游资源本身就存在一些生态问题,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便可采取旅游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比原来的生态环境质量更高,即旅游开发同时美化了生态环境。旅游业还能保护生态环境。企业主本身素质较高旅游资源开发出来进入利用阶段,科学管理,使当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但每个旅游地承载量是有限的,过多外来移民企业主的存在,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伤害。

总之,我国需要借助更广泛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更深入探索,生活导向型企业在旅游文献中主要置于经济、地理环境下研究,对社会和政策环境研究较少。怎样才能将多学科的观点结合起来,提供一个全面和翔实的关于对生活导向型旅游小企业的论述,这将会是多方面的,多学科的研究,推动研究议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全面的,系统的和包容性的研究范式。此外,除了传统的经济,公共政策,管理和组织理论外,还与社会学,哲学,人类学所提供理论框架相联系。可以预见,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旅游小企业将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针对生活导向型研究成果对我国旅游业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程大涛. 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集群组织研究[D]. 浙江大学,2003.

[2]戴凡,保继刚. 旅游社会影响研究:以大理古城居民学英语态度为例[J]. 人文地理, 1996(02).

[3]邓强.创业理论的演进脉络:创业研究的创业者异质型人力资本实现视角提炼[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01).

[4]盖玉妍.旅游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及其适用性分析:以饭店和旅行社为例[J]. 商业研究,2009(04).

[5]罗明义.束河模式:以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J].城乡建设,2009(12).

[6]林嵩,姜彦福,张帏.创业机会识别:概念、过程、影响因素和分析架构[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06).

[7]庞诗.加快政府职能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J].中国建设教育,2009(12).

[8]杨爱民,谈心,邱学云.小企业的界定及其划分标准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06).

[9]宗晓莲.丽江古城民居客栈业的人类学考察[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4).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上一篇:经济法视角下的食品安全问题 下一篇:当代心理学发展趋势之我观